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硝酸盐的去除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198204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0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提供一种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硝酸盐的去除方法。通过碳酸氢根型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作用,吸附去除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废水中的硝酸盐,所获得的离子交换出水安全用于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采用碳酸氢盐配制的树脂再生盐水,再生硝酸根吸附饱和的树脂;以生化手段转化树脂再生废盐水中的硝酸盐为碳酸氢盐,实现再生盐的内源补充和树脂再生废盐水的资源化再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碳酸氢根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将含硝酸盐的废水转化为含碳酸氢盐的离子交换出水,提高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的pH稳定性。生物反硝化处理富含硝酸盐的树脂再生废盐水,将硝酸盐转化为碳酸氢盐,实现树脂再生盐的内源补充和树脂再生废盐水的资源化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提供。通过碳酸氢根型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作用,吸附去除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废水中的硝酸盐,所获得的离子交换出水安全用于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采用碳酸氢盐配制的树脂再生盐水,再生硝酸根吸附饱和的树脂;以生化手段转化树脂再生废盐水中的硝酸盐为碳酸氢盐,实现再生盐的内源补充和树脂再生废盐水的资源化再利用。本专利技术采用碳酸氢根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将含硝酸盐的废水转化为含碳酸氢盐的离子交换出水,提高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的pH稳定性。生物反硝化处理富含硝酸盐的树脂再生废盐水,将硝酸盐转化为碳酸氢盐,实现树脂再生盐的内源补充和树脂再生废盐水的资源化再利用。【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提供。
技术介绍
在水资源缺乏或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地方,用循环水产养殖系统替代常规水产养殖,可以大大消减水产养殖废水外排所引起的环境污染。 循环水养殖系统处于富氧环境,利于氨氮的硝化作用,不断产生硝酸盐和酸度,但不利于硝酸盐的继续转化,导致硝酸盐累积。高浓度的硝酸盐对鱼类生长和发育不利。因此,去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硝酸盐,使其浓度处于安全范围之内,可以增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去除水中硝酸盐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和生物反硝化法。其中,以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的异养生物反硝化法,除硝速率较快,常用于去除养殖废水中的硝酸盐。不过,异养生物反硝化除硝对碳源添加控制要求高,过量会残留,降低养殖废水处理后的再利用难度,投加不足则容易导致出水中亚硝酸盐累积。 对于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硝酸盐,为了提高生化除硝效率,可以考虑采用离子交换法将养殖水体中的硝酸盐转移浓缩至体积减小多倍的树脂再生废盐水中,然后让后者接受生化除硝处理和后续处理,循环用于树脂再生。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的离子交换-生化法联合除硝,还需要考虑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在树脂再生环节,再生盐不适合选择常用的氯化钠,因为这样会较快地提高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盐度,降低水的循环利用率;在循环利用树脂过程中,需要尽量降低树脂对养殖废水和离子交换盐水中有机物的吸附,否则不利于树脂的离子交换和再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其特征在于:通过碳酸氢根型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作用,吸附去除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废水中的硝酸盐,所获得的离子交换出水安全用于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采用碳酸氢盐配制的再生盐水,再生硝酸根吸附饱和的树脂;以生化手段转化树脂再生废盐水中的硝酸盐为碳酸氢盐,实现再生盐的内源补充和树脂再生废盐水的资源化再利用。 