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热塑性材料的层和埋置在弹性体层中的针织织物的多-V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8625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6 13:14
多-V带(1),包括:由弹性体材料,优选EPDM,制成的主体(2)、纵向埋置在主体内的多个线状耐久插入件(3)、和整体地连接至主体(2)并且包括并排布置且与V形槽交替的多个V形肋(5)的接合部分(4)。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该带包括至少部分覆盖肋(5)的热塑性材料的层(8)、和针织织物(10)埋置在其中的弹性体材料的层(9)。弹性体材料的层(9)在热塑性材料(8)之上并且与其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括热塑性材料的层和埋置在弹性体层中的针织织物的多-V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多重或多-V槽(poly-Vgroove)类型的,特别用于驱动内燃机的附件(accessories)的,传动带。
技术介绍
附件传动装置一般包括连接至机动车辆的内燃机的曲轴的驱动滑轮(drivepulley)、分别连接至交流发电机和附件例如液压泵的至少一个第二和一个第三滑轮、和用于彼此连接滑轮的传动带。尽管需要它们在高温的条件下和相当大的机械应力下操作,但是现今的发动机需要传动部件并且尤其是具有日益较长的平均寿命的传动带。现今使用的用于驱动附件的传动带也被称作“多-V”带(“多楔”带“poly-V”belts)。所述带包括由弹性体材料,优选EPDM(三元乙丙橡胶)制成的主体、纵向埋置(嵌入,embed)在主体内的多个线状耐久插入件(threadlikeresistantinsert)、和整体地连接至主体并且包括并排布置且与V形槽交替的多个V形肋的接合部分。为了通过降低它的磨损延长传动带的平均寿命,通常使用更耐磨损的材料的层,例如,至少部分覆盖肋的织物、非织造织物(non-wovenfabric)或热塑性材料。并未得到证明已经在市场上可获得的所述解决方案特别有效。特别地,无论是将织物还是热塑性材料的连续层用作覆盖材料,在硬化阶段(硫化阶段,vulcanisationphase)期间,两者都倾向于受非常大的应力并且在槽中和在肋上“被拉伸”。这是指在使用期间在经受最大应力的特定点处覆盖材料被削弱。此外,上述覆盖材料在带和滑轮的接触面之间需要较大的摩擦。除了进一步增加断裂的可能性,上述较大的摩擦还增加带在操作期间的噪声水平。也已知用于尝试避免上述问题的许多替代方案,例如,专利US3724284A示出在多-V带(多楔带)的肋上使用针织织物(knittedfabric)。所述解决方案的缺点是在硬化期间弹性体材料渗透到织物中。特别地,在针织织物的情况下,织物直接渗透到主体混合物中,从而并未提供磨损的显著改善。专利EP280175示出在橡胶主体和织物之间使用阻挡层或减震层;在该专利中,所述阻挡层具有弹性体基体。专利FR2210251说明在多-V带的肋的表面上使用热塑性材料的层。然而,这些解决方案都没有同时解决上述的所有问题,并且特别地,继续寻找能够经受磨损,从而具有充分长的寿命并且同时确保低噪声水平的传动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生产解决上述问题的,特别用于驱动内燃机的附件的,具有多重或多-V槽类型的传动带。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带和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实现上述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其中突出耐久插入件的一部分多-V带的局部示意图;图2是其中突出形成所述带的层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V带截面的照片;图3是用于测量摩擦系数的传动系统的图;图4是用于滑轮偏移(misalignment)噪声水平测量试验的传动系统的图;以及图5是用于磨损测量试验的传动系统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数字1表示多-V带(poly-Vbelt),所述多-V带包括包含第一弹性体材料的主体2、纵向埋置在主体内的多个线状耐久插入件(threadlikeresistantinsert)3、和整体地连接至主体并且包括并排布置且与V形槽6交替的多个V形肋5的接合部分(连接部分,couplingportion)4。根据本专利技术并且如图2中进一步详细示出的,本专利技术的多-V带进一步包括至少部分覆盖肋5的热塑性材料的层8、和针织织物10埋置在其中的包含第二弹性体材料的层9,其布置在热塑性材料的层的外部并且与其直接接触,使得在织物5和热塑性材料的层之间不存在接触。构成带的主体的第一热塑性材料优选包括乙烯α-烯烃弹性体,甚至更优选EPDM(三元乙丙橡胶)。热塑性材料优选包括聚烯烃,更优选聚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特别地,基于聚乙烯的均聚物和共聚物,可以使用乙烯-丙烯、乙烯-丁烯、乙烯-戊烯、乙烯-己烯、乙烯-庚烯、乙烯-辛烯和它们的共聚物或混合物。甚至更优选地,使用LDPE(低密度聚乙烯)或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其可以是经辐照的或未经辐照的。LLDPE是进一步优选的。优选的LLDPE具有在0.900至0.950之间,更优选在0.915至0.940之间范围内的密度。