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牛广生专利>正文

车用婴幼儿充气式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367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用婴幼儿充气式座椅,它包括L形充气囊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囊式座椅(1)的座垫为一上开口凹腔(2)结构,在所述上开口凹腔(2)的前侧壁(3)上开设有通孔,在所述充气囊式座椅(1)的靠背(4)上设置有与车座靠背相结合的连接带(5)。(*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具体说是涉及一种车用婴幼儿充气式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开拓和发展,客用汽车随之增多,尤其是家庭轿车更为如此。但随之而带来的问题是婴幼儿乘车时安全得不到切实可靠的保障。目前婴幼儿在乘车时皆由成年人抱着乘车,这就造成当所乘车辆拐弯或刹车时,由于成年人怀抱婴幼儿使得其防范能力下降而引起乘车事故的发生,给大人和婴幼儿造成人身伤害,同时婴幼儿乘车姿势也不舒适。而将婴幼儿单独放置在座位上则更加不安全,尤其是在成年人独自携带婴幼儿驾车时更为如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携带婴幼儿乘车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车用婴幼儿充气式座椅。本技术之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包括L形充气囊式座椅,所述充气囊式座椅的座垫为一上开口凹腔结构,在所述上开口凹腔的前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在所述充气囊式座椅的靠背上设置有与车座靠背相结合的连接带。开设在所述上开口凹腔前侧壁上的通孔为两个圆孔。本技术的优点就在于将所述L形充气囊式座椅的座垫设置为上开口凹腔结构,在所述上开口凹腔的前侧壁上开设有通孔,以及在所述充气囊式座椅的靠背上设置有与车座靠背相结合的连接带。使用时,将本技术充气后,通过所述连接带与客车车座靠背结合在一起,将婴幼儿置于所述上开口凹腔内,两腿自所述通孔内伸出,从而不仅解决婴幼儿乘车的安全问题,解除成年人的劳累,同时也给婴幼儿乘车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在不乘车时又可将气放出折叠起来便于携带,方便了使用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L形充气囊式座椅1,所述充气囊式座椅1的座垫为一上开口凹腔2结构,在所述上开口凹腔2的前侧壁3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两个圆孔6,在所述充气囊式座椅1的靠背4上设置有与车座靠背相结合的连接带5。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婴幼儿充气式座椅,它包括L形充气囊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囊式座椅(1)的座垫为一上开口凹腔(2)结构,在所述上开口凹腔(2)的前侧壁(3)上开设有通孔,在所述充气囊式座椅(1)的靠背(4)上设置有与车座靠背相结合的连接带(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座椅,其特征在于开设在所述上开口凹腔(2)前侧壁(3)上的通孔为两个圆孔(6)。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婴幼儿充气式座椅,它包括L形充气囊式座椅,所述充气囊式座椅的座垫为一上开口凹腔结构,在所述上开口凹腔的前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在所述充气囊式座椅的靠背上设置有与车座靠背相结合的连接带。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将本技术充气后,通过所述连接带与客车车座靠背结合在一起,将婴幼儿置于所述上开口凹腔内,两腿自所述通孔内伸出,从而不仅解决婴幼儿乘车的安全问题,解除成年人的劳累,同时也给婴幼儿乘车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在不乘车时又可将气放出折叠起来便于携带,方便了使用者。文档编号B60N2/26GK2607285SQ03235499公开日2004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14日专利技术者牛广生 申请人:牛广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广生
申请(专利权)人:牛广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