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及其曳引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28445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8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及其曳引机(110),该曳引机包括:曳引轮(204)、制动轮(219)、制动器(210)以及松闸装置(220)。该制动器具有铁心(211)、衔铁(214)以及制动弹簧(216)。该松闸装置具有多个螺钉(226)、与螺钉同数量的杠杆以及闸线(112)。螺钉穿过铁心的通孔与衔铁螺纹连接,杠杆对螺钉施加动力,克服制动弹簧的作用力移动衔铁。闸线包括可弯曲的套管(232)和芯线(234)。所述杠杆包含第1种杠杆(222)和第2种杠杆(224)。在闸线的一端,套管与第1种杠杆的动力点相连接,芯线与第2种杠杆的动力点相连接,而闸线的另一端与操纵柄相连接。据此,可以减少松闸的操纵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装置及其曳引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及其曳引机,该曳引机包括曳引轮、制动器以及为该制动器松闸的松闸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可以节省空间等特点,无机房电梯装置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这种无机房电梯装置中,曳引机等装置设于井道内。当由于停电或故障等原因电梯的轿厢停在楼层之间时,维修人员需要进入到井道内松开曳引机的制动器,将轿厢渐渐移动到最近的楼层,解救被关闭在轿厢内的乘客。但是,维修人员在井道内进行上述操作带有很大的风险。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2-33080披露了一种曳引机制动器的松闸装置。该松闸装置具有闸线和操纵柄。闸线从松闸装置延伸到井道的外部,而操纵柄设置在闸线处于井道外部的一端。这种松闸装置可以使维修人员在井道外通过操纵柄施加松闸力。该松闸力通过闸线传到松闸装置,使压在闸板上产生制动力的制动衔铁离开闸板,从而实现松闸。但是,在这种松闸装置中,闸线的芯线连接在松闸板上,而闸线的套管固定在制动器的壳体上。所以当利用操纵柄拉紧芯线向松闸板施加松闸力时,同时也通过套管在制动器的壳体上施加有与该松闸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力(以下,称之为“平衡力”),而这种平衡力完全被“浪费”掉。因此,尽管这种松闸装置可以保证维修人员安全,却无法减轻维修人员的操作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及其曳引机,该曳引机具有一种制动器松闸装置,可以减小维修人员松闸的操作负担。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曳引机包括:在电动机的驱动下旋转的曳引轮;与所述曳引轮一同旋转的制动轮;具有铁心、衔铁以及制动弹簧的制动器;以及为所述制动器松闸的松闸装置。所述松闸装置具有:多个螺钉,其穿过铁心的通孔与衔铁螺纹连接;与所述螺钉同数量的杠杆,其分别对每个所述螺钉施加动力,克服所述制动弹簧的作用力从而移动所述衔铁;以及闸线,其包括可弯曲的套管和芯线。所述杠杆包含第1种杠杆和第2种杠杆。在所述闸线的一端,套管与所述第1种杠杆的动力点相连接,芯线与所述第2种杠杆的动力点相连接,而所述闸线的另一端与操纵柄相连接。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包括: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通过曳引绳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设置在井道内通过所述曳引绳曳引所述轿厢的曳引机。所述曳引机是上述的电梯装置曳引机。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曳引机的制动器松闸装置中,为移动衔铁设置有两种杠杆,即第1种杠杆和第2种杠杆,而且闸线的套管与第1种杠杆的动力点相连接,芯线与第2种杠杆的动力点相连接。因此,在进行松闸操作时,通过操纵柄拉伸芯线给第2种杠杆的动力点施加动力时,操纵柄施加到套管上的平衡力将成为作用在第1种杠杆的动力点上的动力,即施加到套管上的平衡力也可以用于移动衔铁,这可以大大减少维修人员为松闸而需要施加的力,减小维修人员松闸的操作负担。附图说明图1是概要地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概要地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曳引机11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概要地表示曳引机110的立体图。图4是曳引机110松闸装置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5是从图4所示的A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图6表示制动器松闸装置的操纵柄被操纵前的状态。图7表示制动器松闸装置的操纵柄被操纵时的状态。图8是概要地表示通过曳引机110制动器松闸装置的杠杆施力的示意图。