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接收件以及动力传递装置、感光元件、显影单元、鼓单元和处理盒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50516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5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处理盒、显影单元,以及适用于处理盒的感光元件和鼓单元,尤其涉及一种接收动力的动力接收件和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接收件包括支撑杆、以及从支撑杆上突出的至少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第一突出部的突起高度大于第二突出部的突起高度,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在与动力输出件的结合和脱离过程中均不会偏摆,包括所述动力接收件的鼓单元或者处理盒均能够有效保证位于其中的感光鼓沿其轴线均匀旋转,还可以有效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所述动力接收件从感光鼓中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处理盒、显影单元,以及适用于处理盒的感光元件和鼓单元,所述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中,尤其涉及一种接收动力的动力接收件和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包括激光打印机、复印机等,处理盒被安装于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中,并由处理盒中的动力接收件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中接收动力,通过驱动处理盒中相应的装置运转,从而完成成像过程。 通常,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厂家会将感光元件以及与感光元件作用的处理装置例如显影装置、充电装置和清洁装置整体装配在处理盒中;或者事先将充电装置和清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与感光元件整体装配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中,将显影装置单独装配在处理盒中;在上述第一种处理盒中,所述动力接收件通常设置在感光元件的一个末端,在上述第二种处理盒中,所述动力接收件通常设置在显影装置的一个末端。此两种处理盒,以动力接收件设置在感光元件一个末端的处理盒居多,因此,以此种处理盒为例进行介绍,并在下文中将“感光元件”简称为“感光鼓”,“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简称为“主组件”。 现有技术中,所述动力接收件通常有三种,因此,感光鼓从主组件中接收驱动力的方式通常也有三种,分别为: 第一种动力接收件是驱动齿轮,即在感光鼓的一个末端设置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与主组件中的动力输出齿轮结合,以接收驱动力,然而,此种方式存在感光鼓旋转不均匀的缺陷; 第二种动力接收件是一种具有扭曲三角形突起的装置,在主组件中相应地设置有与所述扭曲三角形突起配合的凹槽,通过打开和关闭主组件的盖门,使所述凹槽水平移动,从而实现所述突起与凹槽的结合和分离,虽然此种方式可保证感光鼓沿其轴线均匀旋转,但需要在主组件上设置一种机构,以保证在打开和关闭主组件盖门时,所述凹槽能够沿着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水平移动; 第三种动力接收件是一种具有万向节结构的装置,在主组件中相应地也设置有动力输出件,通过将此种动力接收件的一个末端设置成圆球形,并在感光鼓的相应位置设置接纳该圆 球形的机构,使得该动力接收件能够在感光鼓的径向任意摆动,从而实现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的结合和分离,采用此种动力接收件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不需要在主组件上设置能使动力输出件沿感光鼓旋转轴线水平移动的机构,如上所述,由于该动力接收件的一个末端为圆球形,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着动力接收件从感光鼓中脱落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接收件以及具有动力传递装置、感光元件、显影单元、鼓单元和处理盒,不仅可保证感光鼓沿其轴线均匀旋转,还可以有效防止运输过程中动力接收件从感光鼓中脱落。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动力接收件,包括支撑杆、以及从支撑杆上突出的至少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突起高度大于第二突出部的突起高度,且所述支撑杆具有轴线L1,所述第一突出部还包括位于第一突出部上用于接收动力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的最高点与其最低点之间的连线相对于与轴线L1垂直的任意平面倾斜。 所述第一突出部还包括位于第一突出部上的至少第二表面、第三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的连接曲面,所述第二表面、第三表面、连接曲面均与第一表面邻接;沿支撑杆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二表面被分成多段;所述第三表面为沿支撑杆旋转方向延伸的弧面。 所述第一表面为平面或曲面;所述支撑杆的横截面所在的外接圆直径不大于6mm。 至少所述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其中之一从支撑杆的一个末端面或侧面突出。 优选的,所述动力接收件还包括与支撑杆连接的支撑台,所述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从支撑台上突出。 为使所述动力接收件能够与动力输出件顺利脱离,所述动力接收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突出部连接的转动部、与所述转动块连接的连接部、位于所述转动部上的第一通孔以及位于所述连接部上的第二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线L2与轴线L1相互垂直;且所述动力接收件还包括旋转轴、位于支撑杆上的第三通孔以及用于容纳所述转动部的槽,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线L3与轴线L1垂直,且所述旋转轴穿过第三通孔以及第一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接收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台上的第四孔,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挂接在第四孔上,另一端挂接在第二孔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拉簧。 具有所述动力接收件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凸缘圆筒、顶盖、第二弹性件、动力传递件以及动力接收部,所述顶盖位于凸缘圆筒顶端,且顶盖上开有第五通孔;所述动力接收部从 凸缘圆筒内壁上沿凸缘圆筒径向向内突出;所述动力接收件包括支撑杆、以及从支撑杆上突出的至少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所述支撑杆穿过第五通孔,并伸入凸缘圆筒内;所述动力传递件位于支撑杆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套在支撑杆表面,且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挂接在顶盖上,另一端挂接在所述动力传递件上;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突起高度大于第二突出部的突起高度。 