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在国专利>正文

乘用者保护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9395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将压缩气体作动机构与气袋收存机构分开形成,并以压缩空气供给用动力软管连结,附着固定于车辆的天花板,而且使压缩气体作动机构的内部构成会因受到外侧的撞击而作动的压缩弹簧的弹动,而使重量锤、作动连杆、气体供给固定元件能够互相连动,而把从压力气体容器排出的气体圆滑地供给到气袋收存机构,以便能够更安全迅速地,而且不会有错误动作而能正确作动,使车辆的乘用者在意想不到的撞击事故中,具有在受到安全保护之中使用的特征。(*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设于车辆内部而在撞击事故发生时,压缩气体作动机构引起动作,供给充填气体使气袋膨胀,以便防止乘车者与车身撞击之车辆乘坐者保护安全装置。一般仰仗于气袋的乘车者保护用安全装置可以区别为电子式或机械式。如为电子式时,则以藉由感知器之输入感知部分,与利用电脑的比较判断部分,与经由点火而使气袋膨胀的输出部分所构成。这种装置不仅构造复杂而生产性低,而且由于价格昂贵,将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实用化时将产生问题。尤其在老旧的车辆,或在使用中更换零件的车辆,会在输入感知部分发生错误的动作,因此在车辆撞击时不会适切地作动,气袋膨胀的机率就会逐渐劣化,结果就会产生无法100%动作的问题。此外,在机械式的情形中,韩国曾经提出专利公开号为91-15462号之“由气袋形成之撞击防止装置”。此专利系当车辆撞击时,可动锤由于惯性作用而挤压L杆,再因弹簧的弹力使弹设锤打击穿孔梢,而使压缩气槽穿孔,压缩气体通过气体吐出岐管而喷出注入于气袋内,同时使气袋膨胀而形成褥垫保护壁,藉此在车辆撞击时能够保护乘车者,可是却产生了下列的问题。首先是可动锤加压于L杆时,可动锤的前端形成垂直端部,以致加压动作不够圆滑的问题。其次是以可动锤加压L杆时,L杆的弹子与弹设锤接触的部位,在构造上具有缺陷,因此产生无法正确锁定,或锁定的解除不够正确的问题。第三点是弹设锤的锁定被L杆解除而弹簧有所作动时,就会加压于穿孔梢,可是实际上弹设锤打击穿孔梢时的角度几乎是以垂直打击,因此穿孔梢的加压动作就不会圆滑加压,甚至变形而不会加压于穿孔梢以致损坏其头端,使其产生无法动作的问题。第四点是由于要把气袋制作成褥垫形,因此在作动时气袋的作动时间就会迟缓而无法符合乘车者的人体形状,撞击时虽然能够防止某种程度的冲击,但是仍然会给人体带来伤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各项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安全装置,它将车辆的撞击不依据电子感应,而采用机械式作为撞击感知方式,并以气袋提供为乘车者保护用安全装置,尤其能够使技术构成更加稳定,使确定的作动成为可能,并且使气袋本身的形态形成与人体的形状相符合,因而使人体能够受到较少的撞击。即使是已经老化的车辆,或是使用中而零件已有更换的车辆,都能作圆滑的动作,并且可以防止错误的动作。根据本技术的以分别形成之压缩气体作动机构与气袋收存机构,并以动力软管相互连结设置的由于气袋之乘车者保护用安全装置,其改进之处在于,压缩气体作动机构是以外侧框架与盖体构成外形,在上述外侧框架内设有隔壁,在其一侧,重量锤是以能够向一个方向自由移动地插入,缓冲垫则以受到压缩弹簧的推压的方式插入于其后部,作动连杆在上述重量锤的前方受到支持,其一端是以绞链部为中心,而以旋转可能地设置在板片上,在上述隔壁的另一侧上,固定有气体供给固定元件,并有通常的压力气体容器,以螺栓结合设置;在上述气体供给固定元件的前方,作动子是以轴为中心,而以受到弹簧钩住抑止的状态,并可旋转地设置,而其一端被作动连杆的上部所支持,在另一端的侧面上则是支持在位于上述压力气体容器入口的穿孔梢的后部;上述气袋收容机构的一侧形成有结合孔的外侧箱上结合着盖体,在其内部则以内装其注入口由于上述结合孔而与上述动力软管结合的气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加以说明。