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环状碳酸酯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84276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状碳酸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烯烃和CO2为原料,以金属Salen配合物为催化剂,吡啶氮氧化物为助催化剂,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和有机溶剂,在同一反应釜中分别进行环氧化反应和环加成反应,一步法直接高选择性地获得环状碳酸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果好、原料价廉易得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状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仿生催化烯烃一步直接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环状碳酸酯在聚碳酸酯的合成、医药及精细化工合成的中间体、非质子的极性溶剂、锂电池以及石油添加剂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环状碳酸酯的合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CO2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CO2也是丰富的、价格低廉的、无毒的碳资源。通过化学转化,实现CO2的固化,既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也为化学工业提供了清洁和可再生的C1原料,减少了化学工业对日益减少的化石资源的依赖,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和研究前景。但CO2拥有很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将其应用于化学反应时需要高温高压等苛刻的条件,只有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才能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活性。常用的催化剂有希夫碱金属配合物、季铵盐、离子液体、金属氧化物等。目前,环状碳酸酯的主要合成方法是由环氧化物和CO2加成制得的,而环氧化物通常是由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经环氧化反应得到。因此,当前以烯烃为原料制备环状碳酸酯都要经过两步反应才可制得,分别是烯烃的环氧化反应、环氧化物与CO2的环加成反应。而且这两步所使用的催化剂、反应条件也大不相同。因此,如果能以价格便宜且易得的烯烃为原料,一步直接合成环状碳酸酯的催化工艺将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该工艺同时还可以省去中间产物的制备与分离,有利于节约能源与资源,简化工艺流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烯烃为原料,一步直接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避免中间产物环氧化物的分离,具有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催化性能好的特点。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烯烃为原料,吡啶氮氧化物为助催化剂,以具有通式(I)结构的金属Salen为催化剂,加入氧化剂和有机溶剂,催化剂量为原料烯烃的0.1~5mol%,助催化剂量为原料烯烃的0.1~4mol%,氧化剂与原料烯烃的摩尔比为0.5~3:1,通入CO2,控制反应压力为0.5~5MPa,在温度为0~30℃的条件下进行环氧化反应,进而在温度为60~120℃的条件下进行环加成反应后一步直接制得环状碳酸酯,通式(I)中的M是金属原子Mg、Al、Fe、Co、Mn、Cu或Zn,R为叔丁基或咪唑类离子液体。在上述环状碳酸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氧化剂为尿素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或30%过氧化氢溶液。在上述环状碳酸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选自二氯甲烷、甲醇、二氯甲烷、乙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在上述环状碳酸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助催化剂量为原料烯烃的0.5~2mol%,催化剂量为原料烯烃的0.5~4mol%,氧化剂与原料烯烃的摩尔比为0.8~2:1,环氧化反应温度为5~20℃,环加成反应温度为70~100℃,反应压力为1~3MPa。