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后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751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动后座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为,在车壳底板上和座垫、靠背之间,设计一个座垫骨架和一个靠背骨架,座垫骨架下采用单只居中安置的电机丝杆驱动,通过传动拨叉带动两侧滑槽上的座垫骨架和滑轮装置上的靠背骨架一起移动,使得整个座椅也随之一起移动。而座垫骨架下的两侧滑槽采用弧型结构,使座椅在其上移动时,座椅角也随之变化,从而既保证座椅的运动,又能达到乘客最大舒适性的要求。(*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轿车中的座椅,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电机丝杆来控制的座椅。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工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发展尤为迅速,而轿车已成为其主体,更新换代相当快。但国产轿车现有座椅的开发相对滞后,特别是后排座椅基本上都是固定式,无法满足因轿车的整体升级而对座椅的舒适性和档次提出更高的要求。为解决此问题,必须开发最新产品---电动后排座椅,通过其前后移动和座椅角的变化,满足乘客的不同体形和各种坐姿对座椅的要求。由于原来座椅的座垫和靠背直接固定在车壳上,无法移动,要使其运动,就要求在车壳底板上和座垫、靠背之间设计相应的两个相对位置保证的骨架,通过电机驱动来实现运动,从而使固定其上的座垫、靠背随之运动。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电动的轿车后座椅,使汽车后座的产品档次上一等级,为轿车的全面升级提供相应的配套部件。为实现此目的,本技术的设计方案为,在车壳底板上和座垫、靠背之间,设计一个座垫骨架和一个靠背骨架,座垫骨架下采用单只居中安置的电机丝杆驱动,由安置于中间扶手上的微动开关来控制电机,通过传动拨叉带动两侧滑槽上的座垫骨架和滑轮装置上的靠背骨架一起前后移动,由于座垫和靠背是固定其上的,使得整个座椅也随之一起移动。而座垫骨架下的两侧滑槽采用弧型结构,使座椅在其上移动时,引起座垫和靠背的倾角发生变化,座椅角也随之变化,从而既保证座椅的运动,又能达到乘客最大舒适性的要求。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不难得出如下结论本技术构思巧妙,结构紧凑、新颖、合理,操作方便简单,稳定性好,提升了汽车后座椅的档次,满足了乘客对乘坐时舒适性的要求,具推广价值。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座垫骨架总成和靠背骨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本技术主要是由座垫总成1、靠背总成2、座垫骨架总成3、靠背骨架总成4、电机丝杆总成5、滑槽总成6和滑轮装置总成7构成。图2中,电机丝杆总成5中,电机丝杆18上有带两端短轴20的丝杆螺母19 ,电机丝杆18与电机底座15相连。座垫骨架29上焊有四块曲面支撑板9和两块对称的支撑板13,支撑板13上通过螺栓和两副滑槽总成6相联接,居中的支撑板17的两边各焊有一只传动拨叉16,电机丝杆18的短轴20卡入传动拨叉16的腰形孔中进行传动;座垫骨架29的后端焊有三个定位销钉12,和靠背骨架30的三个定位螺钉11连接,保持座椅运动时的转动关系;座垫骨架29的后端另有二个框型定位件21和前段的二个联结挂钩27直接和座垫总成1相连,起定位和固定作用。靠背骨架30的两侧有两块弧形支撑板10,下端焊有三个定位螺钉11和二个固定板22,上部均布四块凹槽插板26,固定板22和凹槽插板26直接和靠背总成2联结起固定和定位作用;靠背骨架30两侧各装一只固定座23和滑轮装置总成7联接。滑轮底座25固定于车壳底板上,装置上的一个滑轮24卡入靠背骨架固定座23的腰形孔中,靠背随座垫移动时,滑轮就随固定座23的上下运动而转动。其中,电机丝杆18与电机相连,电机与微动开关8电连接。本技术的微动开关8,设计为安置在翻合式中间扶手28上的方式进行控制电机,用时可翻下扶手进行操作,不用时可合上,既方便使用,又不影响美观。