所述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硝酸盐去除方法的装置构造:原水池(1)出水口、树脂再生前段废盐水收集池(5)进水口、树脂再生后段废盐水收集池(6)进水口和树脂清洗出水收集池(12)进水口分别通过带有阀门的管路与离子交换树脂柱(2)的一端并联式连通;离子交换出水收集池⑶进水口、树脂再生盐水池⑷出水口和树脂清洗用水池(11)出水口分别通过带有阀门的管路与离子交换树脂柱(2)的另一端并联式连通;树脂再生前段废盐水收集池(5)与树脂再生后段废盐水收集池(6)各自通过管路与树脂再生前后阶段混合废盐水pH调节池(7)相连;树脂再生前后阶段混合废盐水pH调节池(7)、反硝化反应器(8)、过滤器(9)、消毒器(10)和树脂再生盐水池(4)依次通过管路相连。 所述离子交换出水中的硝酸盐浓度<3mmol/L。 所述树脂再生盐水中碳酸氢根浓度0.5-1.5mol/Lo 所述树脂再生废盐水分前后两个阶段收集,前段树脂再生废盐水与所述树脂再生后段废盐水的体积比为1/10-1/5。 所述树脂再生前段废盐水中添加甲酸,调节其pH至4.0-6.0,然后添加甲酸钙,以形成硫酸钙沉淀方式去除部分硫酸盐,硫酸根残余浓度〈200mmol/L。 所述树脂再生前段废盐水经过部分除硫处理后,与所述树脂再生后段废盐水混合,以二氧化碳调节混合废盐水pH至7.0-8.5。 所述树脂再生前后阶段混合废盐水,在生物反硝化除硝过程中,继续以二氧化碳作为pH调节剂,pH控制在7.0-9.0,实现硝酸盐到碳酸氢盐的生化转化。 所述树脂再生前后阶段混合废盐水经过反硝化除硝后,通过过滤和消毒处理,再次用于树脂再生,实现树脂再生废盐水的资源化再利用。 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 1.本专利技术采用碳酸氢根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将含硝酸盐的废水转化为含碳酸氢盐的离子交换出水,提高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的pH稳定性。 2.生物反硝化处理富含硝酸盐的树脂再生废盐水,将硝酸盐转化为碳酸氢盐,实现树脂再生盐的内源补充和树脂再生废盐水的资源化再利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硝酸盐去除方法的装置。 其中,1.原水池、2.离子交换树脂柱、3.离子交换出水收集池、4.树脂再生盐水池、5.树脂再生前段废盐水收集池、6.树脂再生后段废盐水收集池、7.树脂再生前后阶段混合废盐水pH调节池、8、反硝化反应器、9、过滤器、10、消毒器。11.树脂清洗用水池、12树脂清洗出水收集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所示,原水池(1)出水口、树脂再生前段废盐水收集池(5)进水口、树脂再生后段废盐水收集池(6)进水口和树脂清洗出水收集池(12)进水口分别通过带有阀门的管路与离子交换树脂柱(2)的一端并联式连通;离子交换出水收集池(3)进水口、树脂再生盐水池(4)出水口和树脂清洗用水池(11)出水口分别通过带有阀门的管路与离子交换树脂柱(2)的另一端并联式连通;树脂再生前段废盐水收集池(5)与树脂再生后段废盐水收集池(6)各自通过管路与树脂再生前后阶段混合废盐水pH调节池(7)相连;树脂再生前后阶段混合废盐水pH调节池(7)、反硝化反应器(8)、过滤器(9)、消毒器(10)和树脂再生盐水池(4)依次通过管路相连。 上述装置中,离子交换树脂柱⑵高100cm,内填再生好的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反硝化处理器(8)由长100mL内径10cm的柱式反应器(有效体积6500mL)构成,内填有采用常规方式驯化好的反硝化活性污泥。 原水池(1)内为有机物已经过滤去除的模拟淡水养殖含硝废水,pH值为7.4,硝酸盐浓度为6mmol/L,硫酸根浓度为2mmol/L,氯离子浓度为6mmol/L,碳酸氢根浓度2mmol/L。 树脂再生盐水池(4)中的树脂再生盐水为0.7mol/L的碳酸氢钠溶液。 树脂清洗用水池(11)内的水来自离子交换出水收集池(3)。 离子交换处理含硝原水:开启原水池⑴出水口和离子交换出水收集池(3)进水口的阀门,原水以12BV/h的流速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柱(2),进入离子交换出水收集池(3)。运行至6.5小时,出水硝酸盐浓度为2.lmmol/L,此时关闭上述两个阀门。 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开启树脂再生盐水池(4)和树脂再生前段废盐水收集池(5)进出水阀门,以4.0BV/h的流速进行30分钟的树脂再生;关闭树脂再生前段废盐水收集池(5)的进水阀门,开启树脂再生后段废盐水收集池(6)的进水阀门,以4.0BV/h的流速进行2.5小时的树脂再生,然后关闭树脂再生盐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硝酸盐的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碳酸氢根型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作用,吸附去除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废水中的硝酸盐,所获得的离子交换出水安全用于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采用碳酸氢盐配制的树脂再生盐水,再生硝酸根吸附饱和的树脂;以生化手段转化树脂再生废盐水中的硝酸盐为碳酸氢盐,实现再生盐的内源补充和树脂再生废盐水的资源化再利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斌宋凤冉史奕陈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