优选的,所述顶盖与凸缘圆筒一体成型;同时,所述凸缘圆筒侧面设置有允许所述销钉通过的至少一个第六通孔。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凸缘圆筒、顶盖、第二弹性件、动力接收件、动力传递件以及动力接收部,所述顶盖位于凸缘圆筒顶端,且顶盖上开有第五通孔;所述动力接收部从凸缘圆筒内壁上沿凸缘圆筒径向向内突出;所述动力接收件包括支撑杆、以及从支撑杆上突出的至少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所述支撑杆穿过第五通孔,并伸入凸缘圆筒内;所述动力传递件位于支撑杆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套在支撑杆表面,且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挂接在顶盖上,另一端挂接在所述动力传递件上;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还包括中盖、底盖以及第三弹性件;所述底盖固定连接于凸缘圆筒底端;所述中盖与动力接收部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中盖抵接,另一端与底盖抵接;所述支撑杆上远离突出部的末端与中盖抵接;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突起高度大于第二突出部的突起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弹力大于第二弹性件的弹力。 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件为扭簧。 本技术还涉及具有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还包括感光圆筒,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固定在感光圆筒的一个末端。 为使所述动力接收件能够与动力输出件顺利脱离,本技术提供另一种实施例,即所述感光元件还包括固定在感光元件中的增重部件,所述增重部件可以固定在感光圆筒内,也可以固定在动力传递装置内,或者固定在位于感光圆筒另一个末端的端盖上。 本技术还涉及具有所述感光元件的鼓单元,所述鼓单元还包括鼓框架,所述感光元件可拆卸地安装在鼓框架上。 本技术还涉及具有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还包括显影辊,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设置在显影辊的一个纵向末端。 本技术还涉及具有所述鼓单元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还包括与所述鼓单元作用的处理装置。 如上所述,由于所述动力接收件中的第一突出部的突起高度大于第二突出部的突起高度,因此,本技术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在与动力输出件的结合和脱离过程中均不会偏摆,包括 所述动力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动力接收件,包括支撑杆、以及从支撑杆上突出的至少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突起高度大于第二突出部的突起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接收件,包括支撑杆、以及从支撑杆上突出的至少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其特征
在于,
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突起高度大于第二突出部的突起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具有轴线L1,所述第一突
出部还包括位于第一突出部上用于接收动力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的最高点与其最低点之间
的连线相对于与轴线L1垂直的任意平面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还包括位于第一突出部
上的至少第二表面、第三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的连接曲面,所述第二表面、
第三表面、连接曲面均与第一表面邻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其特征在于,沿支撑杆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二表面被
分成多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表面为沿支撑杆旋转方向延伸
的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为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为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突出部还包括用于接收动力的
第四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突出部还包括至少第五表面,
所述第五表面与第四表面邻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表面为沿支撑杆旋转方向延
伸的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横截面所在的外接圆直
径不大于6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
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其中之一从支撑杆的一个末端面上突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
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其中之一从支撑杆的侧面突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
件还包括与支撑杆连接的支撑台,所述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从支撑台上突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突
出部连接的转动部、与所述转动块连接的连接部、位于所述转动部上的第一通孔以及位于所

\t述连接部上的第二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线L2与轴线L1相互垂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件还包括旋转轴、位于
支撑杆上的第三通孔以及用于容纳所述转动部的槽,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线L3与轴线L1垂
直,且所述旋转轴穿过第三通孔以及第一通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以
及位于所述支撑台上的第四孔,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挂接在第四孔上,另一端挂接在第二孔
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拉簧。
19.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凸缘圆筒、顶盖、第二弹性件、动力接收件、动力传递件以及动力
接收部,
所述顶盖位于凸缘圆筒顶端,且顶盖上开有第五通孔;
所述动力接收部从凸缘圆筒内壁上沿凸缘圆筒径向向内突出;
所述动力接收件包括支撑杆、以及从支撑杆上突出的至少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
所述支撑杆穿过第五通孔,并伸入凸缘圆筒内;
所述动力传递件位于支撑杆上;
所述第二弹性件套在支撑杆表面,且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均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鑫威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