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19105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风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空调器。一种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空调器,从各出风口处吹出的气流向前流动使各风洞前侧形成负压区,在各负压区的作用下,各风洞后侧的空气被抽吸穿过各风洞并与从各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一起向前吹出。由于空气是具有一定粘性的,气流从出风口吹出时,其将夹带邻近的气流一同向前流动,增强了气流中心的送风效果,而且,风洞周围的空气也将由于负压的作用补充进来,增加了送风的范围,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形成了至少数倍于进风口进风能力的送风效果,能效利用率高,气流无需经过扇叶的切割,送风量稳定、均匀,使人体感觉更舒适,送风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风道
,尤其涉及一种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风道结构,其直接在壳体上设置栅格状的进、出风口,出风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空调器,其出风效率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道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风轮,所述壳体内具有至少两个气流通道,每个所述风轮至少对应有一个所述气流通道,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气流通道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前后贯通的风洞,所述风洞的侧壁或外围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使所述风洞处产生负压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气流通道相通。可选地,所述风洞的侧壁将所述气流通道分隔为至少两个分流道。可选地,所述气流通道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气流通道分隔为至少两个分流道的分流器件,所述分流道分别流经所述风洞的两侧。可选地,所述风轮设置有多个,且各所述风轮沿环形均布,所述气流通道设置的数量与所述风轮的数量相同,各所述气流通道以所述风轮为中心环形均布,相邻所述气流通道之间由隔板隔开。可选地,所述出风口合围或半合围于所述风洞外侧,或者,所述出风口对称设置于所述风洞的两侧。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外形呈正三角形,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正面的中央区域或所述壳体背面的中央区域,所述风轮设置有三个且呈倒三角形排布,<br>所述风洞的截面呈月芽形。可选地,所述气流通道呈弧形弯折状,且弯折形状与所述风轮旋转的方向相同。可选地,每条所述气流通道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风洞,每个所述风洞侧壁或外围均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使所述风洞处产生负压的出风口。可选地,同一气流通道中的各风洞之间设置有导流板。可选地,所述风洞呈矩形且水平设置或竖直设置,所述风洞处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的驱动机构。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倾斜的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壳体隔成左右两部分,所述壳体的左右两部分分别设置有一组风洞,每组风洞包括至少两个上下间距设置的风洞,所述风洞呈矩形,相邻风洞之间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挡板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风轮,所述风洞与所述风轮之间设置有导流板。可选地,至少两个风轮之间设置有互通流道。可选地,所述壳体内侧的两端均设置有风轮,各所述风轮的两侧均设置有风洞,所述风轮与其两侧的所述风洞的出风口之间通过气流通道连通,两个风轮之间设置有两条靠近于壳体侧壁的互通流道。可选地,所述互通流道处还可设置有风洞,所述风洞沿所述互通流道设置,其两侧具有出风口。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上述的风道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空调器,其电机驱动风轮旋转,使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气流通道,再通过气流通道流向出风口,从各出风口处吹出的气流向前流动使各风洞前侧形成负压区,在各负压区的作用下,各风洞后侧的空气被抽吸穿过各所述风洞并与从各所述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一起向前吹出。从各出风口处吹出的气流向前流动使各风洞前侧形成负压区,在各负压区的作用下,各风洞后侧的空气被抽吸穿过各风洞并与从各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一起向前吹出。由于空气是具有一定粘性的,气流从出风口吹出时,其将夹带邻近的气流一同向前流动,增强了气流中心的送风效果,而且,风洞周围的空气也将由于负压的作用补充进来,增加了送风的范围,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形成了至少数倍于进风口进风能力的送风效果,能效利用率高,且送风效果佳,气流无需经过扇叶的切割,送风量稳定、均匀,使人体感觉更舒适,且节能环保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风道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风道系统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实施例一: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系统,包括壳体1,壳体1具有进风口101,壳体1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风轮32,各风轮32均连接有相应的电机31,风轮32可固定连接于电机31的转轴,各风轮32可以同时转动,也可以单独运行或单独停止,各风轮32的转速也可独立调节。壳体1内具有至少两个气流通道103,每个风轮32至少对应有一个气流通道103,壳体1对应于气流通道103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前后贯通的风洞10,风洞10的侧壁或外围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使风洞10处产生负压的出风口102,出风口102与气流通道103相通。风洞10的截面可呈圆形、多边形、椭圆形、弧形、月芽形、异形等。风轮32可驱动气流直接甩向各风洞10处,使各风洞10处的出风口102内的气压大于出风口102外的气压,从而使气流从各出风口102沿相应风洞10轴向向前吹出,其气流路径短、流阻小、压力损失小,同等条件下出风口102压力大、风效高,出风口102可朝向于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8/201410605855.html" title="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调器原文来自X技术">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调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道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风轮,所述壳体内具有至少两个气流通道,每个所述风轮至少对应有一个所述气流通道,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气流通道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前后贯通的风洞,所述风洞的侧壁或外围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使所述风洞处产生负压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气流通道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
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风轮,所述壳体内具有至少两个气流通道,每个所述风轮
至少对应有一个所述气流通道,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气流通道区域内设置有至
少一个前后贯通的风洞,所述风洞的侧壁或外围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使所
述风洞处产生负压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气流通道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洞的侧壁将所述气
流通道分隔为至少两个分流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内设置有用
于将所述气流通道分隔为至少两个分流道的分流器件,所述分流道分别流经所
述风洞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设置有多个,且
各所述风轮沿环形均布,所述气流通道设置的数量与所述风轮的数量相同,各
所述气流通道以所述风轮为中心环形均布,相邻所述气流通道之间由隔板隔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合围或半合围
于所述风洞外侧,或者,所述出风口对称设置于所述风洞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形呈正三角
形,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正面的中央区域或所述壳体背面的中央区域,
所述风轮设置有三个且呈倒三角形排布,所述风洞的截面呈月芽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呈弧形弯折
状,且弯折形状与所述风轮旋转的方向相同。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气流通道对应设
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风洞,每个所述风洞侧壁或外围均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
使所述风洞处产生负压的出风口。
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龙陈良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