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座椅的底网支撑机构以及其座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995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了提高坐入舒适性和振动吸收性,提供包括放置在座垫后部的第一扭力杆单元70和放置在座垫前部的第二扭力杆单元80以及在第一扭力杆单元70的后部支撑框架74和在第二扭力杆单元80的前部支撑框架84之间伸展的底网60的结构。由于放置在座垫前部的第二扭力杆单元80的前部扭力杆81的弹力,在坐入时冲程感提高。由于放置在座垫后部的第一扭力杆单元70的后部扭力杆71的弹力,类似于传统结构,能够充分接收坐入人的载荷并且能够获得稳定的坐入舒适性。由于第一扭力杆单元70和第二扭力杆单元80两者一起作用于在驾驶过程中输入的振动,振动吸收性比以往更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座垫的底网支撑机构,该座垫用在通过伸展跨过座椅框架上的缓冲构件而形成的座椅结构中,以及涉及包含用于座垫的底网支撑机构的座椅结构,并且尤其涉及适合用于诸如飞机、火车、轮船、铲车、机动车等等之类的运输机械的座垫的底网支撑机构,以及包含用于座垫的该底网支撑机构的座椅结构。2、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到5中公开了通过跨过座椅框架伸展诸如立体编织织物(三维网构件)之类的缓冲构件而形成的座椅结构。当以该方式跨过座椅框架伸展而形成缓冲构件时,为了提高底部接触的防止能力、振动吸收性、冲击吸收性,由诸如立体编织织物、两维布料等等之类的布料制成的底网经由弹性构件提供在上述缓冲构件以下。在所有专利文献1到5中,包括扭力杆、连接该扭力杆并且由作为支点的扭力杆旋转支撑的臂和由臂支撑的支撑框架的扭力杆单元放置在座垫后部,并且通过将底网的后端连接到支撑框架上而弹性支撑底网。指出底网的前端固定到构成座椅框架的前部框架上。(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4-34757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3-182427(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4-188164(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4-141545(专利文献5)国际专利出版WO2004/007238A1在专利文献1到5中公开的技术中,通过由扭力杆弹性支撑底网,能够获得如上所述振动吸收性的提高而不为用户带来异物的感觉,尽管如下事实与一般用在现有技术中作为车座等的缓冲构件的氨基甲酸乙酯材料相比通过使用更薄的材料,与使用氨基甲酸乙酯相比臀点(H.P.)下降大约10mm。然而,在所有上述技术中,扭力杆放置在座垫后部,并且底网的前端固定。特别地,在向后和向上倾斜侧上放置连接扭力杆的臂和支撑框架的结构振动吸收性优良,但由于在向后和向上倾斜方向上拉动底网的后端,当坐入时给出从后部推动屁股或骨盆的感觉,或者给出所谓的坐在吊床上的感觉。那么,通过采取诸如在屁股下放氨基甲酸乙酯材料的相对措施来消除坐在吊床上的感觉,该氨基甲酸乙酯材料具有大约20mm的厚度并且通过将毛毡浸入氨基甲酸乙酯内提高正面刚性。执行在座垫前部沉积另一种氨基甲酸乙酯材料并且同时沉积辅助网用来防止在底网下屁股的向前位移,但是也需要在前部氨基甲酸乙酯和辅助网之间放置另一个网或塑料板等等,以便因为由扭力杆从后部上推的力作用而确保支撑表面在身体压力分布中没有波动(具有连续支撑感觉的表面)。而且,由于前端固定,在踏板操作时接收腿部的力,并且其反力被感知为碰撞在座椅前端上的感觉。而且,由于在座椅前部处使用的氨基甲酸乙酯材料具有相对硬的弹性感觉,有时缺少冲程(stroke)感觉。
技术实现思路
在考虑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获得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垫的底网支撑机构以及一种座椅结构,该座椅结构不仅仅能够提高当坐入时的冲程感,而且能够进一步改进振动吸收性,同时维持臀点低于传统座椅结构大约10mm,以便进一步提高坐上的感觉、坐入舒适性和驾乘舒适性,并且能够防止由组合诸如立体编织织物和氨基甲酸乙酯之类的不同材料引起的异物的感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权利要求1中描述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垫的底网支撑机构,其支撑放在通过伸展跨过座椅框架而提供的座垫缓冲构件以下的底网,该底网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扭力杆单元,其包括扭力杆、连接该扭力杆的臂和由臂支撑的支撑框架,并且围绕用作支点的扭力杆在前部和后部枢轴转动地在座垫的后部处提供这些臂,以及第二扭力杆单元,其包括扭力杆、连接该扭力杆的臂和由臂支撑的支撑框架,并且围绕用作支点的扭力杆在前部和后部枢轴转动地在座垫的前部处提供所述臂,其中底网在第一扭力杆单元的支撑框架和第二扭力杆单元的支撑框架之间伸展。