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振洲专利>正文

一种车辆抗冲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441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抗冲击装置,它由固定在车架上的支座和穿在支座上的两个支杆组成。两个支杆上分别套装有压簧和顶簧,当压簧受冲击被压缩时,会击发原处于压缩状态的顶簧弹出,从而使车辆受到的冲击减弱,保护了车辆及车内人员的安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配置,尤其是一种车辆抗冲击装置。汽车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被广泛的使用。但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于汽车速度快,强大的冲击使车架变形,破坏车内机器,并且伤及车内人员。这就使车辆寿命大受影响,同时还危及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抵抗冲击的装置,以减少车辆所受损坏。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车辆抗冲击装置固定在车架上的支座穿有两个固定有冲击盘的支杆,冲击盘与支座之间有套装在支杆上的弹簧,一个支杆上为处于压缩状态的顶簧,并且由该支杆上的拉钩拉紧挂在可转动的挂钩上,另一个支杆上为处于正常状态的压簧,并且该支杆上有可使挂钩转动与拉钩脱开的拨块。套装在处于正常状态的压簧的支杆上的拨块到挂钩上被拨块作用处的距离大于正常状态压簧长度的三分之一。采用上述结构后当车辆受到冲击时,冲击作用于套装有压簧的支杆上的冲击盘,压簧被压缩冲击被减弱。冲击盘和支杆向后运动到一定位置时,支杆上的拨块作用于挂钩使挂钩转动与另一支杆的拉钩脱开。这时套装在支杆上的压缩的顶簧带动冲击盘弹出,进一步减弱冲击,从而避免了车架承受巨大冲击。本装置可安装在车辆的前部及后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车辆抗冲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支座10固定在车架1上,套装有压簧2和顶簧5的支杆4和支杆6穿在支座10上,两支杆上固定有冲击盘3。支杆6上的拉钩挂在挂钩8上,且挂钩8可绕轴7转动,支杆4上的拨块9到挂钩8的距离为压簧2长度的二分之一。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抗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在车架上的支座穿有两个固定有冲击盘的支杆,冲击盘与支座之间有套装在支杆上的弹簧,一个支杆上为处于压缩状态的顶簧,并且由该支杆上的拉钩拉紧挂在可转动的挂钩上,另一个支杆上为处于正常状态的压簧,并且该支杆上有可使挂钩转动与拉钩脱开的拨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抗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套装在处于正常状态的压簧的支杆上的拨块到挂钩上被拨块作用处的距离大于正常状态压簧长度的三分之一。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抗冲击装置,它由固定在车架上的支座和穿在支座上的两个支杆组成。两个支杆上分别套装有压簧和顶簧,当压簧受冲击被压缩时,会击发原处于压缩状态的顶簧弹出,从而使车辆受到的冲击减弱,保护了车辆及车内人员的安全。文档编号B60R19/00GK2347823SQ98250990公开日1999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何振洲 申请人:何振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抗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在车架上的支座穿有两个固定有冲击盘的支杆,冲击盘与支座之间有套装在支杆上的弹簧,一个支杆上为处于压缩状态的顶簧,并且由该支杆上的拉钩拉紧挂在可转动的挂钩上,另一个支杆上为处于正常状态的压簧,并且该支杆上有可使挂钩转动与拉钩脱开的拨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洲
申请(专利权)人:何振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