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365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02:3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螺旋桨,包括螺旋桨轴,螺旋桨轴的外环周设有多个叶片,每个叶片均有叶根段及叶尖段,叶根段的上表面形成有凸弧部,凸弧部由叶根段的前缘延伸至叶根段的后缘而横跨叶根段,叶根段的下表面形成有平滑部,且于叶根段的前缘及叶根段的后缘均形成有尖锐导缘;叶尖段的上表面形成有上凸弧部,上凸弧部由叶尖段的前缘延伸至叶尖段的后缘而横跨叶尖段,叶尖段的下表面形成有下凹弧部,使叶尖段呈弧形翼型结构,由此,通过叶根段产生稳定片状空泡而不易发生空蚀,并通过叶尖段提升叶片的作动效率,解决斜轴螺旋桨的空蚀问题,并维持高效率推进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螺旋桨,包括螺旋桨轴,螺旋桨轴的外环周设有多个叶片,每个叶片均有叶根段及叶尖段,叶根段的上表面形成有凸弧部,凸弧部由叶根段的前缘延伸至叶根段的后缘而横跨叶根段,叶根段的下表面形成有平滑部,且于叶根段的前缘及叶根段的后缘均形成有尖锐导缘;叶尖段的上表面形成有上凸弧部,上凸弧部由叶尖段的前缘延伸至叶尖段的后缘而横跨叶尖段,叶尖段的下表面形成有下凹弧部,使叶尖段呈弧形翼型结构,由此,通过叶根段产生稳定片状空泡而不易发生空蚀,并通过叶尖段提升叶片的作动效率,解决斜轴螺旋桨的空蚀问题,并维持高效率推进性能。【专利说明】一种螺旋桨
本技术涉及螺旋桨,尤其涉及一种船舶用的螺旋桨。
技术介绍
一般的船舶利用螺旋桨的旋动带动水流,并利用水的反作用力推动船舶运动。一般高速船舶之螺旋桨以斜轴设置,由于螺旋桨处于斜轴状态,使得螺旋桨入流除了轴向入流,还包括垂向方向的速度分量,因而让螺旋桨运转时产生垂向力,导致处于斜轴状况的螺旋桨存在有较平轴螺旋桨更容易发生叶片空蚀的问题,造成螺旋桨寿命大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螺旋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螺旋桨,包括螺旋桨轴,螺旋桨轴的外环周设有多个叶片,每个叶片包括叶根段及叶尖段,叶根段的上表面形成有凸弧部,凸弧部由叶根段的翼型前缘延伸至叶根段的翼型后缘而横跨叶根段,叶根段的下表面形成有平滑部,且于叶根段的翼型前缘形成有第一尖锐导缘,叶根段的翼型后缘形成有第二尖锐导缘;叶尖段的上表面形成有上凸弧部,上凸弧部由叶尖段的翼型前缘延伸至叶尖段的翼型后缘而横跨叶尖段,叶尖段的下表面形成有下凹弧部,使叶尖段呈弧形翼型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叶尖段的下表面还设有下凸弧部,下凸弧部设于叶尖段的下表面的翼型后缘,使叶尖段的翼型前缘截面积小于叶尖段的翼型后缘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叶片沿螺旋桨轴的外环周以弧状延伸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叶片于螺旋桨轴的外环周呈均匀分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叶片呈扇状。 本技术通过叶根段产生稳定片状空泡而不易发生空蚀,并通过叶尖段提升叶片的作动效率,解决斜轴螺旋桨的空蚀问题,并维持高效率推进性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种螺旋桨的立体图; 图2是本技术一种螺旋桨的正视图; 图3是本技术一种螺旋桨的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技术一种螺旋桨的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技术一种螺旋桨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螺旋桨100,包括螺旋桨轴10,其呈圆柱状。螺旋桨轴10的外环周设有多个叶片20,并均匀分布,且沿螺旋桨轴10的外环周以弧状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叶片20的数量为四个,每个叶片20均呈扇状。叶片20具有上表面21及下表面22,上表面21与下表面22的前半段交接处系形成有翼型前缘23 ;上表面21与下表面22的后半段交接处形成有翼型后缘24。 其中,叶片20沿螺旋桨轴10的径向朝远离螺旋桨轴10的方向划分有叶根段25及叶尖段26。