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0365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在变速箱中的齿轮等旋转支承部中使用的轴承装置。轴承装置具有:在内圈与外圈之间配设有多个滚动体的滚动轴承;和具有与外圈的外周面嵌合的圆形孔部的固定板。在外圈的外周部上形成有卡定槽,在固定板的内周部上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定突起部。通过使前端部为直线形状的卡定突起部与卡定槽卡合,而以能够相对旋转且不分离的状态将固定板相对于滚动轴承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装置
本技术涉及使用在旋转支承部中的轴承装置。
技术介绍
图11所示的以往构造的轴承装置具有:在内圈I与外圈2之间配设有多个滚动体3的滚动轴承4 ;和固定板5,在外圈2的外周面的轴向端部上设有小径层差部7,在该小径层差部7中嵌合有固定板5的圆形孔部10。固定板5的使圆形孔部10的周缘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卡定部6与形成在小径层差部7上的卡定槽8卡定。由此,相对于滚动轴承4而使固定板5以不分离的状态结合。 作为这种使固定板5与滚动轴承4结合的方法,而能够在使固定板5与外圈2的小径层差部7组合的状态下,通过压溃加工使固定板5的圆形孔部10的周缘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而使卡定部6与卡定槽8卡定。 专利文献1:102004031830号德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 卡定突起部在与外圈之间具有径向以及轴向的缝隙,而允许固定板与外圈的相对旋转,同时维持稳定的组装状态。但是,根据固定板与外圈之间的偏心或倾斜,卡定突起部所抵接的部分成为角部,担心该角部会出现缺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装置,具有:在内圈与外圈之间配设有多个滚动体的滚动轴承;和具有与外圈的外周面嵌合的圆形孔部的固定板,该轴承装置通过固定板将滚动轴承固定在外壳上,其特征在于,在外圈的端部外周部上设有供固定板嵌合的小径层差部,在小径层差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卡定槽,在圆形孔部的内周部上设有至少3处的切缺部,在切缺部上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定突起部,卡定突起部与卡定槽卡定,卡定突起部的内径侧前端部的至少周向中央部,即使在外圈和固定板处于偏心状态或者倾斜的状态下,从轴向观察也与卡定槽重叠。 而且,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内径侧前端部以直线形状形成。 而且,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内径侧前端部以凸形状形成。 而且,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内径侧前端部以凹形状形成。 根据本技术的轴承装置,提供一种为不分离构造且能够相对旋转的轴承装置,该轴承装置即使在外圈与固定板偏心或者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卡定突起部与卡定槽的重叠量,防止卡定突起部出现缺口。 【附图说明】 图1(a)是第I实施方式的轴承装置的后视图。 图1(b)是沿图1(a)的1-1线的剖视图。 图1 (C)是图1 (b)的II部放大图O 图2(a)是第I实施方式的固定板的后视图。 图2 (b)是图2 (a)的III部放大图。 图3是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卡定突起部和卡定槽的重叠状态的图。 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固定板的卡定突起部的放大图。 图5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卡定突起部和卡定槽的重叠状态的图。 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固定板的卡定突起部的放大图。 图7是第4实施方式的固定板的卡定突起部的放大图。 图8是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卡定突起部和卡定槽的重叠状态的图。 图9是第5实施方式的固定板的卡定突起部的放大图。 图10是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卡定突起部和卡定槽的重叠状态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以往的轴承装置的要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I实施方式) 图1?3表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轴承装置。本实施方式的轴承装置9例如作为用于变速箱中的齿轮等旋转支承部中的轴承装置来使用,与以往构造的图11同样地具有:在内圈I与外圈2之间配设有多个滚动体3的滚动轴承4 ;和将滚动轴承4固定在外壳(未图示)上的固定板5。此外,本技术中,主要是固定板5的构造与以往构造不同,由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固定板5和外圈2为中心来进行说明(省略内圈1、滚动体3等的图不)。 