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螺线管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14669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线性螺线管及其制造方法。第三定子芯(6)的内直径(a)大于第二定子芯(5)的内直径(b)。当第一定子芯(4)、第二定子芯(5)和第三定子芯(6)被放置在线圈(2)的内周内时,夹具(15)被从第三定子芯(6)的第一端侧的内周开口插入第三定子芯(6)内以直接沿径向定位第一定子芯(4)、第二定子芯(5)和第三定子芯(6)。因此,能够减小由第一定子芯(4)、第二定子芯(5)和第三定子芯(6)之间的轴线偏离所产生的侧向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性螺线管,所述线性螺线管输出沿轴向作用的力。
技术介绍
JP-2005-045217A(US 2004/0257185 Al)公开了一种安装到车辆的线性螺线管利用根据线圈的通电产生的磁通输出推力。 在线性螺线管中,可移动芯沿轴向的移动量能够增加而不增加线性螺线管沿轴向的尺寸。可移动芯包括筒状部。定子芯分别被放置在可移动芯内侧和可移动芯外侧的位置处。 根据JP-2005-045217A的线性螺线管的更好的构造包括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可移动芯、第一定子芯、第二定子芯和第三定子芯。 可移动芯包括具有筒状形状的磁性部并且被放置在线圈的内周内并且可以相对于与线圈同轴的轴向移动。第一定子芯被放置在可移动芯的内周内侧的位置,并且第一定子芯在可移动芯的径向接收并传输磁通。第二定子芯是具有筒状形状的磁性部,并且被放置在可移动芯外周外侧的位置处以使得可移动芯置于第一定子芯与第二定子芯之间。第二定子芯在可移动芯的径向接收并传输磁通。第三定子芯被放置在一位置以使得第三定子芯在轴向不接触第二定子芯。第三定子芯沿着轴向磁性吸引可移动芯。 然而,第一定子芯、第二定子芯和第三定子芯能够直接沿着径向定位。 根据JP-2005-045217A,与第一定子芯一体设置的磁性部和与第二定子芯一体设置的磁性部被彼此配合以沿轴向定位第一定子芯和第二定子芯。 因此,第一定子芯、第二定子芯和第三定子芯被沿径向不充分定位,并且由第一定子芯、第二定子芯和第三定子芯之间的轴线偏离产生的侧向力可能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侧向力是在可移动芯、第一定子芯、第二定子芯和第三定子芯之间产生的沿径向的吸引力。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鉴于上述问题作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线性螺线管,其中,可移动芯包括筒状部并且定子芯被放置在筒状部的内周和外周处以便减小侧向力。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线性螺线管利用根据线圈的通电产生的磁通沿轴向输出推力。线性螺线管包括可移动芯、第一定子芯、第二定子芯和第三定子芯。 可移动芯包括具有筒状形状的磁性部并且被放置在线圈的内周内并且可以相对于与线圈同轴(同心)的轴向移动。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定子芯被放置在可移动芯内周内侧的位置处,并且第一定子芯沿可移动芯的径向接收并传输磁通。 第二定子芯是具有筒状形状的磁性部并且被放置在可移动芯的外周外侧的位置处以使得可移动芯置于第一定子芯与第二定子芯之间。第二定子芯沿可移动芯的径向接收和传输磁通。第三定子芯是具有筒状形状的磁性部并且被放置在关于第二定子芯的轴向第一端侧的位置处以使得第三定子芯不接触第二定子芯。第三定子芯将可移动芯朝向可移动芯的第一端侧磁性吸引到第三定子芯的内周内,第三定子芯包括在轴向第一端侧处的内周开口,其中所述内周开口由盖阻塞。第三定子芯具有大于第二定子芯的内直径的内直径。 当第一定子芯、第二定子芯和第三定子芯被放置在线圈的内周内时,夹具被从第三定子芯的第一端侧的内周开口插入到第三定子芯内以直接沿径向定位第一定子芯、第二定子芯和第三定子芯。因此,能够减小由第一定子芯、第二定子芯和第三定子芯之间的轴线偏离而产生的侧向力。