叶根段25及叶尖段26为相异的翼型结构,并沿螺旋桨轴10的径向方向相组合。在本实施例中,叶根段25的上表面21由翼型前缘23朝翼型后缘24方向形成有凸弧部251 ;且凸弧部251由叶根段25的翼型前缘23延伸至叶根段25的翼型后缘24,而横跨叶根段25。叶根段25的下表面22由翼型前缘23朝翼型后缘24方向形成有平滑部252,且平滑部252由叶根段25的翼型前缘23延伸至叶根段25的翼型后缘24,而横跨叶根段25,且于翼型前缘23形成有第一尖锐导缘231,翼型后缘24形成有第二尖锐导缘241。 叶尖段26的上表面21由翼型前缘23朝翼型后缘24得到方向形成有上凸弧部261,且上凸弧部261由叶尖段26的翼型前缘23延伸至叶尖段26的翼型后缘24,而横跨叶尖段26,叶尖段26的下表面22由翼型前缘23朝翼型后缘24方向形成有下凹弧部262,且叶尖段26的下表面22于后半段邻近翼型后缘24处还形成有下凸弧部263,使叶尖段26呈流线的弧形翼型结构。翼型前缘23的翼型截面积小于翼型后缘24的翼型截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叶片20的上、下表面22均以大幅度曲率变化连接叶根段25与叶尖段26,使叶根段25与叶尖段26相连接处表面具有圆滑的曲线,避免其连接处形成不规则的表面,此外,叶根段25与叶尖段26间的连接处为极小的区域,可减少对螺旋桨100作动时产生影响,让螺旋桨100可达到最佳化作动效果。 如图5所示,实际使用中,螺旋桨100通过斜向设于船底的推进轴300与引擎200连接,以将引擎200的动力由螺旋桨100输出。当螺旋桨100旋转作动时,螺旋桨100受力的低压集中于叶根段25处,由叶根段25上表面21的凸弧部251与叶根段25下表面22的平滑部252使压力回升导致空泡破裂时,空泡可离开螺旋桨100表面,令空泡不致打击螺旋桨100的表面而造成空蚀现象,进而导致螺旋桨100的表面受损。除此之外,翼型前缘23的第一尖锐导缘231与翼型后缘24的第二尖锐导缘241使叶根段25边缘的形状较为尖锐,因此容易发生流体流离,也容易产生片状空化,使叶根段25处可供空化产生稳定片状空泡,当片状空泡弦向延伸较长,也不易在螺旋桨100上破裂而发生空蚀,因而可达到解决斜轴螺旋桨100的空蚀问题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叶片20的叶尖段26的厚度与叶根段25相比较为轻薄,可有效减低每一叶片20的整体重量,进而降低叶片20至螺旋桨轴10的转动力矩,因此当螺旋桨轴10开始转动时,叶片20以较快速度进行转动,而提升叶片20的作动效率。 综上所述,本新型通过叶根段产生稳定片状空泡而不易发生空蚀,并通过叶尖段提升叶片的作动效率,解决斜轴螺旋桨的空蚀问题,并维持高效率推进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桨轴(10),所述螺旋桨轴(10)的外环周设有多个叶片(20),每个所述叶片(20)包括叶根段(25)及叶尖段(26),所述叶根段(25)的上表面形成有凸弧部(251),所述凸弧部(251)由所述叶根段(25)的翼型前缘延伸至所述叶根段(25)的翼型后缘而横跨所述叶根段(25),所述叶根段(25)的下表面形成有平滑部(252),且于所述叶根段(25)的翼型前缘形成有第一尖锐导缘,所述叶根段(25)的翼型后缘形成有第二尖锐导缘;所述叶尖段(26)的上表面形成有上凸弧部(261),所述上凸弧部(261)由所述叶尖段(26)的翼型前缘延伸至所述叶尖段的翼型后缘而横跨所述叶尖段,所述叶尖段(26)的下表面形成有下凹弧部(262),使所述叶尖段呈弧形翼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尖段(26)的下表面还设有下凸弧部(263),所述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桨轴(10),所述螺旋桨轴(10)的外环周设有多个叶片(20),每个所述叶片(20)包括叶根段(25)及叶尖段(26),所述叶根段(25)的上表面形成有凸弧部(251),所述凸弧部(251)由所述叶根段(25)的翼型前缘延伸至所述叶根段(25)的翼型后缘而横跨所述叶根段(25),所述叶根段(25)的下表面形成有平滑部(252),且于所述叶根段(25)的翼型前缘形成有第一尖锐导缘,所述叶根段(25)的翼型后缘形成有第二尖锐导缘;所述叶尖段(26)的上表面形成有上凸弧部(261),所述上凸弧部(261)由所述叶尖段(26)的翼型前缘延伸至所述叶尖段的翼型后缘而横跨所述叶尖段,所述叶尖段(26)的下表面形成有下凹弧部(262),使所述叶尖段呈弧形翼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