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硅溶胶-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修饰金电极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08114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纳米金-硅溶胶-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修饰金电极的制备方法,在搅拌条件下将氯金酸溶液加热后添加柠檬酸三钠制备纳米金;将金电极抛光活化,反复扫描至得到稳定的CV曲线;将硅溶胶、纳米金、1%PVP混合得到纳米金-硅溶胶-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复合液,将处理后的金电极浸入该复合液中30s,室温下晾干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硅溶胶的三维网络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吸附性和粘结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催化活性等特点。同时,聚乙烯吡咯烷酮K-30的加入改善了硅溶胶易龟裂的缺陷。纳米金具有表面活性高、比表面积大及导电性好等特点,可促进电极与表面修饰物的电子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在搅拌条件下将氯金酸溶液加热后添加柠檬酸三钠制备纳米金;将金电极抛光活化,反复扫描至得到稳定的CV曲线;将硅溶胶、纳米金、1%PVP混合得到纳米金-硅溶胶-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复合液,将处理后的金电极浸入该复合液中30s,室温下晾干即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硅溶胶的三维网络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吸附性和粘结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催化活性等特点。同时,聚乙烯吡咯烷酮K-30的加入改善了硅溶胶易龟裂的缺陷。纳米金具有表面活性高、比表面积大及导电性好等特点,可促进电极与表面修饰物的电子传递。【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分析法具有仪器简单、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及便于检测等优点。化学修饰电极对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十分有利,将其与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相结合,拓宽了 ECL法的研究和应用范畴。目前,制备化学修饰电极的主要方法有滴涂法、共价键合法、吸附法、聚合物薄膜法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不足之处:如通过滴涂法得到的修饰电极重现性较差;共价键合法制备过程繁琐且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纳米金‑硅溶胶‑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修饰金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搅拌条件下将氯金酸溶液加热,沸腾后添加柠檬酸三钠,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待稳定后停止加热,放置室温即可得到纳米金;将金电极在金刚砂纸上研磨后,在鹿皮巾上用Al2O3抛至镜面,洗去电极表面抛光粉后分别用水、1:1乙醇、水超声清洗,然后将其置于0.1 mol/L 硫酸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法活化,在‑0.2~+1.4 V内,反复扫描至得到稳定的CV曲线;将硅溶胶、纳米金、1% PVP混合得到纳米金‑硅溶胶‑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复合液,将处理后的金电极浸入该复合液中30s,室温下晾干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利军杨兰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