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海荣专利>正文

一种车载冷热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0050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冷热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是:包括内胆、外壳、杯盖、致冷片、散热器和风扇,内胆侧壁制有凹坑,上述的致冷片、散热器和风扇依次安装于该凹坑内,外壳的对应侧壁制有通风口。冷热杯的散热设置于杯体侧壁,且采用热管型散热器散热,散热效果好,导热片伸入内胆腔,直接对水进行加热或制冷,效率较高;手柄处设有温度设定键,可适应不同人的需要;外壳上端口设有密封制动器,其底部圆台刚好放置于车内的水杯座内,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使用的杯,尤其是一种车载冷热杯。技术背景-中国专利公报公开了汽车冷热杯,专利号为03273328.3,公告日为 2004年9月29日,该专利包括杯体、杯盖、手柄和底座,杯体的外壳的 内部上方安装一有外带保温层的杯胆,下方依次安装有恒温器、散热器 和散热风机,电源插座安装在外壳上,杯胆与散热器之间还安装有与拔 动开关相连的致冷片(也称半导体晶片),致冷片的周围安装有保温板。 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1、散热器和散热风机安装于杯体的下方,杯体 放置车内时底部无法通风散热,影响制冷/热效果;2、致冷片通过杯胆对 杯胆内的水进行加热或制冷,热传导效率不高;3、上述散热器为普通的 铝型材拉伸而成,散热效果一般,无法达到零度左右的制冷能力;4、杯 体内的水温无法控制,在车内使用很不方便,产品的美观性和实用新较 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热效果好、使用方便的车载冷热杯。本技术的方案是包括内胆、外壳、杯盖、致冷片、散热器和 风扇,内胆侧壁制有凹坑,上述的致冷片、散热器和风扇依次安装于该 凹坑内,外壳的对应侧壁制有通风口。凹坑制有与内胆腔相通的方孔,导热片插入该方孔,外端与致冷片 触碰,导热片与方孔壁接触处设有密封圏。致冷片外侧的散热器为热管 型散热器,散热器由多块散热片水平间隔叠放,多根U形封闭热管贯穿散热片,热管内壁制有沟槽或粉未烧结形成毛细结构,管内抽真空并填 充液体。风扇为上下叠放的双风扇结构,外侧设有风罩,风罩扣装于内 胆凹坑,限位风扇、散热器和致冷片。内胆、外壳之间设有隔热层,内 胆的上端口设有密封制动器,外壳底部制有缩颈的圆台。外壳的手柄内装温控器,与温控器连4妄的温度设定4建、指示灯和数 码显示管安装于手柄位置,电源插口设置于通风口下方。温控器的输入 端与电源插口、温度设定键、温度传感器连接,温控器的输出端与数码 显示管、控制电源输出、指示灯连接,控制电源输出分别与风扇、致冷 片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冷热杯的散热设置于杯体侧壁,且采用热管 型散热器散热,散热效果好,导热片伸入内胆腔,直接对水进行加热或 制冷,效率较高;手柄处设有温度设定键,可适应不同人的需要;外壳 上端口设有密封制动器,其底部圆台刚好放置于车内的水杯座内,使用 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轴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的手柄部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包括内胆2、外壳1和杯盖4,其中内 胆2侧壁制有凹坑2. 1,凹坑2. 1内壁制有方孔2. 2,该方孔2. 2与内胆 腔2. 4相通,内胆腔2. 4设有温度传感器18。导热片7套有密封圏6, 通过螺钉固定于凹坑2. 1内壁,导热片7的内端贯穿方孔2. 2。导热片7 外侧的致冷片9、散热器8、风扇11和网罩10依次放置于凹坑2, 1内, 风扇11为上下叠;^文的双风扇结构,网罩10扣装于凹坑2. 1限位致冷片9、散热片8和风扇11。散热器8为热管型散热器,由多块铝质散热片8. 3水平间隔叠放, 多根U形紫铜质热管8. 1贯穿散热片8. 3,热管8. 1内壁制有沟槽或粉未 烧结形成毛细结构,管内抽真空并填充氨、水或曱醇介质,然后封闭端 口 ,散热器8内端设有支架8. 2和紫铜质基板8. 4,通过螺钉将支架8. 2 固装于凹坑2. 1内壁,使致冷片9紧贴于紫铜质基板8. 4和导热片7之 间。内胆2和外壳1之间设有液体泡沫隔热层,内胆2的上端口 2. 