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生物材料
,是一种涉及新型材料组成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在进行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时可作为神经桥接管使用,并可以吸收及降解生物材料。
技术介绍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是一直困扰临床的一个难题。传统的修复方法如外膜缝合其疗效优良率仅为50%,在创伤外科领域,神经损伤修复是靠神经端端缝合,但由于周围神经是混合神经,而且目前还缺乏在手术中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辨别神经断端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纤维的科学鉴别方法,及时应用精细的显微镜下缝合,也难以避免在神经端端缝合后,因感觉、运动神经纤维的错向对接,而影响神经缝合的疗效,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在神经断端间留2~3mm的间隙,由于神经的趋化作用,有利于使近端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分别与远端相应神经纤维对接,从而提高神经修复效果。羧甲基几丁质是甲壳素脱乙酰化的产物,大量的相关研究证明羧甲基几丁质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吸收以及无毒副作用的天然多糖,与聚乙烯醇混合溶液与胶原蛋白后形成一种新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羧甲基几丁质复合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其主要特征为以羧甲基几丁质和聚乙烯醇混合溶液,再与胶原蛋白溶液共混成复合溶液,经冻融固化而成,可替代传统的神经缝接方法,在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时用于小距离神经缺损的套接。 a.制备酸性条件下的浓度为1.5‑2.5%(w/v)的羧甲基几丁质溶液; b.将聚乙烯醇溶于热的注射用水中,充分搅拌,静置除去气泡,最终制备聚乙烯醇溶液浓度为10‑20%(m/v)。 c.羧甲基几丁质和聚乙烯醇,其比例为4/1‑1/4(m/m);混合溶液。 d.制备酸性条件下的浓度为1‑1.5%(w/v)的胶原蛋白溶液; e.制备羧甲基几丁质与聚乙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羧甲基几丁质复合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其主要特征为以羧甲基几丁质和聚乙烯醇混合溶液,再与胶原蛋白溶液共混成复合溶液,经冻融固化而成,可替代传统的神经缝接方法,在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时用于小距离神经缺损的套接。
a.制备酸性条件下的浓度为1.5-2.5%(w/v)的羧甲基几丁质溶液;
b.将聚乙烯醇溶于热的注射用水中,充分搅拌,静置除去气泡,最终制备聚乙烯醇溶液浓度为10-20%(m/v)。
c.羧甲基几丁质和聚乙烯醇,其比例为4/1-1/4(m/m);混合溶液。
d.制备酸性条件下的浓度为1-1.5%(w/v)的胶原蛋白溶液;
e.制备羧甲基几丁质与聚乙烯醇混合溶液-胶原蛋白溶液复合溶液:将上述胶原蛋白溶液与羧甲基几丁质和聚乙烯醇混合溶液按照体积比为5∶5、6∶4、7∶3或8∶2的比例混合成复合溶液,用超声波超声使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用高速离心机离心30min,脱泡;
f.制备神经导管:在无菌环境下,将上述羧甲基几丁质与聚乙烯醇混合溶液-胶原蛋白溶液复合溶液涂层在外径0.5-1.6mm的模具上,涂层均匀后,在0.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固化,然后用酒精脱水,注射用水洗涤,在30~40℃下烘至半干燥状态,然后重复上述涂层、固化、脱水、洗涤和烘干过程,直至导管壁厚达到150-200μm,然后将带模具的多层导管在注射用水中浸泡5min,脱模,用注射用水洗涤,自然晾干,包装后灭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羧甲基几丁质复合神经导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羧甲基几丁质溶液:取新鲜蟹壳,去除头、脚和尾,用清水洗净,分别用5%HCl和10%的NaOH浸泡去除钙和蛋白,洗至中性,烘干,磨粉得到粉末几丁质,取粉末几丁质在50%的NaOH溶液中100℃以上脱乙酰反应24h以上,然后中和,用注射用水洗涤至中性,酒精脱水,最后真空干燥得脱乙酰度为85-95%的羧甲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