在这种情况下,侧向力是在可移动芯、第一定子芯、第二定子芯和第三定子芯之间产生的沿径向的吸引力。 【附图说明】 从下面的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线性螺线管的截面视图; 图2A是示出线性螺线管的可移动部的截面视图; 图2B是示出线性螺线管的可移动部的前视图; 图3是示出在被成型之前线性螺线管的固定部的截面视图; 图4是示出涉及在第一定子芯与可移动芯之间接收和传输的磁通的沿着轴向的长度的截面视图; 图5A是示出第一磁体的截面视图; 图5B是示出第一磁体的前视图; 图6是示出线轴和端子的前视图; 图7是不出第二磁体的如视图;和 图8是示出在线性螺线管内的流体水平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这些实施例中,对应于前述实施例描述的内容的部分可以被指定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对于该部分的冗余说明可以被省略。当在一个实施例中仅仅描述一种构造的一部分时,另一前述实施例可以适用于该构造的其他部分。即使没有明确说明各部分可以组合,这些部分也可以被组合。即使没有明确说明各实施例能够被组合,只要该组合没有损害,则这些实施例可以部分地组合。 参考附图,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线性螺线管I。 线性螺线管I利用根据线圈2的通电产生的磁通而产生作为推力的磁性吸引力。例如,线性螺线管I可以被安装到车辆以适用于供应改变内燃机的气门正时的气门正时机构的油压的供应装置。 线性螺线管I包括可移动芯3、第一定子芯4、第二定子芯5和第三定子芯6。第一定子芯4、第二定子芯5和第三定子芯6对应于磁性部。 可移动芯3是具有筒状形状的磁体,并且所述可移动芯3被放置在线圈2的内周内并且可以相对于与线圈2同轴的轴向移动。可替代地,可移动芯3可以是包括该磁体的元件。可移动芯3包括第一引入通道8,流体被通过所述第一引入通道8沿着轴向引入可移动芯3的第一端侧与可移动芯3的第二端侧之间。如图2A和图2B所示,两个第一引入通道8被以180度间隔设置在可移动芯3的内周表面内。第一引入通道8都被设置以沿着轴向穿过可移动芯3并且对应于开口到可移动芯3的内周表面的凹槽。 具有柱状形状的第一定子芯4是第一磁体9的一部分。第一磁体9对应于固定元件。第一定子芯4被放置在可移动芯3的内周内侧的位置处,并且沿轴向可滑动地支撑可移动芯3。第一定子芯4沿着可移动芯3的径向接收并传输磁通。 具有筒状形状的第二定子芯5是不同于第一磁体9的第二磁体10的一部分。第二定子芯5被放置在可移动芯3的外周外侧的位置处以使得可移动芯3被置于第一定子芯4与第二定子芯5之间。第二定子芯5沿着可移动芯3的径向接收并且传输磁通。此外,在第二定子芯5的内周表面与可移动芯3的外周表面之间产生间隙。可移动芯3沿着轴向滑动而不接触第二定子芯5。 具有筒状形状的第三定子芯6是不同于第一磁体9和第二磁体10的第三磁体11的一部分。第三定子芯6与第二定子芯5同轴并且相对于第二定子芯5被放置在轴向第一端侧的位置处以使得第三定子芯6不接触第二定子芯5。第三定子芯6将可移动芯3朝向可移动芯3的第一端侧磁性吸引到第三定子芯6的内周内。 盖12被设置以阻塞第三定子芯6的轴向第一端侧的内周开口。盖12不同于第一磁体9、第二磁体10和第三磁体11。第三定子芯6的第一端侧与第三定子芯6的第二端侧相反,第二定子芯5被放置在所述第三定子芯的第二端侧。盖12防止外来物质从外部进入线性螺线管I。盖12包括具有成角度形状的盖部13诸如伞部,并且盖部13被放置在盖12的轴向第一端侧处以防止外来物质从外部进入线性螺线管I。盖12还包括被按压到第三定子芯6的内周内的第一筒状部14。用于接收和传输磁通的区域根据第一筒状部14而增加。 如图3所示,在线性螺线管I中,第三定子芯6的内直径a大于第二定子芯5的内直径b。内直径a和内直径b大于第一定子芯4的外直径C。