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低温制备电致变色NiO薄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8256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制备电致变色NiO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前驱液:将含镍的溶质材料溶于共溶剂中,室温搅拌,即得;S2.采用旋转涂覆法或提拉法沉积前驱液于透明导电基底表面形成前驱膜,再将沉积的前驱膜置于烘烤台进行烘烤处理,所述的烘烤处理的温度为100~120oC;S3.采用紫外灯进行光化学处理,所述的紫外灯由90%的254纳米波长的紫外光与10%的185纳米波长的紫外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低温光化学方法制备流程简单,制备温度低,不仅可以制备电致变色NiO薄膜于透明硬质的导电基底上,也可以制备电致变色NiO薄膜于透明柔性的导电基底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前驱液:将含镍的溶质材料溶于共溶剂中,室温搅拌,即得;S2.采用旋转涂覆法或提拉法沉积前驱液于透明导电基底表面形成前驱膜,再将沉积的前驱膜置于烘烤台进行烘烤处理,所述的烘烤处理的温度为100~120oC;S3.采用紫外灯进行光化学处理,所述的紫外灯由90%的254纳米波长的紫外光与10%的185纳米波长的紫外光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低温光化学方法制备流程简单,制备温度低,不仅可以制备电致变色NiO薄膜于透明硬质的导电基底上,也可以制备电致变色NiO薄膜于透明柔性的导电基底上。【专利说明】—种低温制备电致变色N1薄膜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材料的制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低温制备电致变色N1薄膜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光学性能在外加电场或电流的作用下可发生光学性能(如透射、反射和吸收等)稳定的、可逆性变色的现象,在外观上呈现透明度与颜色的可逆转变。电致变色材料一般具备变色程度连续可调、变色过程可逆与记忆存储能力等特征。电致变色的相关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此,电致变色作为一种独特的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目前,电致变色材料已应用于电致变色智能窗,汽车后视镜和路标显示器等领域。 目前制备电致变色薄膜的工艺主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浴沉积法和电化学沉积法等,但是工艺比较复杂,不利于大规模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低温制备电致变色N1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51.配置前驱液:将含镍的溶质材料溶于共溶剂中,室温搅拌,即得;52.采用旋转涂覆法或提拉法沉积前驱液于透明的导电基底表面形成前驱膜,再将沉积的前驱膜置于烘烤台进行烘烤处理,所述的烘烤处理的温度为100~120 0C553.采用紫外灯进行光化学处理,所述的紫外灯由90%的254纳米波长的紫外光与10%的185纳米波长的紫外光组成。 S3流程所述的光化学处理时间为0.5-12小时。 所述的旋转涂覆法为采用旋转涂覆设备旋涂N1前驱液于透明导电基底。 所述的提拉法为采用浸溃提拉设备将N1前驱液沉积于透明导电基底。 所述的含镍的溶质材料为醋酸镍或硝酸镍;所述的共溶剂为乙二醇甲醚和冰醋酸。 所述的透明的导电基底为透明硬质导电基底或透明柔性导电基底。 另外提供一种上述的制备方法在制备智能窗户中的应用。 另外提供一种上述的制备方法在制备汽车后视镜或路标显示器中的应用。 另外提供一种上述的制备方法在制备制备大面积电致变色薄膜和/或柔性电致变色薄膜中的应用。 上面所述电致变色N1薄膜的制备流程的最高温度没有超过120 °C,制备流程中温度较低,故低温光化学溶液法不仅可以在透明硬质玻璃导电基底上沉积N1薄膜,同时也适用于在透明的柔性PET等导电基底上沉积N1薄膜。 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N1薄膜的低温光化学溶液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温度低,可用于大面积成膜,且能在透明的柔性导电基底上制备电致变色N1薄膜。该方法在制备大面积电致变色薄膜以及柔性电致变色薄膜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采取低温光化学溶液法制备于透明导电基底上的电致变色N1薄膜。 图2.沉积于透明玻璃/FTO基底的电致变色N1薄膜的循环伏安扫描曲线。 图3.沉积于透明玻璃/FTO基底的电致变色N1薄膜褪色态与着色态的透过率图 -1'TfeP曰。 图4.沉积于透明柔性ΡΕΤ/ΙΤ0基底的电致变色N1薄膜的循环伏安扫描曲线。 图5.沉积于透明柔性ΡΕΤ/ΙΤ0基底的电致变色N1薄膜褪色态与着色态的透过率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剂、设备和方法为本