图9概要地表示从设置在井道内的曳引机110将制动器松闸装置的操纵柄拉到井道外的状态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100-电梯装置、102-井道、104-轿厢、106-曳引绳、108-对重、109-层门、110-曳引机、112-闸线、202-框体、204-曳引轮、210-制动器、211-铁心、212-线圈、213-通孔、214-衔铁、216-制动弹簧、218-摩擦片、219-制动轮、220-松闸装置、222-第1种杠杆、223-通孔、224-第2种杠杆、225-通孔、226-螺钉、232-套管、234-芯线、402-第1连接部、404-第2连接部、602-操纵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概要地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电梯装置100包括井道102、轿厢104、对重108以及曳引机110。井道102为轿厢104提供升降移动的空间。轿厢104通过曳引绳106与对重108相连接。曳引机110设置在井道102内,通过曳引绳106曳引轿厢104在井道102内升降移动,在不同的楼层间运载乘客以及其他载荷。另外,在每个楼层设有层门109,在曳引机110的上下两侧引出有用于操作曳引机110松闸装置的闸线112。图2是概要地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曳引机110的结构示意图。曳引机110包括曳引轮204、制动轮219、制动器210以及松闸装置220。曳引轮204在设于框体202内的电动机的驱动下旋转,通过轮槽与曳引绳106之间的摩擦力驱动轿厢104。制动轮219与曳引轮204连接在一起,一同旋转。制动轮219也可以与曳引轮204一体形成。曳引机110具有两个制动器210,分别设置在制动轮219的上下两侧。两个制动器210也可以分别设置在制动轮219的左右两侧。每个制动器210上都设有一个松闸装置220。制动器210具有铁心211、线圈212、衔铁214、制动弹簧216以及摩擦片218。制动器210固定在框体202上。作为固定制动器210的方法,可以用螺栓等直接将铁心211等固定在框体202上,也可以通过设置支架将制动器210固定在框体202上。铁心211的面向制动轮219的端面上加工有线圈槽,线圈212嵌设于该线圈槽中。铁心211还设有多个通孔213。衔铁214可以在铁心211与制动轮219之间移动。在铁心211与衔铁214之间设有制动弹簧216。制动弹簧216的作用力将衔铁214推向制动轮219,使连接在衔铁214上的摩擦片218紧压在制动轮219上,从而使制动轮219以及与之相连接的曳引轮204停止旋转,实现制动器210的施闸。当电梯装置100需要运行时,接通线圈212的电源,在线圈212周围形成电磁场,在电磁场力的作用下,衔铁214克服制动弹簧216的作用力被吸向铁心211,从而带动摩擦片218脱离制动轮219,实现制动器210的松闸,使电梯装置100得以运行。而当电梯装置100停止运行或断电时,制动器210将失去由线圈212形成的电磁场力,这时如上所述,在制动弹簧216的作用下,制动器210施闸。这种施闸如果起因于意外的停电或故障,轿厢104有可能停留在楼层之间。这时可以利用松闸装置220使制动器210松闸,将轿厢渐渐移动到最近的楼层,解救被关闭在轿厢104内的乘客。松闸装置220包括多个螺钉226、多个杠杆以及闸线112。杠杆的数量与螺钉226的数量相同,包含第1种杠杆222和第2种杠杆224,每个杠杆对应一个螺钉226。在此,所谓“第1种杠杆”是指支点位于杠杆中间的杠杆,所谓“第2种杠杆”是指阻力点位于杠杆中间的杠杆。图3是概要地表示曳引机110的立体图。从这个立体图可以更形象地理解铁心211以及松闸装置220的位置关系。在图2中,为了避免附图的繁杂,对每个松闸装置220只示出了两个杠杆。从图3中可知,本实施方式的松闸装置220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梯装置及其曳引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曳引机,其包括:在电动机的驱动下旋转的曳引轮;与所述曳引轮一同旋转的制动轮;具有铁心、衔铁及制动弹簧的制动器;以及为所述制动器松闸的松闸装置,所述电梯装置曳引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松闸装置具有:多个螺钉,其穿过铁心的通孔而与衔铁螺纹连接;与所述螺钉同数量的杠杆,其分别对每个所述螺钉施加动力,克服所述制动弹簧的作用力从而移动所述衔铁;以及闸线,其包括可弯曲的套管和芯线,所述杠杆包括第1种杠杆和第2种杠杆,在所述闸线的一端,套管与所述第1种杠杆的动力点相连接,芯线与所述第2种杠杆的动力点相连接,而所述闸线的另一端与操纵柄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装置曳引机,其包括:在电动机的驱动下旋转的曳引轮;与所述曳引轮一同旋转的制动轮;具有铁心、衔铁及制动弹簧的制动器;以及为所述制动器松闸的松闸装置,所述电梯装置曳引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松闸装置具有:多个螺钉,其穿过铁心的通孔而与衔铁螺纹连接;与所述螺钉同数量的杠杆,其分别对每个所述螺钉施加动力,克服所述制动弹簧的作用力从而移动所述衔铁;以及闸线,其包括可弯曲的套管和芯线,所述杠杆包括第1种杠杆和第2种杠杆,在所述闸线的一端,套管与所述第1种杠杆的动力点相连接,芯线与所述第2种杠杆的动力点相连接,而所述闸线的另一端与操纵柄相连接,所述第1种杠杆具有一个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形成所述第1种杠杆的支点,所述弯曲部将所述第1种杠杆分成一长一短的两段,长的一段形成所述第1种杠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哲志岛田通利伊藤清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