3设 有密封制动器3,密封性较好,使用方便。网罩IO对应处的外壳1侧壁 制有通风口l.l,外壳l底部制有缩颈的圆台1.2,该圓台1.2与车内的 水杯座配合,冷热杯放置车内即不占用空间,又不会颠倒。参考图4,与外壳1连接的手柄14内部装有温控器19 (图中未示), 温度设定键12、指示灯16和数码显示管13均安装于手柄14位置,电源 插口 15设置于通风口 1. 1下方。参考图5,电源插口 15、温度设定键12和温度传感器18分别与温 控器19的输入端连接,数码显示管13、控制电源输出17、指示灯16分 别与温控器19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电源输出17分两路与风扇11、致冷 片9连接,与风扇11连接的电源极性不发生变化,与致冷片9的根据致 冷/加热需要电源变换极性。当设定温度大于杯内水温时,致冷片9在控 制电源输出17的控制下加热,杯内水温提高,待水温升高到设定温度, 控制电源输出17控制致冷片9停止工作(即断电),^f吏水温保持设定温 度;同样道理,当设定温度小于杯内水温时,控制电源输出17变换极性 使致冷片9通电致冷,杯内水温降低,待水温降到设定温度,控制电源 输出17控制致冷片9停止工作。温度设定键12的对应数值在数码显示 管13上显示,直观形象,方便使用者;通过温度设定键12可控制杯内 的水温,智能化程度高,适合各种人群需要。上述散热器8采用热管焊接类散热器,热管8. 1 —端为蒸发端,另一端为冷凝端,两端出现温差时,毛细芯中的液体会蒸发并汽化,蒸汽 在内部的气压差下会流向另 一端放出热量并凝结成液体,液体在沿着多 孔材料依靠毛细作用流回蒸发端,如此反复循环,传导效率高,比一般铝质拉伸的散热器高出一倍以上。另外导热片7直接对水进行工作,效 果较高。经初步测试,内胆腔2. 4的水初始温度为28度,经38分钟的 致冷工作,达到0度结冰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车载冷热杯,包括内胆(2)、外壳(1)、杯盖(4)、致冷片(9)、散热器(8)和风扇(11),其特征在于内胆(2)侧壁制有凹坑(2.1),上述的致冷片(9)、散热器(8)和风扇(11)依次安装于该凹坑(2.1)内,外壳(1)的对应侧壁制有通风口(1.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冷热杯,其特征在于凹坑(2,1) 制有与内胆腔(2)相通的方孔(2.2),导热片(7)插入该方孔,外端与 致冷片(9)触碰,导热片(7)与方孔(2.2)壁接触处设有密封圈(6)。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冷热杯,其特征在于致冷片(9) 外侧的散热器(8)为热管型散热器,散热器(8)由多块散热片(8.3)水 平间隔叠放,多根U形封闭热管(8.1)贯穿散热片(8.3),热管(8.1) 内壁制有沟槽或^^分未烧结形成毛细结构,管内抽真空并填充液体。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冷热杯,其特征在于风扇(11) 为上下叠放的双风扇结构,外侧设有风罩(IO),风罩(10)扣装于内胆 凹坑(2.1),限位风扇(11)、散热器(8)和致冷片(9)。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车载冷热杯,其特征在于内胆(2)、 外壳(1)之间设有隔热层(5),内胆(2)的上端口 (2.3)设有密封制动 器(3),外壳(1)底部制有缩颈的圆台(1.2)。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冷热杯,其特征在于外壳(1)的 手柄(14)内装温控器(19),与温控器(19)连接的温度设定键(12)、 指示灯(16)和凄t码显示管(13)安装于手柄(14)位置,电源插口 (15) 设置通风口 (1.1)下方。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载冷热杯,其特征在于温控器(19) 的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冷热杯,包括内胆(2)、外壳(1)、杯盖(4)、致冷片(9)、散热器(8)和风扇(11),其特征在于内胆(2)侧壁制有凹坑(2.1),上述的致冷片(9)、散热器(8)和风扇(11)依次安装于该凹坑(2.1)内,外壳(1)的对应侧壁制有通风口(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吴海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