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5744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自动压合装置,包括:支架,其跨设于流水线的传送带两侧,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位置开设有开口;滑轨,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设于所述开口的外侧;位移汽缸,其套设于所述滑轨上;托板,其固定于所述位移汽缸的上方,所述托板上放置产品;光电感应器,其固定设于所述托板的一端;限位感应器,其固定设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导轨,其竖立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开口四周;压合板,其活动式套设于所述导轨上;吸附结构,其固定于所述压合板的下表面;顶承板,其固定于所述所述导轨顶端;压合汽缸,其固定于所述顶承板上,所述压合汽缸的推杆与所述压合板固定。过程更加自动化,减少了生产周期、降低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压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流水线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产品(例如为电子产品)的底部需要粘贴脚垫且需要压合的情况。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在流水线传送带上取待粘贴产品,在其底部粘贴脚垫,再将粘贴有脚垫的产品放入压合治具,压合治具通常为了确保操作者的安全,会具有两个开关,双手按压开关后,进行压合,使得脚垫与产品结合牢靠。之后再从压合治具中取出压合后的产品,放入流水线传送带。采用上述方式对产品进行压合操作,需要人工将产品放到压合治具的相应位置,并人工启动开关,压合后又需要人工取出产品,放到流水线传送带上。如此,人工放置产品到治具上时,产品与治具容易产生碰撞,在从传送带上取放产品时,容易造成产品与产品碰撞,从而易造成产品品质不良;同时,上述过程需要较多的采用人力,增加生产周期及人力成本。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自动压合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压合装置,解决在产品在进行压合时,由于碰撞引起的品质不良,以及过多采用人力,生产周期长、人力成本高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压合装置,包括:支架,其跨设于流水线的传送带两侧,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位置开设有开口;滑轨,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设于所述开口的外侧;位移汽缸,其套设于所述滑轨上;托板,其固定于所述位移汽缸的上方,所述托板上放置产品;光电感应器,其固定设于所述托板的一端;限位感应器,其固定设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导轨,其竖立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开口四周;压合板,其活动式套设于所述导轨上;吸附结构,其固定于所述压合板的下表面;顶承板,其固定于所述所述导轨顶端;压合汽缸,其固定于所述顶承板上,所述压合汽缸的推杆与所述压合板固定。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一控制器,固定设于所述顶承板上方,接收所述光电感应器、限位感应器所传送来的信号,并控制所述位移汽缸、压合汽缸的运动以及所述吸附结构的通断。可选的,所述控制器为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可选的,所述开口的尺寸大于所述产品的尺寸。可选的,所述托板上具有定位治具,所述产品放置于所述定位治具上。相较于现有技术,利用本技术的自动压合装置,所述支架跨设固定于流水线的传送带两侧,于使用时,将粘贴有脚垫的产品放入所述托板,所述光电感应器感应到产品的放入,所述控制器接收到该信号后,控制所述位移汽缸移动,带动所述托板运动至所述压合板下方,当所述托板触碰到所述限位感应器后,所述控制器接收到该信号后,控制所述位移汽缸停止运动,并控制所述压合汽缸运动,带动所述压合板下压,进而达到对所述产品的压合,该动作完成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吸附结构吸附所述产品,之后,所述压合汽缸回位,所述位移汽缸带动所述托板返回初始位置,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吸附结构释放所述产品,所述产品从所述开口落入传送带,再进入产品生产的下一工序。由于整个过程只需要人工将粘贴有脚垫的产品放入所述托板,避免了人工操作时的碰撞问题,同时,过程更加自动化,减少了生产周期并降低了人力成本。【附图说明】图1绘示为本技术的自动压合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为本技术的自动压合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1绘示为本技术的自动压合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为本技术的自动压合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压合装置,于本实施例,包括:支架100,其跨设于流水线的传送带(图未示)两侧,靠近所述支架100的一端位置开设有开口101,所述开口101的尺寸大于产品200尺寸,从而确保产品200可以从该开口101落下;滑轨102,其固定于所述支架100上,设于所述开口101的外侧,所述滑轨102可以为两条;位移汽缸103,其套设于所述滑轨102上;托板104,其固定于所述位移汽缸103的上方,所述托板104上放置产品200;光电感应器,其固定设于所述托板104的一端,用以感测产品200是否放入;限位感应器105,其固定设于所述支架100靠近所述开口101的一端;导轨106,其竖立固定于所述支架100上,且位于所述开口101四周、所述滑轨102外侧;压合板107,其活动式套设于所述导轨106上;吸附结构108,其固定于所述压合板107的下表面;顶承板109,其固定于所述所述导轨106顶端;压合汽缸110,其固定于所述顶承板109上,所述压合汽缸110的推杆穿过所述顶承板109且所述推杆的端部与所述压合板107固定。该装置还包括一控制器111,固定设于所述顶承板109上方(控制器111的位置并不限于如此),所述控制器111与所述光电感应器、限位感应器105、位移汽缸103、压合汽缸110、吸附结构108电性连接,接收所述光电感应器、限位感应器105所传送来的信号,并控制所述位移汽缸103、压合汽缸110的运动以及所述吸附结构108的通断,从而达成总体控制该装置的运作。所述控制器111可以为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其中,所述托板104上还可以具有定位治具112,所述产品200放置于所述定位治具112上,达到对产品200的较好定位,方便后续的压合。本技术的自动压合装置,所述支架100跨设固定于流水线的传送带两侧。于使用时,将粘贴有脚垫的产品200放入所述托板104,所述光电感应器感应到产品200的放入,所述控制器111接收到该信号后,控制所述位移汽缸103移动,带动所述托板104运动至所述压合板107下方,当所述托板104触碰到所述限位感应器105后,所述控制器111接收到该信号后,控制所述位移汽缸103停止运动,并控制所述压合汽缸110运动,带动所述压合板107下压,进而达到对所述产品200的压合,该动作完成后,所述控制器111控制所述吸附结构108吸附所述产品200,之后,所述压合汽缸110回位,所述位移汽缸103带动所述托板104返回初始位置,所述控制器111控制所述吸附结构108释放所述产品200,所述产品200从所述开口101落入传送带,再进入产品200生产的下一工序。由于整个过程只需要人工将粘贴有脚垫的产品200放入所述托板104,避免了人工操作时的碰撞问题,同时,过程更加自动化,减少了生产周期并降低了人力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压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架,其跨设于流水线的传送带两侧,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位置开设有开口;滑轨,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设于所述开口的外侧;位移汽缸,其套设于所述滑轨上;托板,其固定于所述位移汽缸的上方,所述托板上放置产品;光电感应器,其固定设于所述托板的一端;限位感应器,其固定设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导轨,其竖立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开口四周;压合板,其活动式套设于所述导轨上;吸附结构,其固定于所述压合板的下表面;顶承板,其固定于所述所述导轨顶端;压合汽缸,其固定于所述顶承板上,所述压合汽缸的推杆与所述压合板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支架,其跨设于流水线的传送带两侧,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位置开设有开
口;
滑轨,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设于所述开口的外侧;
位移汽缸,其套设于所述滑轨上;
托板,其固定于所述位移汽缸的上方,所述托板上放置产品;
光电感应器,其固定设于所述托板的一端;
限位感应器,其固定设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
导轨,其竖立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开口四周;
压合板,其活动式套设于所述导轨上;
吸附结构,其固定于所述压合板的下表面;
顶承板,其固定于所述所述导轨顶端;
压合汽缸,其固定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治祥李华雄
申请(专利权)人: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