本专利技术首先合成了金属Salen催化剂,将催化剂均匀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加入氧化剂和吡啶氮氧化物为助催化剂,使烯烃和C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氧化、环加成反应制得环状碳酸酯。烯烃在的作用下发生环氧化,形成环氧化物中间体,无需进行分离,直接被催化剂活化的CO2分子进攻导致开环,进而发生环加成反应,生成环状碳酸酯。加入的吡啶氮氧化物作为助催化剂主要起到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且能抑制催化剂的分解,从而有利于环氧化物的生成。在本专利技术各种反应条件下烯烃的转化率高,环状碳酸酯的选择性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是烯烃与CO2一步直接合成环状碳酸酯,简化工艺,降低能耗。2、本专利技术使用了类酶结构的金属Salen催化剂,用量少,选择性好,产物收率高。3、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易行,反应条件温和,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实施例与中试剂均属市售分析纯试剂。实施例1在高压反应釜中,依次加入5mL二氯甲烷溶剂,1mmol苯乙烯,0.001mmol具有通式(I)结构的金属Salen催化剂(M=Mn,R为甲基咪唑),0.04mmol的助催化剂,0.5mmol的尿素过氧化氢,封闭反应釜,在30℃下搅拌反应2h后通入0.5MPa的CO2,升高反应温度,在60℃下搅拌反应3h,冷却反应釜,反应液用乙醚萃取,经气相色谱检测,苯乙烯转化率为72%,环状碳酸酯选择性为82%。实施例2在高压反应釜中,依次加入5mL甲醇溶剂,1mmol环己烯,0.05mmol具有通式(I)结构的金属Salen催化剂(M=Al,R为叔丁基),0.001mmol的助催化剂,1mmol的叔丁基过氧化氢,封闭反应釜,在0℃下搅拌反应4h后通入3MPa的CO2,升高反应温度,在80℃下搅拌反应4h,冷却反应釜,反应液用乙醚萃取,经气相色谱检测,环己烯转化率为89%,环状碳酸酯选择性为80%。实施例3在高压反应釜中,依次加入5mL乙醇溶剂,1mmol甲基环己烯,0.005mmol具有通式(I)结构的金属Salen催化剂(M=Fe,R为乙基咪唑),0.035mmol的助催化剂,1.5mmol的异丙苯过氧化氢,封闭反应釜,在5℃下搅拌反应3h后通入5MPa的CO2,升高反应温度,在120℃下搅拌反应2h,冷却反应釜,反应液用乙醚萃取,经气相色谱检测,环己烯转化率为92%,环状碳酸酯选择性为78%。实施例4在高压反应釜中,依次加入5mL乙酸乙酯溶剂,1mmol苯乙烯,0.01mmol具有通式(I)结构的金属Salen催化剂(M=Mg,R为丙基咪唑),0.03mmol的助催化剂,2mmol的过氧化氢,封闭反应釜,在10℃下搅拌反应3h后通入1MPa的CO2,升高反应温度,在70℃下搅拌反应3h,冷却反应釜,反应液用乙醚萃取,经气相色谱检测,环己烯转化率为91%,环状碳酸酯选择性为90%。实施例5在高压反应釜中,依次加入5mL甲苯溶剂,1mmol正己烯,0.015mmol具有通式(I)结构的金属Salen催化剂(M=Co,R为叔丁基),0.02mmol的助催化剂,2.5mmol的尿素过氧化氢,封闭反应釜,在15℃下搅拌反应3h后通入2MPa的CO2,升高反应温度,在100℃下搅拌反应4h,冷却反应釜,反应液用乙醚萃取,经气相色谱检测,环己烯转化率为90%,环状碳酸酯选择性为93%。实施例6在高压反应釜中,依次加入5mL乙酸仲丁酯溶剂,1mmol苯乙烯,0.02mmo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状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烯烃为原料,吡啶氮氧化物为助催化剂,以具有通式(I)结构的金属Salen为催化剂,加入氧化剂和有机溶剂,催化剂量为原料烯烃的0.1~5mol%,助催化剂量为原料烯烃的0.1~4mol%,氧化剂与原料烯烃的摩尔比为0.5~3:1,通入CO2,控制反应压力为0.5~5MPa,在温度为0~30℃的条件下进行环氧化反应,进而在温度为60~120℃的条件下进行环加成反应后一步直接制得环状碳酸酯,通式(I)中的M是金属原子Mg、Al、Fe、Co、Mn、Cu或Zn,R为叔丁基或咪唑类离子液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状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烯烃为原料,吡啶氮氧化物
为助催化剂,以具有通式(I)结构的金属Salen为催化剂,加入氧化剂和有机溶剂,
催化剂量为原料烯烃的0.1~5mol%,助催化剂量为原料烯烃的0.1~4mol%,氧化
剂与原料烯烃的摩尔比为0.5~3:1,通入CO2,控制反应压力为0.5~5MPa,在温
度为0~30℃的条件下进行环氧化反应,进而在温度为60~120℃的条件下进行环
加成反应后一步直接制得环状碳酸酯,
通式(I)中的M是金属原子Mg、Al、Fe、Co、Mn、Cu或Zn,R为叔丁基或
咪唑类离子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剂为尿素过氧化氢、
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或30%过氧化氢溶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红兵梁中秀周贤太罗荣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