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城轨交通的轨道列车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由小断面轻型列车和窄轨构成的新型有轨电车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城轨交通属于便捷及低能耗的一种交通形式,优于传统公汽交通。但是传统城轨的地铁和高架等城轨系统工程规模大、造价高,运行成本及票价更高。列车结构基本照抄传统火车的设计,尺寸和重量接近火车,0.9米的大型车轮、高约1米的车厢地板、2.7×3.8米的列车断面和来自火车的笨重底盘。这种保守设计直接影响到轨道系统的结构尺寸、运行能耗及工程造价,造成实际上的低效、高耗,与现代科技和当前工业的发展和要求极不协调,也严重影响了城轨的广泛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尤其满足大都市交通要求的新型有轨电车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有轨电车系统,包括有轨电车11、轨道19及供电系统,所述的有轨电车11由上部的有轨电车车厢1、下部底盘部分14和车厢顶部的滑动电力接收机构即受电弓22组成,其中车厢1的主体结构是长方形箱型框架,有(2.3±0.2)×(2.05±0.15)米的车厢断面、(14.5±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有轨电车系统,包括有轨电车(11)、轨道(19)及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轨电车(11)由上部的有轨电车车厢(1)、下部底盘部分(14)和车厢顶部的滑动电力接收机构即受电弓(22)组成,其中车厢(1)的主体结构是长方形箱型框架,有(2.3±0.2)×(2.05±0.15)米的车厢断面、(14.5±3)米的车厢长度和厚度(60±25)毫米的车厢厢壁,车厢地板高度以下的下部车厢壁(21)向下延伸到距地表(50±25)毫米,使有轨电车的整个底盘被包围在下部车厢壁之内;有轨电车(11)的底盘部分由固定车厢(1)的主车架(2)、副车架(15)、板型减震器(17)、轨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有轨电车系统,包括有轨电车(11)、轨道(19)及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轨电车(11)由上部的有轨电车车厢(1)、下部底盘部分(14)和车厢顶部的滑动电力接收机构即受电弓(22)组成,其中车厢(1)的主体结构是长方形箱型框架,有(2.3±0.2)×(2.05±0.15)米的车厢断面、(14.5±3)米的车厢长度和厚度(60±25)毫米的车厢厢壁,车厢地板高度以下的下部车厢壁(21)向下延伸到距地表(50±25)毫米,使有轨电车的整个底盘被包围在下部车厢壁之内;有轨电车(11)的底盘部分由固定车厢(1)的主车架(2)、副车架(15)、板型减震器(17)、轨轮(6)、驱动电机(7)和刹车机构(23)组成,其中主车架(2)是梯形车架,副车架(15)即有轨电车的转向架是长方形框结构,副车架(15)在其中部转向桁梁(10)所在处的中部两侧钢管(20)向下弯曲50-65毫米,以便为主车架桁梁(3)留出足够的空间,副车架由垂直向贯穿上下重叠的主、副车架转向桁梁(3)和(10)的垂直转轴机构(4)铰接在主车架端部,在每个副车架框内的前后部、紧贴车架侧壁各装有一个结构成目字型的轨轮—驱动电机安装格(5)于轨轮—驱动电机安装格限位框(16)之内,每个轨轮—驱动电机安装格(5)两侧有容纳轨轮的轨轮格(29),内设有直径(255±65)毫米的轨轮(6);轨轮格之间是安装驱动电机(7)的电机格(18),电机格(18)可容纳2台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轮轴直接驱动轨轮(6);紧邻轨轮格(29)外侧下部并向两侧伸出的水平翼板部分是减震器下板(12),轨轮—驱动电机安装格(5)在副车架(15)的轨轮—驱动电机安装格限位框(16)内安装到位时其水平翼板部分即正好位于板型减震器(17)橡胶板的下部;板型减震器(17)是一个非独立的部件,由位于主车架(2)下壁面的减震器上板、由轨轮—驱动电机安装格(5)两侧下部水平向伸出的翼板构成的减震器下板(12)和位于上下板之间的橡胶板组合而成;每个副车架(15)前后侧壁的4个角上装有有轨电车制动系统的4个刹车机构(23),来自列车制动总泵的流体工质通过管路将制动压力传给刹车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