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的座垫的底网支撑机构,其中提供第一扭力杆单元使得用作支点的扭力杆位于比由臂支撑的支撑框架更高。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的座垫的底网支撑机构,其中提供第二扭力杆单元使得用作支点的扭力杆位于比由臂支撑的支撑框架更低。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2的座垫的底网支撑机构,其中向上伸出的结合支架安装到第一扭力杆单元的支撑框架上,底网的后端在支撑框架以下通过并且围绕支撑框架伸展,并且在后端处提供的被结合部分与结合支架相结合。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3的座垫的底网支撑机构,其中向下伸出的结合支架安装到第二扭力杆单元的支撑框架上,底网的前端在支撑框架以上通过并且围绕支撑框架伸展,并且在前端处提供的被结合部分与结合支架相结合。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的座垫的底网支撑机构,其中在第二扭力杆单元中臂的枢轴转动范围设定为相对于未装载状态围绕扭力杆分别在前部和后部40°角度或更低。在权利要求7中描述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结构,其具有通过伸展跨过座椅框架而提供的座垫的缓冲构件,和放置在座垫的缓冲构件以下的底网,包括第一扭力杆单元,其包括扭力杆、连接该扭力杆的臂和由臂支撑的支撑框架,并且围绕用作支点的扭力杆在前部和后部枢轴转动地在座垫的后部处提供这些臂,以及第二扭力杆单元,其包括扭力杆、连接该扭力杆的臂和由臂支撑的支撑框架,并且围绕用作支点的扭力杆在前部和后部枢轴转动地在座垫的前部处提供所述臂,其中底网围绕第一扭力杆单元的支撑框架和第二扭力杆单元的支撑框架伸展。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的座椅结构,其中提供第一扭力杆单元使得用作支点的扭力杆位于比由臂支撑的支撑框架更高。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的座椅结构,其中提供第二扭力杆单元使得用作支点的扭力杆位于比由臂支撑的支撑框架更低。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的座椅结构,其中向上伸出的结合支架安装到第一扭力杆单元的支撑框架上,底网的后端在支撑框架以下通过并且围绕支撑框架伸展,并且在后端处提供的被结合部分与结合支架相结合。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的座椅结构,其中向下伸出的结合支架安装到第二扭力杆单元的支撑框架上,底网的前端在支撑框架以上通过并且围绕支撑框架伸展,并且在前端处提供的被结合部分与结合支架相结合。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的座椅结构,其中在第二扭力杆单元中臂的枢轴转动范围设定为相对于未装载状态围绕扭力杆分别在前部和后部40°角度或更低。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的座椅结构,其中在冲击过程中当等于或大于预定极限的载荷向后放置在座椅靠背上时,座椅框架的侧部框架弹性变形,第一扭力杆单元的支撑框架在更低的向前倾斜方向上相对位移,底网的张力下降,并且阻尼率增加。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的座椅结构,其中提供控制在向后倾斜方向上第二扭力杆单元的臂的枢轴转动范围的制动器构件,并且在冲击过程中底网的张力变松之后当第二扭力杆单元的臂在制动器构件上邻接时,该制动器构件变形或者移位进一步向后移动臂的控制位置,以便进一步降低底网的张力。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的座椅结构,进一步包括在第一扭力杆单元和第二扭力杆单元之间在底网以下提供的辅助弹性机构,以便与底网一起支撑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垫的底网支撑机构,其支撑放在通过伸展跨过座椅框架而提供的座垫缓冲构件以下的底网,包括:第一扭力杆单元,其包括扭力杆、连接该扭力杆的臂和由臂支撑的支撑框架,并且围绕用作支点的扭力杆在前部和后部枢轴转动地在座垫的后部提供这些臂;以 及第二扭力杆单元,其包括扭力杆、连接该扭力杆的臂和由臂支撑的支撑框架,并且围绕用作支点的扭力杆在前部和后部枢轴转动地在座垫的前部处提供所述臂,其中底网在所述第一扭力杆单元的支撑框架和第二扭力杆单元的所述支撑框架之间伸展。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悦则川崎诚司高田康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