在外圈2的轴向的端部外周部上形成有供固定板5嵌合的小径层差部7,在小径层差部7的外周面的靠轴向内侧的部分上,沿着周向全周而形成有卡定槽8。 固定板5在中央具有圆形孔部10,并且,呈外形为大致三角形的凸缘状,在三角形状的3个顶点侧形成有螺栓(未图示)的穿插孔12。在固定板5的圆形孔部10的内周部,沿圆周方向以等间隔设有3个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切缺部11。切缺部11的内径侧的面从轴向观察而以直线形状形成。在切缺部11上,以向径向内侧突出且与外圈2的小径层差部7的卡定槽8卡定的方式形成有卡定突起部6。 在将固定板5外插至外圈2的小径层差部7之后,通过前端部为大致矩形形状的冲头对切缺部11的缘部进行压溃加工(向轴向按压),由此,使卡定突起部6向径向内侧突出。由此,卡定突起部6中,被压溃加工的切缺部11的缘部的内壁面14从轴向观察而以直线形状成形,并且内径侧前端部13也以直线形状形成。另外,卡定突起部6的内径侧前端部13的中央部13a形成为,即使在外圈2和固定板5处于偏心状态或者倾斜的状态下,从轴向观察也与卡定槽8重叠。 如图3所示,即使在根据外圈2与固定板5之间的倾斜或偏心,而使卡定突起部6与外圈2的重叠量(阴影部分)减少的情况下,卡定突起部6的内径侧前端部13的中央部13a与外圈2的卡定槽8卡定,与小径层差部7的外周面7a相比位于内径侧。 因此,即使在外圈2与固定板5之间发生倾斜或偏心,卡定突起部6的中央部13a也能够确实地卡定,因此,能够防止在发生外力时卡定突起部6的角部出现缺口,并且,使固定板5不分离且能够相对旋转地安装在外圈2上。 (第2实施方式) 在图4、5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前端部具有凸形状的冲头来实施压溃加工,切缺部11的缘部的内壁面14形成为凹形状。形成卡定突起部6的中央部13a的切缺部11的缘部的壁部更多地向内径侧移动,因此,内径侧前端部13形成为中央部13a向内径侧伸出的凸形状。 卡定突起部6的中央部13a与外圈2的卡定槽8卡定,与小径层差部7的外周面7a相比位于内径侧。其他的构成以及作用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 (第3实施方式) 在图6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中,切缺部11的内径侧的面从轴向观察而以凸形状形成,使用前端部为大致矩形形状的冲头来实施压溃加工。因此,被压溃加工的切缺部11的缘部的内壁面14以直线形状形成。 形成卡定突起部6的中央部13a的壁部更多地向内径侧移动,内径侧前端部13以凸形状形成。其他的构成以及作用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 (第4实施方式) 在图7、8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中,使用前端部具有凹形状的冲头来实施压溃加工,切缺部11的缘部的内壁面14以凸形状形成。形成卡定突起部6的中央部13a的壁部以更少的量向内径侧移动,因此,内径侧前端部13形成为使中央部13a向外径侧凹陷的凹形状(圆弧状)。 卡定突起部6的内径侧前端部13的曲率半径比小径层差部7的外周面7a的曲率半径大。其他的构成以及作用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 (第5实施方式) 在图9、10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中,切缺部11的内径侧的面从轴向观察而以凹形状形成,使用前端部为大致矩形形状的冲头来实施压溃加工。因此,切缺部11的缘部的内壁面14以直线形状形成。 形成卡定突起部6的中央部13a的壁部以更少的量向内径侧移动,因此,内径侧前端部13以凹形状(圆弧状)形成。 卡定突起部6的内径侧前端部13的曲率半径与小径层差部7的外周面7a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其他的构成以及作用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装置,具有:在内圈与外圈之间配设有多个滚动体的滚动轴承;和具有与所述外圈的外周面嵌合的圆形孔部的固定板,该轴承装置通过所述固定板将所述滚动轴承固定在外壳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圈的端部外周部上设有供所述固定板嵌合的小径层差部,在所述小径层差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卡定槽,在所述圆形孔部的内周部上设有至少3处的切缺部,在所述切缺部上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定突起部,所述卡定突起部与所述卡定槽卡定,所述卡定突起部的内径侧前端部的至少周向中央部,即使在所述外圈和所述固定板处于偏心状态或者倾斜的状态下,从轴向观察也与所述卡定槽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2.12 JP 2014-0243431.一种轴承装置,具有:在内圈与外圈之间配设有多个滚动体的滚动轴承;和具有与所述外圈的外周面嵌合的圆形孔部的固定板,该轴承装置通过所述固定板将所述滚动轴承固定在外壳上,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圈的端部外周部上设有供所述固定板嵌合的小径层差部,在所述小径层差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卡定槽, 在所述圆形孔部的内周部上设有至少3处的切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桥丰日野原慎堀家拓也加藤木隆朗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