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插入血管等管腔的导丝。
技术介绍
公知有在血管中插入导管时所使用的导丝。在插入导管时,首先将导丝插入血管中,然后使导管沿导丝前进。这样,导丝作为用于将导管引导至病变部的导向件发挥功能。作为这种导丝,一般使用芯轴的前端部由线圈体覆盖的导丝(所谓线圈式导丝)。另外,出于确保在血管内的滑动性的目的,提出了用树脂等涂层剂覆盖线圈体的表面的导丝(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840046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376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的现有的导丝中,存在如下问题,即、通过用涂层剂覆盖线圈体的表面,从而导致线圈体(甚至导丝)难以弯曲。本专利技术是对应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上述的课题而提出的方案,其目的在于,在线圈体的表面由涂层剂覆盖的导丝中,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弯曲线圈体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导丝采用如下结构。即、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具备:芯轴;覆盖上述芯轴的线圈体;以及覆盖上述线圈体的涂层部,上述涂层部通过层叠多层膜而形成,上述涂层部的最下层的膜进入上述线圈体的线材间,在上述最下层的膜进入上述线圈体的线材间的部分与其上层的膜之间形成有空隙。在这种本专利技术的导丝中,涂层部通过层叠多层膜而形成,涂层部的最下层r>的膜进入线圈体的线材间,在最下层的膜进入线圈体的线材间的部分与其上层的膜之间形成有空隙,因此能够使涂层部容易挠曲,并且能够提高涂层部的伸缩性。其结果,在线圈体由涂层部覆盖的导丝中,线圈体(甚至导丝)能够容易地弯曲。另外,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导丝中,优选通过层叠三层以上的膜来形成涂层部,在涂层部的膜进入线圈体的线材间的部分,在各层膜之间形成空隙。在这种本专利技术的导丝中,通过层叠三层以上的膜来形成涂层部,在涂层部的膜进入线圈体的线材间的部分,在各层膜之间形成有空隙,因此能够提高涂层部的挠曲容易度及伸缩性,并且能够提高涂层部的强度。其结果,能够提供线圈体能够容易地弯曲、而且涂层部难以破损的导丝。另外,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导丝中,优选构成涂层部的多层膜形成为,上层的膜的柔软性比下层的膜的柔软性更大。在导丝(以及线圈体)弯曲时,涂层部的上层的膜比下层的膜更大地变形。因此,如本专利技术的导丝那样,通过使涂层部的上层的膜为比下层的膜更柔软的膜,从而能够使线圈体更加容易弯曲。其结果,能够提供一种导丝,例如即使在复杂地蜿蜒的血管中插入了导丝的情况下,也具有良好的血管追随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的结构的说明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的线圈体以及涂层部的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的线圈体以及涂层部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的线圈体以及涂层部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的线圈体以及涂层部的放大图。图中:1、2、3、4—导丝,5—芯轴,6—线圈体,7—线材,8a、8b—接合部,10、12、14、16—涂层部,10a、12a、14a、16a—下层膜,12c、14c、16c—中层膜,10b、12b、14b、16b—上层膜,20、22a、22b、24a、24b、26—间隙。具体实施方式A.第一实施方式:以下,为了明确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对本专利技术的导丝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的结构的说明图。导丝1由芯轴5、和覆盖芯轴5的线圈体6等构成。芯轴5和线圈体6通过由钎料等构成的接合部而相互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体6的前端部和芯轴5的前端部通过接合部8a而连接,线圈体6的基端部和芯轴5的中间部通过接合部8b而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线圈体6的表面被涂层部10覆盖。涂层部10是为了在将导丝1插入血管内时、减少导丝1的表面与血管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确保滑动性而设置的。因此,涂层部10优选由摩擦阻力小的材料(亲水性的树脂等)形成。例如优选由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马来酸酐系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胆碱或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各种合成多肽、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盐、纤维素系共聚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形成涂层部10。另外,也可以对上述材料使用添加了非亲水性单体、交联剂、不挥发性溶剂、挥发性溶剂、界面活性剂等添加物的材料,来形成涂层部1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的线圈体6以及涂层部10的放大图。如图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的线圈体6形成为相互邻接的线材7不接触的形状(所谓疏卷)。另外,线圈体6的表面的涂层部10通过层叠多层膜(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层膜10a和上层膜10b)而形成。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涂层部10的下层膜10a进入线圈体6的线材间,而且,在下层膜10a进入线圈体6的线材间的部分与上层膜10b之间形成有空隙20。在这种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通过在下层膜10a进入线圈体6的线材间的部分与上层膜10b之间形成有空隙20,从而涂层部10很容易挠曲,而且,涂层部10能够充分地伸缩。在此,一般地,在由涂层部覆盖了线圈体的表面的情况下,线圈体弯曲时,涂层部突出伸展,从而线圈体难以弯曲,作为结果,具有导丝相对于血管的追随性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在未由涂层部覆盖线圈体的表面的情况下,不能确保导丝在血管内的滑动性。由于以上的原因,一直以来难以兼顾导丝在血管内的滑动性和血管追随性双方。针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由于涂层部10容易挠曲,而且富有伸缩性,因此为在线圈体6的表面具有涂层部10的结构,并且线圈体6能够容易地弯曲。其结果,能够兼顾导丝1在血管内的滑动性和血管追随性双方。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存在相关的其他实施方式。以下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简单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B.第二实施方式: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2的线圈体6以及涂层部12的放大图。本实施方式的导丝2在以下方面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不同。即、如图3所示,覆盖线圈体6的涂层部12由三层膜(下层膜12a、中层膜12c、上层膜12b)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具备:芯轴;覆盖上述芯轴的线圈体;以及覆盖上述线圈体的涂层部,上述涂层部通过层叠多层膜而形成,上述涂层部的最下层的膜进入上述线圈体的线材间,在上述最下层的膜进入上述线圈体的线材间的部分与其上层的膜之间形成有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25 JP 2013-1976871.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具备:
芯轴;
覆盖上述芯轴的线圈体;以及
覆盖上述线圈体的涂层部,
上述涂层部通过层叠多层膜而形成,
上述涂层部的最下层的膜进入上述线圈体的线材间,
在上述最下层的膜进入上述线圈体的线材间...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