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的头部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724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了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头部支承装置-它由一个支承部件构成,其上两个定位杆彼此平行地保持在铰接接头中以使支承部件实现偏转,它的制造方法简单,可以免去焊接工序,兹提出:支承部件(1)是一个模制的塑料成型件,它具有两个彼此平行的、在支承部件(1)的一个边缘棱处的开着的空腔(5);在每个空腔(5)中可以插入杆(2)的一端连同铰接接头(4)、铰接接头支座(6)以及摩擦件(7),并可使之固定。(*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头部支承装置,由一个支承部件构成,其上的两个定位杆彼此平行地保持在铰接接头中,以使支承部件实现偏转。在迄今通用的头部支承装置上都是把接头、铰接接头以及摩擦件安置在由两个半壳构成的支承部件之间,而后在半壳的分离部位彼此焊接起来,以形成一个完整部件,此中保持着铰接接头等组件。这种结构从下述方面来说是有缺点的用以构成支承部件的两个模制成形件要求单个制造,而后将两个成形件装配好,而且必需通过焊接才能相互连接起来。从这一个技术现状出发,本专利技术的基本任务是提供这样一种头部支承装置,它的制造方法简单,而且可以免去焊接工序。为了解决这一任务,兹提出支承部件采用一种模制的塑料成形件,该成形件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朝向支承部件的一个边缘棱开着的空腔;在每个空腔中可插入可调定位杆的一端连同铰接接头、铰接接头支座以及摩擦件,并且可以固定。由于在支承部件的一个边缘上形成了两个开着的空腔,此中可插入并可调地固定整体组合件包括可调定位杆区、铰接接头、铰接接头支座以及摩擦件,所以其制造工序就大大简化了,尤其是免去了不利于降低成本的焊接工序。这些方面的可取之处是空腔在其侧壁上有止动凹口,铰接接头支座是一个能适配地插入该空腔内的具有止动鼻部的成形件。此外还有一个优点构成铰接接头支座的成形件在一个内在的空腔中有铰接接头连同可穿透插入的定位杆区以及一个摩擦件,尤其是一个摩擦弹簧,该弹簧能对铰接接头提高摩擦发挥作用。另一个优点是该成形件是一个框架件,它具有侧壁、底壁和顶壁,其中用来容纳铰接接头、定位杆区及摩擦件的支座具有开口形式,在规定的装配位子上由支承部件的空腔的壁部封盖。采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形,整个铰接接头可以预装在与之相应的铰接接头支座中,并可连同铰接接头支座整体地推入支承部件的相应空腔并在此固定。一个视为可取的改进在于支承部件作为开式的框架件加以设计,它的两个平行的侧杆在一个端上各有一个空腔;此两个侧杆在其另一端通过一横杆而连成一体,在该空腔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之间还设置一横杆,它同一个侧面形成一个整体,同另一侧面则可利用卡口相连。这样就可将支承部件基本上做成一个开口式的环,借此便可在分离处套上套子之类。然后可用卡子或夹子将分离处封闭,这样就形成一个总体封闭的环状的头部支承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见附图所示,并做详细说明如下。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汽车的头部支承装置的视图;图2是图1中II处的细节放大图。用于汽车的头部支承装置由一个支承部件1构成,其上的两个定位杆2(图中只示明一个定位杆,第二个定位杆设置在区域3中)构成,它们彼此平行,并被保持在铰接接头4中以使支承部件1实现偏转。该支承部件是一个模制的塑料成形件,它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在支承部件的一个边缘棱处(在图1和2的下方)敞开着的空腔5。在每个空腔5中可插入定位杆2的一端连同铰接接头4、铰接接头支座6以及摩擦件7,并可在此固定。空腔5在其侧壁上有止动凹口,与之相配合,铰接接头支座6是一个正合适插入空腔5并带有止动鼻部9的成形件。构成铰接接头支座6的成形件具有一个内在的空腔,在此空腔中安置着铰接接头4连同穿透插入的定位杆2的区域以及摩擦件7,该摩擦件能对活节接头4提高摩擦发挥作用。该成形件是个框架件,如图2所特别示出的,它具有侧壁、底壁和顶壁。容纳铰接接头4、定位杆区域和摩擦件7的包容式支座,在构造上是开式的,在规定的位置通过支承部件1的空腔5的外壁加以封盖。如图1所示的,支承部件1是作为开式框架件加以构形的,它的两个平行的侧杆在一端上各有一个空腔5。这两个侧杆在其另一端通过一横杆而连成一个整体。在空腔5的彼此相对的侧面之间还设置了另一个横杆,它与一个侧面(图1,左)形成一个整体,而与另一空腔5的另一侧面则可利用卡口相连,为此设置了一个相应的卡口接头10。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在公开的范围内可做多种改变。在说明中和/或附图中公开的所有新的单一特征和组合特征都被视作本专利技术本身所专有。权利要求1.汽车用头部支承装置,由一个支承部件构成,其上两个定位杆彼此平行地保持在铰接接头中以使支承部件实现偏转,其特征是支承部件(1)是一个模制的塑料成形件,它有两个互相平行的、在支承部件(1)的一个边缘棱处敞开着的空腔(5);在每个空腔(5)中可以插入定位杆(2)的一端连同铰接接头4、铰接接头支座(6)和摩擦件(7),并可在此固定。2.按照权利要求1的头部支承装置,其特征是空腔(5)在其侧壁上有止动凹口(8),铰接接头支座(6)是一个能适配地插入空腔(5)中的成形件,并带有止动鼻部(9)。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头部支承装置,其特征是构成铰接接头支座(6)的成形件在其内在的一个空腔中包含着铰接接头(4)连同可穿透插入的定位杆区域以及摩擦件(7),特别是一个摩擦弹簧,该弹簧能对铰接接头(4)提高摩擦发挥作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的头部支承装置,其特征是成形件是一个框架件,它具有侧壁、底壁及顶壁,其中用于铰接接头4、定位杆区及摩擦件(7)包容式支座是一种开式结构,在装配时是通过支承部件(1)的空腔(5)的外壁部封盖的。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一项的头部支承装置,其特征是支承部件(1)被设计成一种开式的框架件,它的两个平行的侧杆在其一端上各有一个空腔(5),这两个侧定位杆在其另一端通过一个横杆彼此连成一个整体,在空腔(5)的彼此相对的侧面之间还设置了另一横杆,它与其中一个侧面形成一个整体,而与另一个侧面则以卡口相连。全文摘要为了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头部支承装置——它由一个支承部件构成,其上两个定位杆彼此平行地保持在铰接接头中以使支承部件实现偏转,它的制造方法简单,可以免去焊接工序,兹提出支承部件(1)是一个模制的塑料成型件,它具有两个彼此平行的、在支承部件(1)的一个边缘棱处的开着的空腔(5);在每个空腔(5)中可以插入杆(2)的一端连同铰接接头(4)、铰接接头支座(6)以及摩擦件(7),并可使之固定。文档编号A47C7/38GK1137987SQ96101288公开日1996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24日专利技术者R·施米特, W·施滕策尔, H·格里希 申请人:R.施米特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用头部支承装置,由一个支承部件构成,其上两个定位杆彼此平行地保持在铰接接头中以使支承部件实现偏转,其特征是:支承部件(1)是一个模制的塑料成形件,它有两个互相平行的、在支承部件(1)的一个边缘棱处敞开着的空腔(5);在每个空腔(5)中可以插入定位杆(2)的一端连同铰接接头4、铰接接头支座(6)和摩擦件(7),并可在此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施米特W施滕策尔H格里希
申请(专利权)人:R施米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