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冰雪层钻进的热熔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3326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0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冰雪层钻进的热熔钻头,包括有壳体、两个四通分流器、水泵和动力机,其中壳体上绕设有第一热循环管、第二热循环管和第三热循环管,第一热循环管绕设在壳体的上部,第二热循环管绕设在壳体的中部,第三热循环管绕设在壳体的下部,第一四通分流器的一端连通有高温液体输入管,第一四通分流器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有第一高温液体输出管、第二高温液体输出管和第三高温液体输出管,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热熔钻头为热水钻进行开孔钻进,并抽取了融化的水作为热水钻的原料,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熔钻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冰雪层钻进的热熔钻头
技术介绍
目前,热熔钻进是南极冰层热力钻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极冰层进行的热水钻进是通过用热水将冰熔化的方式进行钻进。在钻进过程中同时会将融化的水抽出来以增加热能利用率。但是在表层钻进过程中,地表的疏松和裂隙会导致热水钻的热水发生漏失。同时,在传统的热水钻过程中,需要预备大量的水来制备热水,非常不便。寻常的开孔作业都是通过机械钻,但是在南极表层的疏松冰层中,采用机械钻进时能量消耗大且能量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热水钻在进行钻进过程中热水容易漏失而导致的能量消耗比较大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用于冰雪层钻进的热熔钻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冰雪层钻进的热熔钻头包括有壳体、两个四通分流器、水泵和动力机,其中壳体上绕设有第一热循环管、第二热循环管和第三热循环管,第一热循环管绕设在壳体的上部,第二热循环管绕设在壳体的中部,第三热循环管绕设在壳体的下部,第一四通分流器的一端连通有高温液体输入管,第一四通分流器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有第一高温液体输出管、第二高温液体输出管和第三高温液体输出管,其中第一高温液体输出管的出口端与第一热循环管相连通,第二高温液体输出管的出口端与第二热循环管相连通,第三高温液体输出管的出口端与第三热循环管相连通,第三热循环管的下端连接有输液管,输液管的下端与设在壳体底部的回流箱连接,第二四通分流器的一端连通有高温液体输出管,第二四通分流器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有第一高温液体回流管、第二高温液体回流管和第三高温液体回流管,其中第一高温液体回流管的进口端与第一热循环管相连通,第二高温液体回流管的进口端与第二热循环管相连通,第三高温液体回流管的进口端与壳体底部的回流箱相连通,第一四通分流器和第二四通分流器之间形成有三条高温液体循环管路,第一条高温液体循环管路为第一高温液体输出管、第一热循环管和第一高温液体回流管所形成的循环管路,第二条高温液体循环管路为第二高温液体输出管、第二热循环管和第二高温液体回流管所形成的循环管路,第三条高温液体循环管路为第三高温液体输出管、第三热循环管、输液管、回流箱和第三高温液体回流管所形成的循环管路,壳体内设有数道支撑架,水泵和动力机设在壳体的内腔中并穿设在支撑架上,动力机连接在水泵的下端,水泵的顶端连通有溶化水输出管,壳体的顶端设有顶盖,顶盖上设有防护罩,壳体的底部设有钻头保护罩。第一热循环管、第二热循环管和第三热循环管为铜管。顶盖设在支撑座上,支撑座为台阶型。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钻头进行工作时,高温液体从高温液体输入管流入第一四通分流器,高温液体从第一四通分流器将分成三股:第一股高温液体从第一高温液体输出管、第一热循环管和第一高温液体回流管回流到第二四通分流器内,第二股高温液体从第二高温液体输出管、第二热循环管和第二高温液体回流管回流到第二四通分流器内,第三股高温液体从第三高温液体输出管、第三热循环管、输液管、回流箱和第三高温液体回流管回流到第二四通分流器内,三股高温液体将在第二四通分流器内合流并从高温液体输出管流出。在这一过程中,高温液体将会加热第一热循环管、第二热循环管、第三热循环管、壳体、回流箱和钻头保护罩;而第一热循环管、第二热循环管、第三热循环管、回流箱和钻头保护罩的高温将熔化外部的冰雪。冰雪融化后所得的水将在动力机、水泵的作用下,从融化水输出管流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专利主要利用高温液体流经三条热循环管和壳体底部回流箱时会加热传热到外部,并因此融化钻进部位的冰雪。冰雪融化的水被融化水输出管,水泵、动力机组成的抽水系统抽出,并作为冰层的热水钻所需的原料储备。由于采用了热熔钻头为热水钻进行开孔钻进,并抽取了融化的水作为热水钻的原料,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壳体  2、水泵  3、动力机  4、第一四通分流器5、第二四通分流器  6、第一热循环管  7、第二热循环管8、第三热循环管  9、高温液体输入管  10、第一高温液体输出管11、第二高温液体输出管  12、第三高温液体输出管  13、输液管14、回流箱  15、高温液体输出管  20、第一高温液体回流管21、第二高温液体回流管  22、第三高温液体回流管  23、支撑架24、溶化水输出管  25、顶盖  26、防护罩  27、钻头保护罩28、支撑座。