使用利用茂金属(metallocene)催化的LLDPE,也称作m-LLDPE,是特别优选的,其可以单独或以与其他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混合物使用。热塑性材料优选具有在15μm至200μm之间,更优选在30μm至100μm之间范围内的厚度。如在图3中清楚示出的,热塑性材料在一侧与主体接触并且在另一侧与织物埋置在其中的弹性体材料的层9接触,但是它没有与织物直接接触以避免织物和热塑性层之间的互相渗透。针织织物埋置在其中的弹性体材料优选是EPDM,但是也可以有利地使用可替换的HNBR、氯丁二烯BR、天然橡胶或SBR。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点是,可以调节第二弹性体材料的层的组成以便使其适于在应用中使用的多-V带的类型。第二弹性体材料的层9具有在50至400之间,更有利地在100至300之间的范围内,例如200(μm)的厚度。织物可以是织造织物(机织织物,wovenfabric)或非织造织物(非机织织物,无纺布,non-wovenfabric)或针织织物。优选地,织物是针织织物。当针织织物具有互锁结构时,针织织物是特别优选的。织物的重量优选在25至200g/m2之间,更优选在50至100g/m2之间的范围内,例如85g/m2。通常用于工艺织物中的聚合物材料可以被有利地用作用于织物的材料,例如脂肪族或芳香族聚酰胺、聚酯,而且具有天然基质(生物碱,naturalbase)的织物如棉花,也可以以复杂的结构或与几个卷绕在一起的合成纱线(syntheticyarn)混合。使用包括由聚酰胺,优选脂肪族聚酰胺,如尼龙6/6制成的纱线的织物是特别优选的。优选地,在经纱和纬纱两者中使用具有在25至100分特(dtex)之间,更优选在30至50分特之间范围内的具有分特的织物。根据熟知的“模制”方法形成本专利技术的传动带。例如,为了生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V带1,可以首先形成弹性体材料的套筒,并将它围绕能够增大它的直径的圆筒布置直到套筒完全粘附至圆筒,然后施加纱线,使圆筒旋转,以便形成耐久插入件。如果必要,随后施加新的弹性体材料的层,然后在降低它的直径后将套筒从圆筒中抽出;最后在硬化圆筒中硬化坯料以便形成肋。为了生产本专利技术的带1,必须将热塑性材料的层8施加在形成主体2的第一弹性体材料的层上。分开地,必须将织物结合至第二弹性体材料的层中,并且随后必须与热塑性材料的层直接接触地施加包含描述的针织织物的第二弹性体材料的层,因此将其布置在第一弹性体材料之上。随后,必须进行在压力下的硬化步骤(固化步骤,硫化步骤)以模制带并且形成肋。根据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生产的带1的特征的检查,其提供的优点是明显的。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V带,已经得到相当大的改善,并且特别地,已经克服了上述的问题。尤其是,热塑性层8防止在硬化和形成肋5期间主体的混合物渗透到织物10中,尤其是渗透到针织织物中,防止使织物10由于渗透到主体2中而不可用。此外,由于使用针织织物10,可以以低成本得到完全适合于肋5的轮廓的弹性织物。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包括热塑性材料的层和埋置在弹性体层中的针织织物的多-V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V带(1),包括:包含第一弹性体材料的主体(2)、纵向埋置在所述主体内的多个线状耐久插入件(3)、以及整体地连接至所述主体(2)并且包括并排布置且与V形槽(6)交替的多个V形肋(5)的接合部分(4),所述带包括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肋(5)的热塑性材料的层(8)和其中浸入织物(10)的包含第二弹性体材料的层(9),所述第二弹性体材料的层与所述热塑性材料的层(8)直接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5.09 IT TO2012A0004191.一种多-V带(1),包括:包含第一弹性体材料的主体(2)、纵向埋置在所述主体内的多个线状耐久插入件(3)、以及整体地连接至所述主体(2)并且包括并排布置且与V形槽(6)交替的多个V形肋(5)的接合部分(4),所述带包括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肋(5)的热塑性材料的层(8)和其中浸入织物(10)的包含第二弹性体材料的层(9),所述第二弹性体材料的层与所述热塑性材料的层(8)直接接触,其中所述带的肋平行于所述线状耐久插入件延伸,所述第二弹性体材料的层独立于所述第一弹性体材料的层并与所述第一弹性体材料的层分离,所述织物独立于所述弹性材料的层,并且所述织物与所述热塑性材料的层之间不存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选自由织造织物、针织织物和非织造织物组成的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体材料是乙烯α-烯烃弹性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α-烯烃弹性体是EPD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尔坎杰洛·迪卡洛马里诺·佩塔恰詹卢卡·佩尔费蒂马尔科·迪姆科
申请(专利权)人:戴科欧洲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