电机底座15可用螺栓固定在车壳底板上,并与电机丝杆总成5相联接,采用居中安置的单只电机驱动电机丝杆18上带有两端短轴20的螺母19,此设计目的能消除移动时间隙,并使座椅动力源和运载变形相分离,保证了座椅电动的可靠性,而且结构简单,降低成本,同步性也得到了保证。座垫骨架总成3中,采用了和座垫底部结合面相吻合的多块曲面薄形钣金支撑板9,这样能减轻骨架的重量,移动时减少骨架和座垫间的相对滑动,确保座垫的稳定性。座垫骨架29中,还焊有三块座垫骨架支撑板17,其中分布于两侧的两块和滑槽总成相联接,居中的一块两边焊有传动拨叉16,丝杆螺母上的两端短轴20卡入传动拨叉的腰形孔中。座垫骨架总成3前端采用两个联结挂钩27和座垫总成1上的螺栓相联接,起固定作用;后端采用两个框型定位件21,使座垫总成1上外露钢丝插入其中,起定位作用。此结构的设计使座垫总成和座垫骨架总成进行装配时方便、简单、可靠。滑槽总成6设计成弧型结构,滑槽固定脚14直接安装在车壳底板上,从而使座垫骨架在滑槽上移动时,座椅角也随之发生变化,保证乘客坐姿的舒适性。此外,座垫骨架29后部焊有定位销钉12和靠背骨架30下部定位螺钉11相联结,此铰链式结构使座椅运动时,保证座垫和靠背骨架保持相对的转动关系。靠背骨架总成4两侧采用了两块弧形钣金支撑薄板10,既减轻了骨架重量,又增加了和靠背总成2的接触面,稳定性好。上部设计了四块凹槽插板26,便于靠背总成2的钢丝吊挂,下部两侧焊有两个固定板22用螺钉和靠背总成2固定,此结构使靠背总成和靠背骨架方便拆装,定位准确。滑轮装置总成7用螺栓和车壳底板相固定,装置中的滑轮24和滑轮底座25相连并卡入靠背骨架30上的固定座23中,随靠背骨架的运动,在固定座腰形孔中转动。当乘客坐在其上,后座椅处于工作状态时,按动扶手上的微动开关,通过电线的连接,使固定于车壳底板上电机驱动电机丝杆上螺母作前后移动,这样螺母两端短轴就会带动传动拨叉一起运动,从而使安装在两侧滑槽上座垫骨架跟着随之前后移动;同时靠背骨架的定位螺钉与座垫骨架定位销钉又相联,随着其运动而在固定座活动范围内跟着一起上、下移动,而座垫总成和靠背总成又是固定在相对应的骨架上的,根据其运动关系一起作上下运动,达到整个后座椅上实现电动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电动后座椅,主要是由座垫总成和靠背总成组成,其特征在于座垫骨架上焊有曲面支撑板和两块支撑板,支撑板与两副滑槽总成相联接,居中的支撑板的两边,各焊有一只传动拨叉,电机丝杆上丝杆螺母的短轴卡于传动拨叉的腰形孔中,座垫骨架后端焊有的定位销钉与靠背骨架的定位螺钉相连,座垫骨架后端另有两个框型定位件和前段的两个联结挂钩和座垫总成相连;靠背骨架两侧设有两块弧形支撑板,下端焊有定位螺钉和固定板,上部布有凹槽插板,固定板和凹槽插板和靠背总成联结,靠背骨架两侧各装有一固定座和滑轮装置总成联接,其中滑轮卡于靠背骨架固定座的腰形孔中,其中电机丝杆与电机相连,电机与微动开关电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动后座椅。本技术的设计方案为,在车壳底板上和座垫、靠背之间,设计一个座垫骨架和一个靠背骨架,座垫骨架下采用单只居中安置的电机丝杆驱动,通过传动拨叉带动两侧滑槽上的座垫骨架和滑轮装置上的靠背骨架一起移动,使得整个座椅也随之一起移动。而座垫骨架下的两侧滑槽采用弧型结构,使座椅在其上移动时,座椅角也随之变化,从而既保证座椅的运动,又能达到乘客最大舒适性的要求。文档编号B60N2/00GK2415968SQ0021715公开日2001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6日专利技术者阿部靖, 钱志成, 黄裕祥 申请人:上海泰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电动后座椅,主要是由座垫总成和靠背总成组成,其特征在于:座垫骨架上焊有曲面支撑板和两块支撑板,支撑板与两副滑槽总成相联接,居中的支撑板的两边,各焊有一只传动拨叉,电机丝杆上丝杆螺母的短轴卡于传动拨叉的腰形孔中,座垫骨架后端焊有的定位销钉与靠背骨架的定位螺钉相连,座垫骨架后端另有两个框型定位件和前段的两个联结挂钩和座垫总成相连;靠背骨架两侧设有两块弧形支撑板,下端焊有定位螺钉和固定板,上部布有凹槽插板,固定板和凹槽插板和靠背总成联结,靠背骨架两侧各装有一固定座和滑轮装置总成联接,其中滑轮卡于靠背骨架固定座的腰形孔中,其中电机丝杆与电机相连,电机与微动开关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靖钱志成黄裕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泰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