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处方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4702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0 2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由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填装到胶囊中制备而成,其中所述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其原料与辅料重量份比例为:埃索美拉唑镁8-12g、PF001型蔗淀小丸20-50g、羟丙甲纤维素10-30g、甘氨酸钠5-10g,滑石粉10-15g、肠溶粉40-70g,其制备方法为:将埃索美拉唑镁原料过筛,加入羟丙甲纤维素和甘氨酸钠的乙醇混悬液中,采用流化床设备均匀喷于PF001型蔗淀小丸上并烘干,再分别制备隔离层及肠溶层,得到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其中所述羟丙甲纤维素和甘氨酸钠的乙醇混悬液是由羟丙甲纤维素10-30g、甘氨酸钠5-10g加入到100g 50%的乙醇中制备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处方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处方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饮食规律不能保证,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人的一生中几乎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急性或慢性胃病。胃肠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左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若不及时治疗,长期反复发作,极易转化为癌肿。胃肠病历来被医家视为疑难之症,一旦得病,应及时治疗,长期服药,才能控制或治愈。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普及,胃病用药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胃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病状或并发症,胃灼热、反酸是胃食管反流的主要症状,GERD在欧美国家比较常见,人群中7—15%的人有胃管反流症状。我国北京、上海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报道,GERD患病率为5.77%。近年来,GERD的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市场上治疗胃管反流性疾病有效治疗药物主要有胃酸剂,胃肠动力药、胃膜保护剂和抗酸剂。临床研究表明,GERD的药物治疗基础主要是抑酸,抑制胃酸分泌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其中质子泵抑制剂是最常用、最有效的药物,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换代产品,该药是全球第一个采用氧化合成技术生产的质子泵抑制剂。目前,埃索美拉唑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质子泵子抑制剂产品。在临床广泛应用。埃索美拉唑鎂能在壁细胞泌酸微管的高酸环境中浓积并转化为活性形式,在抑制胃酸水平减轻疼痛症状和促进愈合方面更有效。研究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使患者胃中pH大于4的时间为15.3小时,明显优于其他同类药物,在对健康志愿者进行的类似研究中,埃索美拉唑使参试者胃中pH大于4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可达14小时。既然埃索美拉唑鎂有着较强的抑酸作用,体内个体差异较小,疗效稳定和较低的副作用,寻找一种工艺精细,质量稳定,减少了工艺粗糙造成的片与片之间含量均匀度差异大的影响,制备出质量优良且稳定的制备方法十分必要。埃索美拉唑鎂其化学名称为:双-S-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镁三水合物,其化学结构式如下:埃索美拉唑镁具有温度敏感性,在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的过程中需要对埃索美拉唑镁的小丸进行加热烘干,会导致埃索美拉唑镁略有降解,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美国卡陆康公司的PF001型蔗淀耐热小丸应用于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中,并将埃索美拉唑镁与羟丙甲纤维素和甘氨酸钠的混悬液混合包裹到PF001型蔗淀耐热空白微丸上,进行烘干,意外的发现,大大降低了埃索美拉唑镁的降解。为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及其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由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填装到胶囊中制备而成,其中所述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其原料与辅料重量份比例为:埃索美拉唑镁8-12g、PF001型蔗淀小丸20-50g、羟丙甲纤维素10-30g、甘氨酸钠5-10g,滑石粉10-15g、肠溶粉40-70g,其制备方法为:将埃索美拉唑镁原料过筛,加入羟丙甲纤维素和甘氨酸钠的乙醇混悬液中,采用流化床设备均匀喷于PF001型蔗淀小丸上并烘干,再分别制备隔离层及肠溶层,得到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其中所述羟丙甲纤维素和甘氨酸钠的乙醇混悬液是由羟丙甲纤维素10-30g、甘氨酸钠5-10g加入到100g50%的乙醇中制备的。优选的,该肠溶微丸中原料与辅料重量份比例为:埃索美拉唑镁12g、蔗淀小丸50g、羟丙甲纤维素10g、甘氨酸钠10g、滑石粉10g、肠溶粉70g。