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全气囊模块的系索通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16800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气囊通气系统及其通气方法。该系统包括一组通气门,由此,通过降低整体包装空间,其允许通气门在必要时摆动打开。通气门由单根系索或多根系索连接到安全气囊衬垫的主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公 开的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安全气囊模块的系索通气系统,其通过组装多个铰 链通气孔降低包装空间。
技术介绍
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自动汽车装有很多种安全保护系统。这些系统 通常被置于内部,在碰撞事件中用于降低乘客受伤的可能性。常见的安全 系统包括前安全气囊、侧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安全气囊配置在汽车内,在 碰撞事件中在汽车乘客厢内膨胀,用作乘客和汽车内部部件如方向盘、仪 表盘及风挡之间的衬垫。在设计安全保护系统时,使系统准确地响应乘客的离位(out-of-position, OOP)、尤其是乘客靠近安全气囊,这是安全气囊生产 商所碰到的更困难的挑战之一。因此,在不考虑汽车乘客的位置的情况下, 由充气机释放相同数量的使安全气囊膨胀的气体,就没有考虑到离位乘客 与在位乘客相比可能不需要相同数量的打开能量这样一个事实。为应对这一挑战, 一些生产商转而使用具有通气门并在安全气囊初始 增压时通气门打开的系索通气系统。通气门典型地位于安全气囊外壳上, 并通过一可活动的铰链连接到安全气囊外壳。在安全气囊打开过程中,通 过一端安装通气门、另一端连接安全气囊缓冲垫主表面的系索,通气门仅 短暂打开,并在随后的阶段中关闭。由于安全气囊缓冲垫向车辆后部打开, 该安全气囊缓冲垫牵拉系索,系索牵拉通气门使之关闭。尽管已经证实这一配置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却受到尺寸的限制,当安 全气囊位于方向盘处时尤其如此。特别是,在驾驶员的侧安全气囊和方向 盘间存在的包装空间有限。需要得到一种通气效果良好,但比已知配置占用空间小的安全气囊通 气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模块,该模块包含安全气囊外壳 和连接在安全气囊外壳上的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外壳具有通气区域。 一对 通气门安装在安全气囊外壳上,尽管可以使用两个以上的通气门。这对通 气门中的每一个都通过铰链、例如已知技术中公知的那种,安装在安全气 囊外壳上。通气门彼此邻接,以使它们的自由端总体上并列。通气门可以 是等宽的或者也可以是不等宽的。在通气门和安全气囊之间配置系索结 构。该系索结构可以包括连接到通气门中的一个的第一系索部、连接到另 一个通气门的第二系索部、以及将第一系索部和第二系索部连接到安全气 囊上的共同系索部分。作为一种选择,系索结构可以包括安全气囊连接端 和通气门连接端。通气门中的一个具有穿系索的孔。安全气囊连接端连接 到安全气囊。通气门连接端穿过过一个通气门上的穿系索的孔连接到另一 通气门上。在另一实施例中,系索结构包括将两个通气门之一连接到安全 气囊的系索和将另一个另一通气门连接到安全气囊的系索。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阅读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会使得本 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为了更加彻底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通过参照附图以举例的方式对本发 明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包括通气结构的安全气囊模块的局部剖视图;图2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包括通气结构的安全气囊模块的局 部剖视图;图3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包括通气结构的安全气囊模块的局 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附图中,相同的数字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在以下说明中,各 种工作参数和部件是为了说明一个具体实施例。