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技术的构成的外形图。图2为设置于本技术的压缩气体作动机构的分解侧视图。图3为图1的A-A线剖面图。图4为图3的作动状态图。图5为图1的e-e线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作动状态图。图7为表示本技术的设置例的平面图。图8为表示于图1的压缩气体作动机构的变形例的剖面图。图9为图1的构成的实施例。图10为实施于图9的气袋收存机构的实施例。图11为表示图9的设置例的平面图。图12为适用于本技术的穿孔梢的变形实施例。图13为图12的B部分的扩大侧视图。图14至图17为图示适用于本技术的压缩气体作动机构的变形例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之安全装置是以压缩气体作动机构1与气袋收存机构2分别形成。该压缩气体作动机构1与气袋收存机构是以压缩空气供给用空气软管相互连结设置而成,并以附着固定在车辆的内部天花板的方式设置。上述的压缩气体作动机构1有如所附图1及图4所示,由外侧框架4与盖体5结合而形成其外形,在该上述外侧框架4内设有隔壁4a,在其一侧插入有能够向单方向自由移动的重量锤6,在其后部则插入受到压缩的弹簧7推压的缓冲垫9。在上述重量锤6的前方有一作动连杆8受到支持,其一端是以铰链部10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在板片11上。在上述隔壁4a的另一侧上固定有气体供给固定元件12,并设有压力气体容器13,以螺栓结合固定。在上述固定元件12前方,作动子14是以轴16为中心,而以受弹簧15钩住抑止的状态,可旋转地设置,其一端被上述作动连杆8的上部所支持,另一端的侧面则以支持在位于上述压力气体容器13入口的穿孔梢19的后部的方式设置。在如此的本技术压缩气体作动机构1中,上述外侧框架4的两端上形成有固定孔4e,并且以能够在车辆的上部天花板以螺栓固定的方式装设。又,在盖体5的一侧,除了通孔5a形成外侧的圆柱4b之外,在相关的内部构成元件全部装配完成后,盖体5是以密封覆盖的方式构成于外侧框架4上。又,上述重量锤6是以隔壁4a为中心,在其一侧的空间内由于受压缩的弹簧7而使其无法作更多的后退,并将其设置成依水平移动而仅能向单方向移动,在其后方则形成具有弓形的变曲斜面6a。又,上述作动连杆8在其一侧部具有弓形8a形成,与此连结之一侧形成具有锐角断面形状之锁定沟8b,前述弓形8a则支持在上述重量锤6的弯曲斜面6a上。又,上述作动子14在其一侧端具有弹簧结合沟14a形成,在其终端部则连设形成有锐角端部14b。在另一侧的终端部上形成有弯曲端部14d,设于板片11上的弹簧15则以钩合于弹簧结合沟14a的状态受到压挤,而其锐角端部14b则以卡止在构成上述作动连杆8的锁固沟8b的一侧面并维持弹压状态。这种弹压状态如果受到解除时,上述作动子14由于弹簧15的恢复力,而以轴16为中心引起瞬间的转动,弯曲端部14d就会推压前述穿孔梢19的后部。又,形成于固定在外侧框架4的板片17上的安着沟17a上,具有构成于前述气体供给固定元件12下部的突起部12a,以抽入的状态固定设置,且在其内部中央形成有内部流路12b,其一侧具有上述的压力气体容器13以螺栓结合,他侧则锁固有肘管18。此外在上述压力气体容器13的入口则以能够往复运动地插设有穿孔梢19。这种穿孔梢19的一侧形成弯曲端部19a,另一侧则形成穿孔针19b,而在其中间的法兰部19c是以受到弹簧20支撑的状态内装于结合元件21,而该结合元件21则在气体供给固定元件12的前方,以螺栓与一体形成的突出部12c结合。一方面,上述气袋收存机构2是以如图1及图5所示,由外侧箱30与盖体31结合而成。该外侧箱30的一侧形成结合孔32,而装设在内的气袋33的注入口34自上述结合孔32贯通,以露出于外部的状态以锁固螺帽35插入固定结合。上述气袋33就象单人降落伞叠成折叠状态使其容易开伞一般装设在内,并以上述盖体31使其能够容易地从上述外侧箱30脱离的方式结合。