或肠溶微丸中原料与辅料重量份比例为:埃索美拉唑镁8g、蔗淀小丸20g、羟丙甲纤维素30g、甘氨酸钠5g、滑石粉15g、肠溶粉40g。本专利技术所述胶囊,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埃索美拉唑镁原料过筛,加入羟丙甲纤维素和甘氨酸钠的乙醇混悬液中,采用均质搅拌机搅拌,制备混悬液。(2)采用流化床设备将上述混悬液均匀喷于蔗淀小丸上并烘干,过筛,制备大小均匀的含药微丸。(3)采用流化床设备将羟丙甲纤维素与滑石粉混悬液均匀喷于含药微丸上并烘干,过筛,制备大小均匀的隔离微丸。(4)将肠溶粉加一定溶剂制成肠溶混悬液,采用流化床设备均匀喷于制备好的隔离微丸上并烘干,过筛,制备大小均匀的肠溶微丸。(5)将肠溶微丸填充于适宜胶囊中制备而成。本专利技术的配方组成是经过筛选获得的,筛选过程如下:肠溶微丸的制备:将埃索美拉唑镁原料过筛,加入羟丙甲纤维素的乙醇混悬液(配制方法如下:取处方量乙醇加水至100ml,混匀,加入1/3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边加边搅拌,使完全溶解)中,采用均质搅拌机搅拌,制备混悬液。采用流化床设备将上述混悬液均匀喷于空白微丸上并烘干,过筛,制备大小均匀的含药微丸。继续将剩余羟丙甲纤维素与滑石粉配制的混悬液(配制方法如下:取水100ml,加入处方量滑石粉和2/3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采用均质搅拌机搅拌)均匀喷于含药微丸上并烘干,过筛,制备大小均匀的隔离微丸。将肠溶粉加一定溶剂制成肠溶混悬液,采用流化床设备均匀喷于制备好的隔离微丸上并烘干,过筛,制备大小均匀的肠溶微丸。筛选了如下配方:配方1,埃索美拉唑镁12g、淀粉小丸50g、羟丙甲纤维素25g、滑石粉15g、肠溶粉40g,无水乙醇30ml,配方2,埃索美拉唑镁12g、微晶纤维素小丸40g、羟丙甲纤维素20g、滑石粉10g、肠溶粉60g,无水乙醇40ml,配方3,埃索美拉唑镁12g、乳糖小丸30g、羟丙甲纤维素30g、滑石粉15g、肠溶粉55g,无水乙醇50ml,配方4,埃索美拉唑镁12g、PF001型蔗淀小丸40g、羟丙甲纤维素10g、滑石粉10g、肠溶粉70g,无水乙醇60ml,以释放度为指标进行筛选实验,结果如下:配方1配方2配方3配方4释放度(%)62746882降解率(%)38263218经过实验,结果发现,配方4使用耐热的PF001型蔗淀小丸,埃索美拉唑镁肠溶颗粒释放度最高,耐酸性最好,降解率最低,但释放度未达到90%以上,同时埃索美拉唑镁仍有降解,所以仍然需要调整配方,其他配方难以满足要求,为此决定对配方4的肠溶颗粒进行改造。专利技术人在本专利技术上述配方4中加入了甘氨酸钠,结果发现,肠溶颗粒释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实验如下:配方5,埃索美拉唑镁12g、PF001型蔗淀小丸40g、羟丙甲纤维素10g、滑石粉10g、肠溶粉70g,无水乙醇60ml,其中羟丙甲纤维素的乙醇混悬液是由羟丙甲纤维素4g、加入到40g水与60ml无水乙醇混合液中制备的。配方6,埃索美拉唑镁12g、PF001型蔗淀小丸40g、羟丙甲纤维素10g、甘氨酸钠10g、滑石粉10g、肠溶粉70g,无水乙醇60ml,其中羟丙甲纤维素和甘氨酸钠的乙醇混悬液是由羟丙甲纤维素4g、甘氨酸钠10g加入到40g水与60ml无水乙醇混合液中制备的。按下列指标进行筛选实验,结果如下:配方5配方6释放度(%)8595含量%96.7100.2有关物质(%)2.810.10经过以上实验确定了本专利技术的配方6和制备方法。继续进行以下实验: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释放度、含量、有关物质参照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USP标准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其特征在于,由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填装到胶囊中制备而成,其中所述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其原料与辅料重量份比例为:埃索美拉唑镁8‑12g、PF001型蔗淀小丸20‑50g、羟丙甲纤维素10‑30g、甘氨酸钠5‑10g,滑石粉10‑15g、肠溶粉40‑70g,其制备方法为:将埃索美拉唑镁原料过筛,加入羟丙甲纤维素和甘氨酸钠的乙醇混悬液中,采用流化床设备均匀喷于PF001型蔗淀小丸上并烘干,再分别制备隔离层及肠溶层,得到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其中所述羟丙甲纤维素和甘氨酸钠的乙醇混悬液是由羟丙甲纤维素10‑30g、甘氨酸钠5‑10g加入到100g浓度为50%的乙醇中制备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其特征在于,由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填装到胶囊中制备而成,其中所述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其原料与辅料重量份比例为:埃索美拉唑镁10g,PF001型蔗淀小丸20g,羟丙甲纤维素20g,甘氨酸钠10g,滑石粉12g,肠溶粉50g,无水乙醇80ml,其制备方法为:将埃索美拉唑镁原料过筛,加入羟丙甲纤维素和甘氨酸钠的乙醇混悬液中,采用流化床设备均匀喷于PF001型蔗淀小丸上并烘干,再分别制备隔离层及肠溶层,得到,其中所述羟丙甲纤维素和甘氨酸钠的乙醇混悬液是由羟丙甲纤维素7g、甘氨酸钠10g加入到100g80%的乙醇中制备的。2.一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其特征在于,由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填装到胶囊中制备而成,其中所述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其原料与辅料重量份比例为:埃索美拉唑镁8g,PF001型蔗淀小丸10g,羟丙甲纤维素10g,甘氨酸钠8g,滑石粉10g,肠溶粉60g,无水乙醇50ml,其制备方法为:将埃索美拉唑镁原料过筛,加入羟丙甲纤维素和甘氨酸钠的乙醇混悬液中,采用流化床设备均匀喷于PF001型蔗淀小丸上并烘干,再分别制备隔离层及肠溶层,得到,其中所述羟丙甲纤维素和甘氨酸钠的乙醇混悬液是由羟丙甲纤维素5g、甘氨酸钠8g加入到100g30%的乙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花袁淑杰杨新春李郑武王忠徐岩王淼刘磊
申请(专利权)人:哈药集团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