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式密集型多孔雾化喷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8214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式密集型多孔雾化喷头组件,可用于真空蒸发脱水法对油液中的水污染进行处理。该喷头组件管式喷头、过渡接头、焊接平管嘴、外套螺母、外密封圈以及内密封圈;其中,过渡接头与焊接平管嘴之间通过外套螺母相连,并利用内密封圈实现二者之间的端面密封;该喷头组件与真空容器之间通过过渡接头上的螺纹结构连接固定,并利用外密封圈实现喷头组件与真空容器之间的端面密封,防止漏油。本发明专利技术优化了单个喷嘴的结构形式和尺寸,有效改善了喷嘴对油水混合液的雾化破碎效果;并通过采用集成化结构设计,既便于喷头向真空容器顶部的安装,又增大了喷头的流量,从而达到了提高真空脱水法油水分离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式密集型多孔雾化喷头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液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液压油真空脱水的管式密集型多孔雾化喷头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各种工业用油的净化精度要求越来越严格。水分是油液最为主要的污染物之一,不仅会影响油液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能而使油液变质,而且会对用油设备以及系统元件产生严重的威胁,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带来破坏性的后果。例如,油液中的水分会加速油液的氧化变质,水分过高会恶化油液的低温性能等。为改善油液中水污染的影响,恢复油液正常的使用性能,目前广泛采用真空蒸发脱水法对油液中的水污染进行处理,基本原理为:将油水混合液通过置于真空容器顶部的喷头喷淋成细滴,降落到稍下的网栅上,利用油、水的饱和蒸汽压不同,实现油水分离。当前,利用真空脱水法对油液分离的主要问题是系统的工作效率低,脱水工作的时间长。其中,喷头射流流场的扩散性以及对油水混合液的雾化效果是提高油水分离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 O【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真空脱水法油水分离效率的管式密集型多孔雾化喷头组件,该组件能够优化喷淋喷头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提高油水混合射流流场的扩散性,改善射流后液体的雾化破碎效果,从而提高真空脱水法油水分离的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式密集型多孔雾化喷头组件,包括管式喷头、过渡接头、焊接平管嘴、外套螺母、外密封圈以及内密封圈;其中,管式喷头、过渡接头以及焊接平管嘴依次相连,管式喷头与过渡接头之间焊接连接,过渡接头与焊接平管嘴之间通过外套螺母相连,并利用内密封圈实现二者之间的端面密封;该喷头组件与真空容器之间通过过渡接头上的螺纹结构连接固定,并利用外密封圈实现喷头组件与真空容器之间的端面密封,防止漏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焊接平管嘴采用A型焊接平管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管式喷头采用圆柱形喷管,其长280mm,内孔直径为14mm,管壁厚2mm,沿其圆周方向以30°的夹角间隔分布着5个最小孔径为2mm、锥角为60°的圆锥形射流孔,且圆锥形射流孔分布在圆柱形喷管的下半圆周面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圆柱形喷管长度方向上开设有26排共130个锥形孔,每一排射流孔截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过渡接头两端采用螺纹结构,实现与真空容器和焊接平管嘴的固定连接;中间部分采用六角结构,便于施加力矩,实现连接固定;两端面都留有安装密封圈的圆形沟槽,以便将过渡接头压紧后实现对两连接端面的密封,防止漏油;在过渡接头的焊接部位留45°的斜切角,实现对二者的紧密焊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焊接平管嘴采用“T”字形设计结构,内孔直径20_,凸台外径33.5mm、长6mm,颈部外径28mm、长39mm,外表采用光滑结构;焊接平管嘴的凸台端面压紧在过渡接头的端面上,通过外套螺母与过渡接头的螺纹实现紧密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外套螺母采用M30X1.5的内螺纹结构,通过与过渡接头的螺纹连接,实现将焊接平管嘴的端面紧压在过渡接头的端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优化了单个喷嘴的结构形式和尺寸,有效改善了喷嘴对油水混合液的雾化破碎效果;并通过采用集成化结构设计,既便于喷头向真空容器顶部的安装,又增大了喷头的流量,从而达到了提高真空脱水法油水分离效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思路为低压下油水混合液的射流雾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可推广应用到其它领域的研究中。