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管式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9498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式气囊,旨在提供一种用气量少、可快速有效地按预定方位充气展开的管式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它是一由空心气管组成的桁架,在桁架上设置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充气口,桁架的每层纵、横向气管连接处设有气压膜片。(*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气气囊,具体涉及气囊的结构改进,特别适用于对交通工具驾乘人员保护。
技术介绍
目前,安全气囊系统作为保护驾乘人员头部的一种约束装置,在汽车行业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目前的安全气囊均采用气袋充气形成一柔软的气垫来起到缓冲吸能作用,以减少对驾乘人员的伤害。在发生碰撞事故,有必要启动安全气囊时,由气体发生器产生大量气体对气袋充气,使其展开为一柔软的保护层,缓冲对人体的碰撞冲击。为了获得较好的保护效果,气袋的体积一般不能太小,对于驾驶员侧的气袋,其体积一般为30~60L,而对驾乘人员侧的气袋则要60~150L左右。传统气囊一般都是先充气,气囊冲出后膨胀展开,这样,在充气时,要使气袋迅速充满气体并完全展开,不仅所需的气体量大,而且气袋展开的方向不容易控制。并且由于气囊的充气速度很快,气囊开始膨胀时产生的巨大的向前的冲击力,很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尤其是对离位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气量少、可快速有效地按预定方位充气展开的管式气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式气囊,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由空心气管组成的桁架,在所述桁架上设置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充气口,在所述桁架的每层纵向气管与横向气管连接处设有气压膜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桁架是由二层或二层以上横向气管及支撑于每二层横向气管之间的纵向气管连接而成。所述的桁架可为方形或多边形桁架。所述方形桁架是由呈田字型布置的上、下层横向气管和支撑于上、下层横向气管之间的呈垂直布置的纵向气管连接而成,下层横向气管的底部开设充气口。所述纵向气管可为五根,一根设置于田字型的中心,其余四根对称布置于田字型的四角。所述纵向气管可为五根以上,对称均布于上、下层横向气管之间。所述的桁架也可为圆形或椭圆形桁架。所述的圆形或椭圆形桁架是由上、中、下三层圆形或椭圆形横向气管及支撑于每二层之间呈垂直布置的纵向气管连接而成,下层横向气管的底部开设充气口。所述的纵向气管每层设置三根或三根以上,均布于上、中层横向气管和中、下层横向气管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气囊采用管式桁架结构,比气袋充气所用气量大幅减少,可采用较少的气体达到普通气袋的充气效果,而且可按预定方向展开。本技术设置于交通工具中,可有效地减少碰撞、二次碰撞造成的驾乘人员损伤或避免二次碰撞,而且大大减少了气囊膨胀时对人体的伤害,提高安全气囊装置的保护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方形桁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圆形桁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方形桁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4为方形桁架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5为图3的A-A剖视图;图6本技术圆形桁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7为圆形桁架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8为圆形桁架的结构示意左视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桁架 2、充气口 3、气压膜片11、纵向气管 12、上层横向气管13、下层横向气管14、中层横向气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6所示,本技术的管式气囊,它是一由空心气管组成的桁架1,在桁架1上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充气口2,在所述桁架的每层纵向气管与横向气管连接处设有气压膜片3,可承受不同程度的气体压力,控制桁架1的充气方向。桁架1可由二层或二层以上横向气管及支撑于每二层横向气管之间的纵向气管连接而成,可为方形、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图1、3、4、5示出了方形桁架结构的管式气囊,是由呈田字型布置的上、下层横向气管12、13和支撑于上、下层横向气管12、13之间的呈垂直布置的纵向气管11连接而成,纵向气管11为五根,一根设置于田字型的中心,其余四根对称布置于田字型的四角。纵向气管11也可设置为五根以上,对称均布于上、下层横向气管之间。充气口2设置于下层横向气管13底部。图2、6、7、8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为圆形桁架结构的管式气囊,是由上、中、下三层圆形横向气管12、14、13及支撑于每二层之间呈垂直布置的纵向气管11连接而成;纵向气管11每层可设置三根或三根以上,均布于上、中层横向气管12、14和中、下层横向气管14、13之间,本例采用四根。充气口2设置于下层横向气管13底部。本实施例在未工作状态,具有更好的折叠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于本技术的充气口2与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相接,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经由位于桁架1底部的充气口2,首先对桁架1底部的横向气管13充气,当压力超过气压膜片3的承载压力时,气体冲破气压膜片3对桁架1的其他气管充气,直至整个桁架1充气完毕。本技术设置于交通工具内,当发生碰撞时,可对驾乘人员进行有效保护。本技术也可用作其它用途的气囊。本技术还可在桁架1顶部横向气管12上开设出气孔,可对与其连接的其他充气装置进行充气,组合形成一个具有高低压复合式的气囊。用于交通工具内驾乘人员的保护,在桁架1顶部再连接一缓冲气袋,能用较少的气体达到普通安全气囊的充气效果,并使桁架和缓冲气袋具有二种不同的刚度,使得跟人体相接触的缓冲气囊具有较低的刚度,将气囊膨胀时对人体产生的冲击力由传统气囊内高压气体的瞬间冲击变为现在的低压气体的缓冲冲击,大大减少了气囊膨胀时对人体的伤害,提高安全气囊装置的保护功能。权利要求1.一种管式气囊,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由空心气管组成的桁架,在所述桁架上设置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充气口,所述桁架的每层纵、横向气管连接处设有气压膜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是由二层或二层以上横向气管及支撑于每二层横向气管之间的纵向气管连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为方形、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桁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桁架是由呈田字型布置的上、下层横向气管和支撑于上、下层横向气管之间的呈垂直布置的纵向气管连接而成,下层横向气管的底部开设充气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气管为五根,一根设置于田字型的中心,其余四根对称布置于田字型的四角。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气管为五根以上,对称均布于上、下层横向气管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或椭圆形桁架是由上、中、下三层圆形或椭圆形横向气管及支撑于每二层之间呈垂直布置的纵向气管连接而成,下层横向气管的底部开设充气口。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气管每层设置三根或三根以上,均布于上、中层横向气管和中、下层横向气管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式气囊,旨在提供一种用气量少、可快速有效地按预定方位充气展开的管式气囊。本技术的特点是它是一由空心气管组成的桁架,在桁架上设置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充气口,桁架的每层纵、横向气管连接处设有气压膜片。文档编号B60R21/16GK2728854SQ200420068290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30日专利技术者钟志华, 何文 申请人:湖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式气囊,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由空心气管组成的桁架,在所述桁架上设置有一或一个以上的充气口,所述桁架的每层纵、横向气管连接处设有气压膜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志华何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