当第一定子芯4、第二定子芯5和第三定子芯6被放置在线圈2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根据线圈(2)的通电产生的磁通输出轴向推力的线性螺线管,所述线性螺线管包括:可移动芯(3),所述可移动芯(3)包括具有筒状形状的磁性部,所述可移动芯(3)被放置在所述线圈(2)的内周内并且能够相对于与所述线圈(2)同轴的轴向移动;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定子芯(4),所述第一定子芯(4)被放置在所述可移动芯(3)的内周内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定子芯(4)沿所述可移动芯(3)的径向接收并且传输磁通;对应于具有筒状形状的磁性部的第二定子芯(5),所述第二定子芯(5)被放置在所述可移动芯(3)的外周外侧的位置处以使得所述可移动芯(3)被置于所述第一定子芯(4)与所述第二定子芯(5)之间,所述第二定子芯(5)沿所述可移动芯(3)的径向接收并传输磁通;和对应于具有筒状形状的磁性部的第三定子芯(6),所述第三定子芯(6)被放置在关于所述第二定子芯(5)的轴向第一端侧的位置处以使得所述第三定子芯(6)不接触所述第二定子芯(5),所述第三定子芯(6)将所述可移动芯(3)朝向所述可移动芯(3)的第一端侧磁性吸引到所述第三定子芯(6)的内周内,所述第三定子芯(6)包括在轴向第一端侧处的内周开口,所述内周开口在轴向第一端侧处通过盖(12)阻塞,其中:所述第三定子芯(6)具有的内直径(a)大于所述第二定子芯(5)的内直径(b)。...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19 JP 2013-1936861.一种利用根据线圈⑵的通电产生的磁通输出轴向推力的线性螺线管,所述线性螺线管包括: 可移动芯(3),所述可移动芯(3)包括具有筒状形状的磁性部,所述可移动芯(3)被放置在所述线圈⑵的内周内并且能够相对于与所述线圈⑵同轴的轴向移动; 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定子芯(4),所述第一定子芯(4)被放置在所述可移动芯(3)的内周内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定子芯(4)沿所述可移动芯(3)的径向接收并且传输磁通;对应于具有筒状形状的磁性部的第二定子芯(5),所述第二定子芯(5)被放置在所述可移动芯(3)的外周外侧的位置处以使得所述可移动芯(3)被置于所述第一定子芯(4)与所述第二定子芯(5)之间,所述第二定子芯(5)沿所述可移动芯(3)的径向接收并传输磁通;和 对应于具有筒状形状的磁性部的第三定子芯(6),所述第三定子芯(6)被放置在关于所述第二定子芯(5)的轴向第一端侧的位置处以使得所述第三定子芯(6)不接触所述第二定子芯(5),所述第三定子芯(6)将所述可移动芯(3)朝向所述可移动芯(3)的第一端侧磁性吸引到所述第三定子芯(6)的内周内,所述第三定子芯(6)包括在轴向第一端侧处的内周开口,所述内周开口在轴向第一端侧处通过盖(12)阻塞,其中: 所述第三定子芯(6)具有的内直径(a)大于所述第二定子芯(5)的内直径(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螺线管,所述线性螺线管还包括: 第一接收和传输机构(α ),所述第一接收和传输机构(α )使得与所述第二定子芯(5)一体设置的第一磁性部(16、20)接触与所述第三定子芯(6) —体设置的第二磁性部(19),所述第一接收和传输机构(α)在所述第一磁性部(16、20)与所述第二磁性部(19)之间接收和传输磁通,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部(16、20)包括垂直于所述轴向的第一表面(20a), 所述第二磁性部(19)包括垂直于所述轴向的第二表面(19b),和所述第一接收和传输机构(α)通过使得所述第一表面(20a)与所述第二表面(19b)表面接触而接收和传输磁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性螺线管,所述线性螺线管还包括: 第二接收和传输机构(β),所述第二接收和传输机构(β)使得与所述第一定子芯(4)一体设置的第三磁性部(21、24)接触与所述第二定子芯(5) —体设置的第四磁性部(16、23),所述第二接收和传输机构(β )在所述第三磁性部(21、24)与所述第四磁性部(16、23)之间接收和传输磁通,其中: 所述第三磁性部(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二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