I)本专利技术对单个喷嘴的结构形状和尺寸进行优化设计,从液体射流流速、压力分布和湍流强度三个方面进行仿真分析,确定对液体雾化破碎效果较好的喷嘴结构形式;2)本专利技术将多个单喷嘴进行合理集成,在满足高雾化破碎效果的同时,提高集成式喷头的流量,从而提高油水分离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管式密集型多孔喷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管式喷头,2为过渡接头,3为焊接平管嘴,4为外套螺母,5为外密封圈,6为内密封圈;图2为管式喷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为主视图,图2(b)为左视图;图3为过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a)为主视图,图3(b)为左视图;图4为焊接平管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外套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为主视图,图5(b)为左视图;图6为外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内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四种不同锥形喷嘴的总压等值线云图,其中,图8(a)为最小直径2mm、锥角60°的锥形喷嘴总压等值线云图,图8(b)为最小直径2mm、锥角45°的锥形喷嘴总压等值线云图,图8(c)为最小直径1mm、锥角60°的锥形喷嘴总压等值线云图,图8 (d)为最小直径1mm、锥角45°的锥形喷嘴总压等值线云图;图9为四种不同锥形喷嘴的瑞动能云图,其中,图8(a)为最小直径2mm、锥角60°的锥形喷嘴湍动能云图,图8(b)为最小直径2mm、锥角45°的锥形喷嘴湍动能云图,图8 (c)为最小直径1mm、锥角60°的锥形喷嘴瑞动能云图,图8 (d)为最小直径1mm、锥角45°的锥形喷嘴湍动能云图;图10为四种不同锥形喷嘴的速度云图,其中,图8(a)为最小直径2mm、锥角60°的锥形喷嘴速度云图,图8(b)为最小直径2mm、锥角45°的锥形喷嘴速度云图,图8 (c)为最小直径1mm、锥角60°的锥形喷嘴速度云图,图8 (d)为最小直径1mm、锥角45°的锥形喷嘴速度云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一种管式密集型多孔雾化喷头组件,包括管式喷头1、过渡接头2、焊接平管嘴3、外套螺母4、外密封圈5以及内密封圈6 ;其中,管式喷头1、过渡接头2以及焊接平管嘴3依次相连,管式喷头I与过渡接头2之间焊接连接,过渡接头2与焊接平管嘴3之间通过外套螺母4相连,并利用内密封圈6实现二者之间的端面密封;该喷头组件与真空容器之间通过过渡接头2上的螺纹结构连接固定,并利用外密封圈5实现喷头组件与真空容器之间的端面密封,防止漏油。参见图2,管式喷头2采用圆柱形喷管,其长280mm,内孔直径为14mm,管壁厚2mm,沿其圆周方向以30°的夹角间隔分布着5个最小孔径为2_、锥角为60°的圆锥形射流孔,且圆锥形射流孔分布在圆柱形喷管的下半圆周面上。圆柱形喷管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26排共130个锥形孔,每一排射流孔截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参见图3,焊接平管嘴3采用A型焊接平管嘴。焊接平管嘴3采用“T”字形设计结构,内孔直径20_,凸台外径33.5_、长6_,颈部外径28mm、长39mm,外表采用光滑结构;焊接平管嘴3的凸台端面压紧在过渡接头2的端面上,通过外套螺母4与过渡接头2的螺纹实现紧密连接。参见图5,外套螺母4采用M30X 1.5的内螺纹结构,通过与过渡接头2的螺纹连接,实现将焊接平管嘴3的端面紧压在过渡接头2的端面上。系统工作时,油液通过焊接平管嘴3、过渡接头2进入管式喷头I内,由于真空容器内的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力,油液在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被加速,实现压力能与动能之间的转换,从管式喷头上的小孔内高速喷出。为改善对油水混合液的雾化效果,并提高喷头组件的流量,本专利技术针对管式喷头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和仿真分析。通过对对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式密集型多孔雾化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式喷头(1)、过渡接头(2)、焊接平管嘴(3)、外套螺母(4)、外密封圈(5)以及内密封圈(6);其中,管式喷头(1)、过渡接头(2)以及焊接平管嘴(3)依次相连,管式喷头(1)与过渡接头(2)之间焊接连接,过渡接头(2)与焊接平管嘴(3)之间通过外套螺母(4)相连,并利用内密封圈(6)实现二者之间的端面密封;该喷头组件与真空容器之间通过过渡接头(2)上的螺纹结构连接固定,并利用外密封圈(5)实现喷头组件与真空容器之间的端面密封,防止漏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密集型多孔雾化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式喷头(1)、过渡接头(2)、焊接平管嘴(3)、外套螺母(4)、外密封圈(5)以及内密封圈¢);其中,管式喷头(1)、过渡接头(2)以及焊接平管嘴(3)依次相连,管式喷头(1)与过渡接头(2)之间焊接连接,过渡接头(2)与焊接平管嘴(3)之间通过外套螺母(4)相连,并利用内密封圈(6)实现二者之间的端面密封;该喷头组件与真空容器之间通过过渡接头(2)上的螺纹结构连接固定,并利用外密封圈(5)实现喷头组件与真空容器之间的端面密封,防止漏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密集型多孔雾化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焊接平管嘴(3)采用A型焊接平管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密集型多孔雾化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管式喷头(2)采用圆柱形喷管,其长280mm,内孔直径为14mm,管壁厚2mm,沿其圆周方向以30°的夹角间隔分布着5个最小孔径为2mm、锥角为60°的圆锥形射流孔,且圆锥形射流孔分布在圆柱形喷管的下半圆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永保姚晓光张安李淑智马长林杜文正陈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