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冰雪层钻进的热熔钻头包括有壳体1、两个四通分流器、水泵2和动力机3,其中壳体1上绕设有第一热循环管6、第二热循环管7和第三热循环管8,第一热循环管6绕设在壳体1的上部,第二热循环管7绕设在壳体1的中部,第三热循环管8绕设在壳体1的下部,第一四通分流器4的一端连通有高温液体输入管9,第一四通分流器4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有第一高温液体输出管10、第二高温液体输出管11和第三高温液体输出管12,其中第一高温液体输出管10的出口端与第一热循环管6相连通,第二高温液体输出管11的出口端与第二热循环管7相连通,第三高温液体输出管12的出口端与第三热循环管8相连通,第三热循环管8的下端连接有输液管13,输液管13的下端与设在壳体1底部的回流箱14连接,第二四通分流器5的一端连通有高温液体输出管15,第二四通分流器5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有第一高温液体回流管20、第二高温液体回流管21和第三高温液体回流管22,其中第一高温液体回流管20的进口端与第一热循环管6相连通,第二高温液体回流管21的进口端与第二热循环管7相连通,第三高温液体回流管22的进口端与壳体1底部的回流箱14相连通,第一四通分流器4和第二四通分流器5之间形成有三条高温液体循环管路,第一条高温液体循环管路为第一高温液体输出管10、第一热循环管6和第一高温液体回流管20所形成的循环管路,第二条高温液体循环管路为第二高温液体输出管11、第二热循环管7和第二高温液体回流管21所形成的循环管路,第三条高温液体循环管路为第三高温液体输出管12、第三热循环管8、输液管13、回流箱14和第三高温液体回流管22所形成的循环管路,壳体1内设有三道支撑架23,水泵2和动力机3设在壳体1的内腔中并穿设在支撑架23上,动力机3连接在水泵2的下端,水泵2的顶端连通有溶化水输出管24,壳体1的顶端设有顶盖25,顶盖25上设有防护罩26,壳体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冰雪层钻进的热熔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两个四通分流器、水泵和动力机,其中壳体上绕设有第一热循环管、第二热循环管和第三热循环管,第一热循环管绕设在壳体的上部,第二热循环管绕设在壳体的中部,第三热循环管绕设在壳体的下部,第一四通分流器的一端连通有高温液体输入管,第一四通分流器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有第一高温液体输出管、第二高温液体输出管和第三高温液体输出管,其中第一高温液体输出管的出口端与第一热循环管相连通,第二高温液体输出管的出口端与第二热循环管相连通,第三高温液体输出管的出口端与第三热循环管相连通,第三热循环管的下端连接有输液管,输液管的下端与设在壳体底部的回流箱连接,第二四通分流器的一端连通有高温液体输出管,第二四通分流器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有第一高温液体回流管、第二高温液体回流管和第三高温液体回流管,其中第一高温液体回流管的进口端与第一热循环管相连通,第二高温液体回流管的进口端与第二热循环管相连通,第三高温液体回流管的进口端与壳体底部的回流箱相连通,第一四通分流器和第二四通分流器之间形成有三条高温液体循环管路,第一条高温液体循环管路为第一高温液体输出管、第一热循环管和第一高温液体回流管所形成的循环管路,第二条高温液体循环管路为第二高温液体输出管、第二热循环管和第二高温液体回流管所形成的循环管路,第三条高温液体循环管路为第三高温液体输出管、第三热循环管、输液管、回流箱和第三高温液体回流管所形成的循环管路,壳体内设有数道支撑架,水泵和动力机设在壳体的内腔中并穿设在支撑架上,动力机连接在水泵的下端,水泵的顶端连通有溶化水输出管,壳体的顶端设有顶盖,顶盖上设有防护罩,壳体的底部设有钻头保护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冰雪层钻进的热熔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两个四通
分流器、水泵和动力机,其中壳体上绕设有第一热循环管、第二热循环管和第
三热循环管,第一热循环管绕设在壳体的上部,第二热循环管绕设在壳体的中
部,第三热循环管绕设在壳体的下部,第一四通分流器的一端连通有高温液体
输入管,第一四通分流器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有第一高温液体输出管、第二高温
液体输出管和第三高温液体输出管,其中第一高温液体输出管的出口端与第一
热循环管相连通,第二高温液体输出管的出口端与第二热循环管相连通,第三
高温液体输出管的出口端与第三热循环管相连通,第三热循环管的下端连接有
输液管,输液管的下端与设在壳体底部的回流箱连接,第二四通分流器的一端
连通有高温液体输出管,第二四通分流器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有第一高温液体回
流管、第二高温液体回流管和第三高温液体回流管,其中第一高温液体回流管
的进口端与第一热循环管相连通,第二高温液体回流管的进口端与第二热循环
管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如生帕维尔·达拉拉伊李院生刘博文曹品鲁郑治川张楠范晓鹏安春雷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