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7192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8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分馏釜本体、第一夹套层、第二夹套层和盘管,第一夹套层、第二夹套层和盘管位于分馏釜本体内部,第一夹套层和第二夹套层共同形成中空的腔体,用于容置导热油,中空的腔体的两端分别为导热油的进油口和导热油的出油口,进油口与出油口穿出所述分馏釜本体,固定于分馏釜本体上,导热油的出油口位置高于导热油的进油口位置;盘管的两端分别为导热油入口和导热油出口,导热油入口与导热油出口穿出分馏釜本体,固定于分馏釜本体上,导热油出口位置高于所述导热油入口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热装置相对于底部加热的方式,此种加热方式热量传递面积大,加热较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分馏釜本体、第一夹套层、第二夹套层和盘管,第一夹套层、第二夹套层和盘管位于分馏釜本体内部,第一夹套层和第二夹套层共同形成中空的腔体,用于容置导热油,中空的腔体的两端分别为导热油的进油口和导热油的出油口,进油口与出油口穿出所述分馏釜本体,固定于分馏釜本体上,导热油的出油口位置高于导热油的进油口位置;盘管的两端分别为导热油入口和导热油出口,导热油入口与导热油出口穿出分馏釜本体,固定于分馏釜本体上,导热油出口位置高于所述导热油入口位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热装置相对于底部加热的方式,此种加热方式热量传递面积大,加热较均匀。【专利说明】一种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工设备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现行市面上很多加热的提纯装置都是通过底部加热,或者导热油加热提纯的,装置内部加热很不均匀,影响提纯的纯度。因此,希望提供一种能够均匀加热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的新型加热装置。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分馏釜本体、第一夹套层、第二夹套层和盘管,所述第一夹套层、第二夹套层和盘管位于所述分馏釜本体内部, 所述第一夹套层和所述第二夹套层共同形成中空的腔体,用于容置导热油, 所述中空的腔体的两端分别为所述导热油的进油口和所述导热油的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出油口穿出所述分馏釜本体,固定于分馏釜本体上,所述导热油的出油口位置高于所述导热油的进油口位置; 所述盘管的两端分别为导热油入口和导热油出口,所述导热油入口与所述导热油出口穿出所述分馏釜本体,固定于分馏釜本体上,所述导热油出口位置高于所述导热油入口位置。 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盘管包括不锈钢厚皮管。 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不锈钢厚皮管的厚度大于5_。 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套层和所述第二夹套层均包括不锈钢。 可选的,所述第一夹套层与所述分馏釜本体接触,所述盘管与所述第二夹套层有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夹套层与所述第二夹套层上有用于所述盘管穿过的孔。 可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位于所述分馏釜本体外部,与所述分馏釜本体接触,所述进油口、出油口、导热油入口和导热油出口分别穿出所述保温层。 可选的,所述分馏釜本体上安装有进料口和视镜,所述进料口和视镜位置高于所述出油口。 可选的,所述加热装置的底部安装有阀门。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热装置第一夹套层、第二夹套层形成的中空的腔体作为导热油的一回路,盘管作为导热油另一回路,中空的腔体通过进油口、出油口与外界加热油输送装置连接,盘管通过导热油入口、导热油出口与外界加热油输送装置连接,加热油在回路中流动,将热量传递给盘管及第一夹套层、第二夹套层,间接的传递给分馏釜本体内的液体,从而完成加热功能,相对于底部加热的方式,此种加热方式热量传递面积大,加热较均匀,实现更均匀持续的加热,再通过负压分流的方式将装置内的液体升华成气体,气体上升后冷却液化,按照不同物质的液化点不同,按照不同的液化点,可进行不同物质的提纯。能让提纯的纯度更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在附图中,参考数字之后的字母标记指示多个相同的部件,当泛指这些部件时,将省略其最后的字母标记。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夹套层100、第二夹套层200、盘管300、分馏釜本体400、进油口 500、出油口 600、导热油入口 700、导热油出口 800、进料口 900、视镜1000、阀门1010、保温层10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许多可应用的创造性概念,该创造性概念可大量的体现于具体的上下文中。在下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说明,而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根据图1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分馏釜本体400、第一夹套层100、第二夹套层200和盘管300,所述第一夹套层100、第二夹套层200和盘管300位于所述分馏釜本体内部, 所述第一夹套层100和所述第二夹套层200共同形成中空的腔体,用于容置导热油, 此处所说的加热装置,可以是分馏釜,蒸馏釜等加热提纯装置。导热油又称传热油,是GB/T 4016-1983《石油产品名词术语》中“热载体油”的曾用名,英文名称为Heattransfer oil,用于间接传递热量的一类热稳定性较好的专用油品。由于其具有加热均匀,调温控制准确,能在低蒸汽压下产生高温,传热效果好,节能,输送和操作方便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而且其用途和用量越来越多。 导热油具有抗热裂化和化学氧化的性能,传热效率好,散热快,热稳定性很好。导热油作为工业油传热介质具有以下特点:在几乎常压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很高的操作温度。即可以大大降低高温加热系统的操作压力和安全要求,提高了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可以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满足不同温度加热、冷却的工艺需求,或在同一个系统中用同一种导热油同时实现高温加热和低温冷却的工艺要求。即可以降低系统和操作的复杂性;省略了水处理系统和设备,提高了系统热效率,减少了设备和管线的维护工作量。即可以减少加热系统的初投资和操作费用;在事故原因引起系统泄漏的情况下,导热油与明火相遇时有可能发生燃烧,这是导热油系统与水蒸汽系统相比所存在的问题。但在不发生泄漏的条件下,由于导热油系统在低压条件下工作,故其操作安全性要高于水和蒸汽系统。导热油与另一类高温传热介质熔盐相比,在操作温度为400°C以上时,熔盐较导热油在传热介质的价格及使用寿命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但在其它方面均处于明显劣势,尤其是在系统操作的复杂性方面。 所述中空的腔体的两端分别为所述导热油的进油口 500和所述导热油的出油口600,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出油口穿出所述分馏釜本体,固定于分馏釜本体上,所述导热油的出油口位置高于所述导热油的进油口位置; 所述盘管的两端分别为导热油入口 700和导热油出口 800,所述导热油入口与所述导热油出口穿出所述分馏釜本体,固定于分馏釜本体上,所述导热油出口位置高于所述导热油入口位置。 所述盘管包括不锈钢厚皮管。 所述不锈钢厚皮管的厚度大于5mm。所述不锈钢厚皮管厚度的上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常规技术手段进行确定。 所述第一夹套层100和所述第二夹套层200均包括不锈钢。不锈钢(StainlessSteel)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介质腐蚀(酸、碱、盐等化学浸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由于两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而使他们的耐蚀性不同,普通不锈钢一般不耐化学介质腐蚀,而耐酸钢则一般均具有不锈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馏釜本体(400)、第一夹套层(100)、第二夹套层(200)和盘管(300),所述第一夹套层(100)、第二夹套层(200)和盘管(300)位于所述分馏釜本体内部,所述第一夹套层(100)和所述第二夹套层(200)共同形成中空的腔体,用于容置导热油,所述中空的腔体的两端分别为所述导热油的进油口和所述导热油的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出油口穿出所述分馏釜本体,固定于分馏釜本体上,所述导热油的出油口位置高于所述导热油的进油口位置;所述盘管的两端分别为导热油入口和导热油出口,所述导热油入口与所述导热油出口穿出所述分馏釜本体,固定于分馏釜本体上,所述导热油出口位置高于所述导热油入口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忠张玉华张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华香源香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