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3829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具有此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电极层及软性电路板,该触控电极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该软性电路板与该触控电极层电性连接,该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及非触控区,该非触控区位于该触控区的外侧,该触控电极层对应该非触控区设置有第一凹槽,该软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收容槽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在基板上开设收容软性电路板或遮光层的凹槽,降低面板厚度,减小段差,达到实现全平面触控面板的目的,并且可有效防止在贴合时产生气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具有此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如今,触控显示装置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家庭、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及个人电子相关产品等。触控面板(Touch Panel)通常被配置在行动装置、照相机、掌上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液晶显示屏幕前方使用,以便增进装置的操控及讯号输入的便利性。然而,采用光学胶进行触控显示装置或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贴合时,显示面板、触控面板、或盖板的遮光油墨层或软性电路板等组件的存在,导致显示面板、触控面板、或盖板的表面存在台阶,致使贴合时出现空隙而易存留气体,引起触控显示装置或触控显示面板边缘可能有气泡存在,影响触控显示装置或触控显示面板的外观,难以满足客户对触控显示装置或触控显示面板外观质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触控显示装置或触控显示面板在贴合时由于段差过大所引起的面板内残留气泡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改善贴合气泡问题的触控面板。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前述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基板、触控电极层及软性电路板,该触控电极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该软性电路板与该触控电极层电性连接,该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及非触控区,该非触控区位于该触控区的外侧,该触控电极层对应该非触控区设置有收容槽,该软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收容槽中。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该触控面板与该显示面板层叠设置,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电极层及软性电路板,该触控电极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该软性电路板与该触控电极层电性连接,该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及非触控区,该非触控区位于该触控区的外侧,该触控电极层对应该非触控区设置有收容槽,该软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收容槽中。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基板,在该基板上定义触控区及与该触控区相接的非触控区;在该基板的非触控区制作凹槽;将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基板上,并将该触控电极层与该凹槽对应的部分收容于该基板的凹槽内,使得该触控电极层形成收容槽;将软性电路板与该触控电极层电连接,使得该软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触控电极层中的该收容槽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触控面板及具有此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在基板上开设收容软性电路板或遮光层的凹槽,降低面板厚度,减小段差,达到实现全平面触控面板的目的,并且可有效防止在贴合时产生气泡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一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一方向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IV-IV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触控电极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一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一方向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VIIII-VIIII所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一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一方向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XIII-XIII所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到图1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触控显示面板10、20、30触控面板11、21、31显示面板12、22、32光学胶层13、23、33触控区14、24、34、41非触控区15、25、35、42基板111、211、311、40触控电极层112、212、312软性电路板113、213、313遮光层114、214、314盖板215、315第一凹槽1111、2111、3111第二凹槽1112收容腔1141、2141、3141收容槽1121、2121、3121容置槽2151、3151凹槽43触控导电线路1122外围布线结构1123第一感测串列1122a第二感测串列1122b第三方向D3第四方向D4多条导线1123a金手指1123b、2123b、3123b子基板410保护层5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显示面板10包括触控面板11及显示面板12。该触控面板11设置于该显示面板12上方,并与该显示面板12层叠设置。该触控面板11与该显示面板12可以通过如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水胶等贴合固定。本实施方式中,该触控面板11是通过光学胶层13与该显示面板12贴合固定的。该显示面板12可为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等。请同时参阅图2、图3及图4,图2是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沿第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沿IV-IV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触控面板11包括一触控区14及一非触控区15。该触控区14为一矩形区域,设置于该触控面板11的中央位置。该非触控区15为一环形框状,该非触控区15位于该触控区14外侧,并围绕该触控区14,该非触控区15为该触控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域。该触控面板11包括基板111、触控电极层112、软性电路板113、及遮光层114。该触控电极层112设置于该基板111上,该软性电路板113位于该触控电极层112远离该基板111的一侧,并与该软性电路板113电性连接,该遮光层114位于该基板111与该触控电极层112之间。该基板111为一矩形板,该基板111包括第一凹槽1111及第二凹槽1112,该第一凹槽1111及该第二凹槽1112均位于该基板111靠近该触控电极层112的一侧。该第一凹槽1111对应设置于该非触控区15,该第一凹槽1111的位置与该软性电路板113的位置相对应设置,用于收容部分的该触控电极层112及该遮光层114。该第二凹槽1112对应该非触控区15设置,从平面上看,该第二凹槽1112围绕该触控区14成一个“口”字形,该第一凹槽1111自该第二凹槽1112的底面进一步向远离该触控电极层112的一侧凹陷形成。该第一凹槽1111的深度大于该第二凹槽1112的深度。本实施方式中,该基板111可以为透光(如玻璃、石英、或类似物)的刚性无机材质,亦可为透光的塑胶、橡胶、聚酯、或聚碳酸酯等可挠性有机材质。该遮光层114位于该基板111与该触控电极层112之间,该遮光层114设置于该非触控区15,并与该第一凹槽1111及该第二凹槽1112的形状相对应成一“口”字形的环状,该遮光层1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5/201410611368.html" title="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基板、触控电极层及软性电路板,该触控电极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该软性电路板与该触控电极层电性连接,该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及非触控区,该非触控区位于该触控区的外侧,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电极层对应该非触控区设置有收容槽,该软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收容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基板、触控电极层及软性电路板,该触控电极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该软性电路板与该触控电极层电性连接,该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及非触控区,该非触控区位于该触控区的外侧,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电极层对应该非触控区设置有收容槽,该软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收容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软性电路板的厚度与该第一凹槽的深度相等,使得该软性电路板被收容于该第一凹槽后,该软性电路板远离该基板一侧的表面与该触控电极层的远离该基板一侧的表面平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包括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设置于该非触控区中,该第一凹槽的位置与该收容槽的位置相对应,该触控电极层部分收容于该第一凹槽内,该触控电极层的收容于该第一凹槽内的部分位于该基板及该软性电路板之间,该触控电极层的收容于该第一凹槽内的部分与该触控电极层的未被收容于该第一凹槽内的部分共同形成该收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还包括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设置于该非触控区中,从平面上看,该第二凹槽围绕该触控区成一“口”字形,该第一凹槽自该第二凹槽的底面向远离该触控电极层的一侧凹陷形成;该触控面板包括对应该非触控区设置的遮光层,该遮光层至少部分收容于该第二凹槽与该第三凹槽中,且该遮光层位于该触控电极层与该基板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该第二凹槽的深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电极层包括对应触控区设置的触控导电线路及对应非触控区设置的外围布线结构,该软性电路板通过该外围布线结构与该触控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一凹槽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君怡
申请(专利权)人: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