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喀斯特地区水质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20202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喀斯特地区水质净化系统,净水池底部的净化层由上到下依次为上部净化层、中部净化层和下部净化层,上部净化层为粒径在0.5-5mm的粗砂填充而成,中部净化层由粒径为0.25-2mm的中砂粗砂混合填充,下部净化层由粒径为0.05-0.5mm的细沙中砂混合而成,从下部净化层的底部引出有出水管,出水管引出后分为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上分别设置有止通阀,第一水管伸在慢滤池的进水口处。以解决喀斯特等石漠化地区水资源较为匮乏,很多地方水质较差,长期饮用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而现有常规的水质净化方法在喀斯特地区并不适用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喀斯特地区水质净化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质净化系统,属于喀斯特地区水质净化领域。
技术介绍
在面积分布广泛的喀斯特地区,水是一种较为稀缺的资源,并且在很多喀斯特地区水源的水质并不达标,长期饮用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健康威胁,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而对于这类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且居民居住地区十分分散,常规的水质净化手段在喀斯特山区等并不适用,因此,更多地利用当地水资源,并根据该情况设计相应的水质净化系统对当地居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喀斯特地区水质净化系统,以解决喀斯特等石漠化地区水资源较为匮乏,很多地方水质较差,长期饮用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而现有常规的水质净化方法在喀斯特地区并不适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如下:一种喀斯特地区水质净化系统,包括净水池和慢滤池,净水池底部的净化层由上到下依次为上部净化层、中部净化层和下部净化层,上部净化层为粒径在0.5-5mm的粗砂填充而成,中部净化层由粒径为0.25-2mm的中砂粗砂混合填充,下部净化层由粒径为0.05-0.5mm的细沙中砂混合而成,上部净化层厚度为净水池总高度的1/5-1/3, 中部净化层厚度为净水池总高度的1/5-1/4,下部净化层的厚度为净水池总高度的1/3,最上部空余部分作为临时蓄水用,从下部净化层的底部引出有出水管,出水管引出后分为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上分别设置有止通阀,第一水管伸在慢滤池的进水口处。优选地,出水管的一端贯通净水池的底部并伸在下部净化层的底部,慢滤池的上端面位于净水池底部水平位置的下方,使净水池净化过的水能够无需动力而自然排入到慢滤池内。优选地,还包括有初级净化池和引流管,引流管的一端伸在净化池的入水口处,引流管的另一端伸在初级净化池的底部,引流管上也设置有止通阀,初级净化池底部铺设有粒径为0.5-5mm的沙粒,沙粒的上层铺设有粒径大于5mm的石子,石子上方种植水草。优选地,初级净化池选用池塘或山塘,在池塘或山塘的底部依次铺设沙粒、石子以及种植水草。优选地,引流管的一端贯通初级净水池的底部,净水池的上端面位于初级净水池底部水平位置的下方。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是采用净水池结构对水质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水进行分流,其中一部分直接用于例如冲洗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用途,而供人饮用的水则再经慢滤池净化,使饮用水的净化效果更好,消除饮水的健康隐患,整个系统结构简单,取材方便,在喀斯特等地区利用当地资源即可很容易建成并加以利用,即便每家建造一个该系统也是很容易实现,十分适用于在喀斯特地区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结合图1,本实施例所述喀斯特地区水质净化系统,包括净水池1、出水管2、慢滤池4、初级净化池5和引流管6,引流管6的一端伸在净化池1的入水口处,引流管6的另一端伸在初级净化池5的底部,初级净化池5底部铺设有粒径为0.5-5mm的沙粒51,沙粒51的上层铺设有粒径大于5mm的石子52,石子52上方种植水草53。初级净化池5选用池塘或山塘,在池塘或山塘的底部依次铺设沙粒51、石子52以及种植水草53。引流管6的一端贯通初级净水池5的底部,净水池1的上端面位于初级净水池5底部水平位置的下方。净水池1底部的净化层由上到下依次为上部净化层11、中部净化层12和下部净化层13,上部净化层11为粒径在0.5-5mm的粗砂填充而成,中部净化层12由粒径为0.25-2mm的中砂粗砂混合填充,下部净化层13由粒径为0.05-0.5mm的细沙中砂混合而成,上部净化层11厚度为净水池总高度的1/5-1/3, 中部净化层12厚度为净水池总高度的1/5-1/4,下部净化层13的厚度为净水池总高度的1/3,最上部空余部分作为临时蓄水用,出水管2的一端贯通净水池1的底部并伸在下部净化层13的底部,慢滤池4的上端面位于净水池1底部水平位置的下方,出水管2引出后分为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22,第一水管21、第二水管22和引流管6上分别设置有止通阀3,第一水管21伸在慢滤池4的进水口处,流经第一水管21的水经慢滤池4再次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喀斯特地区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净水池(1)和慢滤池(4),净水池(1)底部的净化层由上到下依次为上部净化层(11)、中部净化层(12)和下部净化层(13),上部净化层(11)为粒径在0.5‑5mm的粗砂填充而成,中部净化层(12)由粒径为0.25‑2mm的中砂粗砂混合填充,下部净化层(13)由粒径为0.05‑0.5mm的细沙中砂混合而成,上部净化层(11)厚度为净水池总高度的1/5‑1/3, 中部净化层(12)厚度为净水池总高度的1/5‑1/4,下部净化层(13)的厚度为净水池总高度的1/3,从下部净化层(13)的底部引出有出水管(2),出水管(2)引出后分为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22),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22)上分别设置有止通阀(3),第一水管(21)伸在慢滤池(4)的进水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喀斯特地区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净水池(1)和慢滤池(4),净水池(1)底部的净化层由上到下依次为上部净化层(11)、中部净化层(12)和下部净化层(13),上部净化层(11)为粒径在0.5-5mm的粗砂填充而成,中部净化层(12)由粒径为0.25-2mm的中砂粗砂混合填充,下部净化层(13)由粒径为0.05-0.5mm的细沙中砂混合而成,上部净化层(11)厚度为净水池总高度的1/5-1/3, 中部净化层(12)厚度为净水池总高度的1/5-1/4,下部净化层(13)的厚度为净水池总高度的1/3,从下部净化层(13)的底部引出有出水管(2),出水管(2)引出后分为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22),第一水管(21)和第二水管(22)上分别设置有止通阀(3),第一水管(21)伸在慢滤池(4)的进水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喀斯特地区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出水管(2)的一端贯通净水池(1)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康宁罗鼎王露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