这些特定参数和部件作为 示例包括在在其中,不表示对其进行限制。参照图l,表示一个乘客保护装置的剖面图,该装置一般标记为IO。 装置IO包括含在安全气囊结构12中的可充气保护部件。可充气保护部件 可以是如图所示的安全气囊或其他可充气安全装置。无论结构如何,安全 气囊12由各种织物或非织物构成,包括尼龙或聚合材料。安全气囊12包括一对相对的、空间上分隔开的侧板14及14'和外板 16。安全气囊12还包括底板18和顶板(图中未表示)。与侧板14及14'、 外板16、底板18和顶板一起形成安全气囊12。安全气囊12在开口端20 敞开。开口端20安装在安全气囊的基座组件22上。安全气囊基座组件22 包括牢固安装在汽车适当位置的底板24上。充气机26装在底板24上。 充气机26包括具一组以公知方式形成的气体通道30的外壳28。可以理解, 安全气囊的基座组件22的形状是出于说明性目的,而非用于限制。可以 采用其他结构的安全气囊基座组件22与本专利技术在此公开的系索和通气门 结构一起使用。如公知技术所知,未膨胀的安全气囊12处于未充气和折叠的状态, 包装在安全气囊模块10内。然而,在汽车发生碰撞的某些情况下,充气 机26启动。当充气机26被激活时,膨胀气体通过一组气体通道30从充 气机26流出。膨胀气体进入安全气囊12。附图表示安全气囊的初始充气状态。在底板24上形成通气孔32。通气孔32用作使一定量的膨胀气体在充 气的初始阶段从安全气囊12中排出。通过在安全气囊12充气时尽早排出 气体,可以通过降低安全气囊12的初始压力使其可以用于离位乘客。然而,最初阶段的排气状态必须在极短的时期后停止。 一对相对设置 的通气门34和36用作此目的。通气门34和36安装到与通气孔32相邻 接的底板24上。通气门34和36可以在如图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允许在安全气囊12初始充气过程中使膨胀气体在早期排出。向外流出的 气体迫使通气门34和36处于如图所示的打开位置。系索组件38用作使通气门34和36在安全气囊12膨胀的预定阶段关 闭。系索组件38包括安装到通气门34的第一系索部40和安装到通气门 36的第二系索部42。第一系索部40和第二系索部42在连接点46连接到 安全气囊系索部分44。安全气囊系索部分44连接到安全气囊12外板16 上的点48上。在运行中,当碰撞事件足以激活充气机26时,膨胀气体进入安全气 囊12内部。膨胀气体推动通气门34和36,使之打开,从而使部分气体溢 出。同时安全气囊12还在充入气体。当预定量的气体充满安全气囊12时, 安全气囊12的外板16被从充气机26推开。系索组件38由于外板16被 从充气机26推开的移动而被拉动。由于系索组件38总体上被拉伸,使得 第一系索部40拉动通气门34,第二系索部42同时拉动通气门36。通气 门34和36沿图1所示的虚线继续向关闭位置移动,直到系索组件38被 充分拉紧,通气门34和36达到完全关闭状态为止。通气门34和36的关 闭使膨胀气体的排出停止。在图2所示的一般以50表示的乘客保护装置的剖面图中表示了系索 连接的可选结构。装置50包括安全气囊52,该安全气囊如上述和图1所 示的安全气囊12 —样,其也可以是其他的可充气保护装置。所示装置的 目的是说明性的而非用于限制。安全气囊52包括侧板54及54,和外板56。安全气囊52还包括底板58和顶板(图中未表示)。开口端60由一对侧板54及54'、外板56、底 板58和顶板形成。装置50包括安装安全气囊52的开口端60的安全气囊基座组件62。 安全气囊基座组件62具有一个底板64,充气机66装在该底板上。充气机 66包括具一组气体通道70的外壳68。图2表示安全气囊52的部分充气状态,该状态是在发生汽车碰撞事 件后的初始充气过程中,部分膨胀气体已由充气机66流出而进入安全气 囊52的情况。在此阶段中,大量的膨胀气体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安全气囊模块包含:    其上形成通气区域的安全气囊外壳;    安装到上述安全气囊外壳上的安全气囊;    通气门组件,上述通气门组件包括通过第一铰链与上述通气区域铰接相邻的第一通气门,通过第二铰链与上述通气区域铰接相邻的第二通气门,上述第二铰链与第一铰链间隔开并相对设置,以及连接上述通气门组件和上述安全气囊的系索,上述第一通气门与上述第二通气门位于上述安全气囊的外壳上,彼此相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恩哈尔肖恩瑞安杰夫文顿尼尔威克斯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