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1046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在包括电差动部和构成动力传递路径一部分的动力连接-断开装置的车辆动力传递装置中,控制装置通过在车辆动力传递装置从非驱动状态向驱动状态切换期间在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入转矩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与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入转矩不发生变化的情况相比,减小作为动力连接-断开装置的离合器的离合器传递容量,而减小在车辆动力传递装置从非驱动状态向驱动状态切换时的变速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动力传递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减小在车辆动 力传递装置从非驱动状态向驱动状态切换时产生的冲击(震动)的技术。
技术介绍
已知这样一种车辆动力传递装置,其包括电差动部和动力连接-断开装 置,在所述电差动部中通过控制与差动部的旋转元件相连结的电动机的运 转状态来控制输入轴转速和输出轴转速之间的差动状态,所述动力连接-断开装置构成动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该车辆动力传递装置与例如作为动 力源的发动机一起使用,以实现混合动力车辆。通过控制与电差动部的旋转元件相连结的电动机的运转状态,能使电 差动部以各种方式工作,即,将从被设作动力源的发动机供给到输入轴的 动力直接输出到输出轴,或者通过使用电动机作为发电机将从发动机供给 的动力的全部或一部分转换为电能,或者将由电动机产生的动力单独地或 与从发动机供给的动力 一起地输出到输出轴。另一方面,动力连接-断开装置能用在设置于例如动力传递路径上且变 速比可变的变速部中,例如有级变速器(其中能通过控制接合元件如离合 器、制动器等的接合和释放来建立具有不同变速比的多个变速段)和带式、环型(锥盘滚轮式,toroidaltype)等的无级变速器(包括前后行驶切换机 构且变速比连续变化),等等。具体地,这种变速部通常祐 没计成在动力 传递净皮切断的非驱动状态(如N (空档)状态、P (驻车)状态等)和批^行 动力传递的驱动状态(如D(驱动)状态、R (倒档)状态等)之间切换, 并且在上述状态之间的切换根据驾驶员对传递状态切换装置(例如包括变速杆、手动变速阀等)的切换操作来进行。于是,动力连接-断开装置连接 或断开动力传递,由此变速部在非驱动状态和驱动状态之间切换,从而车 辆动力传递装置整体也在非驱动状态和驱动状态之间切换。如果在车辆动力传递装置从非驱动状态向驱动状态切换时动力源的状态发生变化,则向驱动状态的切换可能无法平滑进行或者可能产生变速(换档)冲击。就此问题,日本专利No. 3346375 ^S开了一种通过在变速部从减小变速冲击的技术。顺便提及,根据采用上述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混合动力车辆,车辆在 通过控制与差动部的旋转元件相连结的电动机的运转状态而将作为动力源 的发动机保持在最佳差动状态下时行驶。但是,在低发动机效率状态下, 例如,在车辆从停止状态起动时等等,车辆仅通过电动机行驶。因此,在 车辆停止或车速低的状态下,在进行变速部从非驱动状态向驱动状态切换 的变速操作时,即在进fr漆如N—D变速、N—R变速、P—R变速等的车 库变速(garageshift)时,动力不从发动机供给,而是仅从电动机供给。但是,如果设置在车辆内的蓄电装置的充电状态(SOC)低,则需要 驱动发动机以便产生电力而对蓄电装置充电。此外,在需要暖机的状态下 也要驱动发动机。发动机的这种驱动常常与车辆的行驶状况无关地进行, 这是因为这样产生的动力并不用来使车辆行驶。在发动机的上述驱动在变 速部从非驱动状态向驱动状态切换时进行的情况下,车辆驱动装置的输入 转矩可能发生变化,且由此可能产生变速沖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背景情况而完成,且提供了一种车辆动力传递装置中 的控制装置,所述车辆动力传递装置包括电差动部和动力连接-断开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能够减小在所述车辆动力传递装置从非驱动状态向驱动状态 切换时的变速冲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车辆动力传递装置包括电差动部和动力连接-断开装置,在所述电 差动部中通过控制与差动部的旋转元件相连结的电动机的运转状态来控制 输入轴转速和输出轴转速之间的差动状态,所述动力连接-断开装置构成动 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其中如果在所述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状态从非驱动 状态向驱动状态切换期间,所述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入转矩发生变化, 则与所述输入转矩不发生变化时相比,所述动力连接-断开装置的传递容量 减小。根据上述用于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在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 状态从非驱动状态向驱动状态切换期间所述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入转矩 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与所述输入转矩不发生变化时相比,动力连接-断开装 置的传递容量减小。