常规的试剂、设备和使用方法。 实施例1电致变色N1薄膜沉积于透明玻璃/FTO导电基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低温光化学方法制备电致变色N1薄膜流程与电致变色现象的测试方法如下:N1前驱液的制备:溶质为醋酸镍,溶剂为乙二醇甲醚和冰醋酸,乙二醇甲醚与冰醋酸比例为2:1。室温搅拌至完全溶解。 N1前驱薄膜的制备:采取化学溶液旋转涂覆方法,将N1前驱液旋转涂覆于透明的玻璃/FTO基底上,然后在120 0C的烘烤台进行烘烤处理。 N1前驱薄膜的光化学处理:将经烘烤后的前驱薄膜置于紫外光灯下室温光照处理4小时。紫外光等波长主要为254纳米(90%)和184纳米(10%)。 电致变色特性的测试与分析:采用电化学工作站CHI 660E,采用三电极体系测试电致变色N1薄膜的循环伏安特性。三电极体系: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钼片为对电极,电致变色N1薄膜为工作电极,I 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沉积于透明玻璃/FTO基底的电致变色N1薄膜的循环伏安曲线如图2所示。另外,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 3150)测试电致变色N1薄膜着色与褪色后的透过率,沉积于透明玻璃/FTO基底的电致变色N1薄膜褪色态与着色态的透过率图谱如图3所示。 实施例2电致变色N1薄膜沉积于透明柔性PET/ ITO导电基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低温光化学方法制备电致变色N1薄膜流程与电致变色现象的测试方法如下:N1前驱液的制备:溶质为硝酸镍,溶剂为乙二醇甲醚和冰醋酸,乙二醇甲醚与冰醋酸比例为2:1。室温搅拌至完全溶解。 N1前驱薄膜的制备:采取化学溶液旋转涂覆方法,将N1前驱液旋转涂覆于透明的柔性ΡΕΤ/ΙΤ0基底上,然后在120 0C的烘烤箱内进行烘烤处理。 N1前驱薄膜的光化学处理:将经烘烤后的前驱薄膜置于紫外光灯下室温光照处理6小时。紫外光等波长主要为254纳米(90%)和184纳米(10%)。 电致变色特性的测试与分析:采用电化学工作站CHI 660E,采用三电极体系的测试电致变色N1薄膜的循环伏安特性。三电极体系: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钼片为对电极,N1薄膜为工作电极,I 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沉积于透明柔性ΡΕΤ/ΙΤ0基底的电致变色N1薄膜的循环伏安曲线如图4所示。另外,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 3150)测试电致变色N1薄膜着色与褪色后的透过率,沉积于柔性ΡΕΤ/ΙΤ0基底的电致变色N1薄膜褪色态与着色态的透过率图谱如图5所示。【权利要求】1.一种低温制备电致变色N1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1.配置前驱液:将含镍的溶质材料溶于共溶剂中,室温搅拌,即得; 52.采用旋转涂覆法或提拉法沉积前驱液于透明的导电基底表面形成前驱膜,再将沉积的前驱膜置于烘烤台进行烘烤处理,所述的烘烤处理的温度为100~120 0C5 53.采用紫外灯进行光化学处理,所述的紫外灯由90%的254纳米波长的紫外光与10%的185纳米波长的紫外光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制备电致变色N1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镍的溶质材料为醋酸镍或硝酸镍;所述的共溶剂为乙二醇甲醚和冰醋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制备电致变色N1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所述的光化学处理时间为0.5~12小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温制备电致变色NiO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配置前驱液:将含镍的溶质材料溶于共溶剂中,室温搅拌,即得;   S2. 采用旋转涂覆法或提拉法沉积前驱液于透明的导电基底表面形成前驱膜,再将沉积的前驱膜置于烘烤台进行烘烤处理,所述的烘烤处理的温度为100~120 oC;   S3. 采用紫外灯进行光化学处理,所述的紫外灯由90%的254纳米波长的紫外光与10%的185纳米波长的紫外光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定华胡伟邹利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