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
技术介绍
:水稻插秧机的专利技术很多,但是因多种原因基本上都未能上市。目前,农村中使用的水稻插秧机以日本产的机械为主,国产机较少,但进口机械售价高,又不能合理密植,对秧盘要求严格,如秧苗高度超过25公分就不能插,对土质要求高,如对稀泥田块不能插。事实上,在农田上种植水稻的农民,还是以手工劳动为主。因此,多年来的费工、费时、费力的劳作方式仍然在农村中随处可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稻秧栽插机,这种稻秧栽插机由秧船及其底部的开沟培土装置、秧苗分插装置、扶苗装置、施肥装置、秧箱横向移动装置、纵向送秧装置构成。采用稻秧栽插机,可使秧苗的栽插行距限定为21公分,株距在10-20公分间,秧苗高度在15-30公分间都可栽插。由于稻秧栽插机的结构简单,重量轻,加工、维修费用低,操作方便,秧苗的栽插速度,操作成本低;栽插质量高,秧苗栽插的深度一致,秧苗的直立性好,可抗倒伏,合理密植性高,所以产量提高。稻秧栽插机在插秧的同时可均匀施肥,使秧苗不会产生肥害,不会产生水肥流失,所以对环境保护有益。本技术是这样实施的:稻秧栽插机由秧船及其底部的 ...
【技术保护点】
稻秧裁插机由秧箱纵向、横向移动装置、插秧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稻秧栽插机是设在秧船(5)上的一个矩形框架,框架上设牵引架,矩形框架后方的支架上设三根分插轴(20),每根分插轴(20)上设一组分插器(2),秧船(5)与矩形框架相连接处的矩形框架内,设扶秧器(6),矩形框架的前框内设有一排三个施肥箱(7),稻秧栽插机秧船(5)的的底面前方上设有一排均匀设置的三个施肥压沟管,在底面后方设一排均匀设置的六个插秧压沟管,压沟管(37)是一支矩形截面的管子,在矩形管长度的1/2-1/3处,取掉上、下方的管壁,在保留下的两侧的管壁头端挖出两个向外翻出的翼片(38),在翼片(38)的内侧焊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稻秧栽插机由秧箱纵向、横向移动装置、插秧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稻秧栽插机是设在秧船(5)上的一个矩形框架,框架上设牵引架,矩形框架后方的支架上设三根分插轴(20),每根分插轴(20)上设一组分插器(2),秧船(5)与矩形框架相连接处的矩形框架内,设扶秧器(6),矩形框架的前框内设有一排三个施肥箱(7),稻秧栽插机秧船(5)的的底面前方上设有一排均匀设置的三个施肥压沟管,在底面后方设一排均匀设置的六个插秧压沟管,压沟管(37)是一支矩形截面的管子,在矩形管长度的1/2-1/3处,取掉上、下方的管壁,在保留下的两侧的管壁头端挖出两个向外翻出的翼片(38),在翼片(38)的内侧焊接一根支杆(39),此支杆(39)的另一端固定在管壁上,在秧船(5)的上面设一个矩形框架,框架的上框前方边沿处固定一根角钢,角钢的槽口向外,在此角钢上均匀地设置六个秧门(13),在角钢背面固定一根矩形长管,在长管的上面均匀设置三个滚轮,作为下滑道(12),在矩形框架上面的前边沿上设两根支杆,支杆顶端固定一根横板条,板条上均分设两个滚轮,作为上滑道(11),秧箱(1)通过其背面上设的纵向送秧轴(15)上的两根触杆(14)与设在矩形框架上方的宽螺纹螺杆(23)两端的触杆(18)可相互触及,纵向送秧轴(15)上设有自行车飞子,此飞子与棘齿送秧轴(17)上的链轮相连接,秧箱(1)的下方设有12个棘轮槽(19),,秧箱(1)背面下方框架上固定的棘齿送秧轴(17)上的12个棘轮的轮边应穿过棘轮槽(19),穿过棘齿槽(19)的棘轮齿峰高约1.2公分,在矩形框架的后面设主动轴(16),主动轴(16)上设链轮与设在矩形框架内的宽纹螺杆(23)上的链轮相连接,而螺杆(23)上的另一个链轮与变速轴(21)上的链轮相连接,这个变速轴(21)上的链轮是与拖拉机的输出链轮相连接的,主动轴(16)设在矩形框架的后部,主动轴的两端设有两块推板(24),推板(24)下端设有滚轮,在推板(24)下方设扶秧器(6),扶秧器(6)上滑销板(25)的端头处设触杆,滑销板(25)的下端连接一根扶苗杆(4),扶苗杆(4)是∏形的,滑销板(25)的下端插在扶秧器(6)的滑道中,扶秧器(6)固定在矩形框架两侧与秧船(5)相近处,扶秧器(6)前端内壁上设有一根弹簧(8),弹簧(8)又与∏形扶秧杆(4)的端头相连接,在矩形框架的后上边沿向下倾斜30°角设有支架,支架上分设三根分插轴(20),每根分插轴(20)上...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