因此,所述动力连接-断开装置在动力连接开始时出现 的过渡状态期间的传递容量根据输入转矩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即使在车 辆动力传递装置的状态从非驱动状态向驱动状态切换期间车辆动力传递装 置的输入转矩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变速冲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个方面,提供了 一种用于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 装置,所述车辆动力传递装置包括电差动部和动力连接-断开装置,在所述 电差动部中通过控制与差动部的旋转元件相连结的电动机的运转状态来控 制输入轴转速和输出轴转速之间的差动状态,所述动力连接-断开装置构成 动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其中如果在所述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状态从非驱 动状态向驱动状态切换期间,所述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入转矩发生变化, 则与所述输入转矩不发生变化时相比,所述动力连接-断开装置的连接开始 被延迟。才艮据上述用于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在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 状态从非驱动状态向驱动状态切换期间所述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入转矩 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与所述输入转矩不发生变化的情况相比,动力连接-断开装置的动力连接开始被延迟。因此,接合元件在所述输入转矩的变化已收敛(会聚,converge)或已变小后接合。这样,即使在车辆动力传递 装置的状态从非驱动状态向驱动状态切换期间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入转矩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变速冲击。此外,在所述用于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中,优选地,所述输 入转矩的变化是由于发动机的起动而导致的。该特征将减小由因发动机起 动导致的输入转矩变化所引起的变速冲击。此外,在所述用于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中,优选地,所述输 入转矩的变化是由于发动机的停止而导致的。该特征将减小由因发动机停 止导致的输入转矩变化所引起的变速冲击。此外,在所述用于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中,优选地,所述输 入转矩的变化是由于蓄电装置的充电控制而导致的。该特征将减小由因蓄 电装置的充电控制导致的输入转矩变化所引起的变速冲击。此外,在所述用于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中,优选地,所述输 入转矩的变化是由于蓄电装置的放电控制而导致的。该特征将减小由因蓄 电装置的放电控制导致的输入转矩变化所引起的变速冲击。另外,还优选地,所述用于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 判定驾驶员发动车辆的意图程度的车辆发动意图判定装置,并且如果由所 述车辆发动意图判定装置判定出的所述驾驶员发动车辆的意图程度低,则 在所述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状态从所述非驱动状态向所述驱动状态切换期 间在所述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入转矩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与所述输入转 矩不发生变化时相比,所述动力连接-断开装置的传递容量减小。通过这种结构,驾驶员发动车辆的意图程度由车辆发动意图判定装置 来判定。在所判定出的发动车辆的意图程度低的情况下,在车辆动力传递 装置的状态从非驱动状态向驱动状态切换期间在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入 转矩发生变化时,与所述输入转矩不发生变化时相比,用于车辆动力传递 装置的控制装置减小动力连接-断开装置的传递容量。因此,在驾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车辆动力传递装置包括电差动部(11)和动力连接-断开装置(C1,C2),在所述电差动部中通过控制与差动部的旋转元件相连结的电动机(M1,M2)的运转状态来控制输入轴转速和输出轴转速之间的差动状态,所述动力连接-断开装置构成动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所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如果在所述车辆动力传递装置(10)的状态从非驱动状态向驱动状态切换期间,所述车辆动力传递装置(10)的输入转矩发生变化,则与所述输入转矩不发生变化时相比,所述动力连接-断开装置(C1,C2)的传递容量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原亨田端淳贝吹雅一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