又,在外侧箱30的后部设有托架36,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分别形成之压缩气体作动机构1与气袋收存机构2,并以动力软管3相互连结设置的由于气袋之乘车者保护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缩气体作动机构1是以外侧框架4与盖体5构成外形,在上述外侧框架4内设有隔壁4a,在其一侧,重量锤6是以能够向一个方向自由移动地插入,缓冲垫9则以受到压缩弹簧7的推压的方式插入于其后部,作动连杆8在上述重量锤6的彰方受到支持,其一端是以绞链部10为中心,而可旋转地设置在板片11上,在上述隔壁4a的另一侧上,固定有气体供给固定元件12,并有通常的力气体容器,以螺栓结合设置;在上述气体供给固定元件12的前方,作动子14是以轴16为中心,而以受到弹簧15钩住抑止的状态,并可旋转地设置,而其一端被作动连杆8的上部所支持,在另一端的侧面上则是支持在位于上述压力气体容器13入口的穿孔梢19的后部;上述气袋收容机构2的一侧形成有结合孔32的外侧箱30上结合着盖体(31),在其内部则以内装其注入口(34)由于上述结合孔(34)而与上述动力软管3结合的气袋。

【技术特征摘要】
KR 1991-11-9 19000/91;KR 1992-1-15 463/92;KR 1992-1.一种以分别形成之压缩气体作动机构1与气袋收存机构2,并以动力软管3相互连结设置的由于气袋之乘车者保护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缩气体作动机构1是以外侧框架4与盖体5构成外形,在上述外侧框架4内设有隔壁4a,在其一侧,重量锤6是以能够向一个方向自由移动地插入,缓冲垫9则以受到压缩弹簧7的推压的方式插入于其后部,作动连杆8在上述重量锤6的彰方受到支持,其一端是以绞链部10为中心,而可旋转地设置在板片11上,在上述隔壁4a的另一侧上,固定有气体供给固定元件12,并有通常的力气体容器,以螺栓结合设置;在上述气体供给固定元件12的前方,作动子14是以轴16为中心,而以受到弹簧15钩住抑止的状态,并可旋转地设置,而其一端被作动连杆8的上部所支持,在另一端的侧面上则是支持在位于上述压力气体容器13入口的穿孔梢19的后部;上述气袋收容机构2的一侧形成有结合孔32的外侧箱30上结合着盖体(31),在其内部则以内装其注入口(34)由于上述结合孔(34)而与上述动力软管3结合的气袋。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乘用者保护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重量锤(6)前方形成环形的弯曲斜面(6a)。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乘用者保护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作动连杆(8)的一侧终端形成弓形状面(8a),与上连结的锁定沟(8b)是以锐角端面形状折成,而其邻接部位形成弯曲滑面(8c)。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乘用者保护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作动子(14)是以一侧形成弹簧结合沟(14a),在一侧终端连设锐角端部(14b)、弯曲端部(14c),与在他侧终端连设弯曲端部(14d),而在上述弹簧(15)钩住抑止于弹簧结合沟(14a)的状态下,使上述锐角端部(14b)钩合在作动连杆(8)的锁定沟(8b)的一侧面,而被上述作动子(14)自锁定沟(8b)脱离时,能够以轴(16)为中心,并由于弹簧(15)的弹性力使其转动。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乘用者保护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袋(33)是以外形能够符合人体的上部身体形状的形式,形成双重袋子的形状,并分别在其内部形成上部接合部(3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亢燮
申请(专利权)人:宋在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