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81025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构件和混凝土主体结构,所述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构件本体和预制构件连接钢筋,所述预制构件连接钢筋的一端埋设在预制构件本体内,另一端在预制构件本体外弯曲成第一连接部;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包括混凝土本体和混凝土连接钢筋,所述混凝土连接钢筋的一端埋设在混凝土本体内,另一端在混凝土本体外弯曲成第二连接部;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部。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混凝土主体结构与预制构件之间能够稳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预制构件是一种在在工厂里预先制备好的建筑部件,在制备好预制构件之后,运输到施工现场,代替原有技术中使用砌体堆砌或现场浇筑,加快施工的速度,降低施工的难度。 当采用预制构件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将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连接起来,在现有的技术中,使用一次性的固定装置将预制构件与混凝土进行连接,例如采用膨胀螺栓直接将预制构件与混凝土墙连接起来。而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连接的时候,连接强度受到固定装置的限制,对于一些有较高强度要求的连接处并不适用,若要满足强度的需要则必须增大连接部件的规模,使得建筑无法符合原先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方式存在缺陷,提供一种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是,构造一种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构件和混凝土主体结构,所述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构件本体和预制构件连接钢筋,所述预制构件连接钢筋的一端埋设在预制构件本体内,另一端在预制构件本体外弯曲成第一连接部;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构件和连接钢筋,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连接钢筋的一端埋设在混凝土结构构件内,另一端在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弯曲成第二连接部;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部。 本技术的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U形钢筋。 本技术的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弯钩形钢筋。 本技术的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所述预制构件包括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间隔设置,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间隔中插入聚乙烯棒,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的间隔中填充有防水胶。 本技术的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所述预制构件包括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中埋设有用于调节标高的螺栓。 本技术的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所述预制构件包括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所述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的位置关系为上下关系。 实施本技术的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通过在混凝土结构构件与预制构件的内部埋设钢筋,并将外露的钢筋进行弯折,形成弯折部,通过现浇部来将预制构件与混凝土墙连接起来,操作方便,灵活度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预制混凝土外墙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中不能提供足够强度的缺陷,预先在预制构件和混凝土主体结构构件中部分的埋入钢筋,并将外露的钢筋弯曲处理,形成连接部,然后将这些连接部重叠、交叉或者相互绑定之后,现浇混凝土,待现饶混凝土硬化后成型,使得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稳定连接在一起。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则实施例的剖视图。该实施例是落地窗与混凝土结构构件连接时的一处节点位置的剖视图。该实施例显示的是凸窗预制构件与混凝土结构构件(未在图中标志)时的连接方式。预制构件100内部埋设有多根钢筋,其中一部分钢筋用于提供预制构件本体100的整体强度,而在本实施例中还增设了预制构件连接钢筋110。预制构件连接钢筋110的一部分埋设在预制构件本体100中,另一部分从预制构件本体100延伸出来,并弯曲成第一连接部111。 另一方面,在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除了用于支撑起混凝土主体结构的钢筋之外,还增设有混凝土连接钢筋200,混凝土连接钢筋200的一部分埋设在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内部,另一部分则外露在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并弯曲成第二连接部210。 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210相互交错,然后在两个连接部的交叉区域浇入混凝土,当现浇混凝土凝固之后,将形成现浇部300。在现浇部300内部的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210分别与现浇部300紧密连接,产生很大的摩擦力以及支撑效果,进而实现了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21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而由于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210都是弯曲的形状,例如U形钢筋、圆钩形钢筋等,其实际与现浇部300的接触长度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固定效果。并且将这些外露的钢筋进行弯曲,也方便了预制构件的运输。 在本实施例中,现浇部300可以有多个部分,例如在图1中,一共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现浇部300:下方预制构件首先与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连接,从下方的预制构件本体中延伸出来的钢筋与混凝土主体的钢筋交错之后,进行第一次的现浇混凝土,待下方的混凝土凝固形成下方的现浇部之后,再进行上方预制构件的连接,采用相似的现浇混凝土步骤,形成位于上方的现浇部。 如图2所示,为落地窗与混凝土墙连接时的另外一处节点位置的剖视图。第一预制构件101位于第二预制构件102的上方,并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首先按照前一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先从第二预制构件(102)中延伸出钢筋,并弯折成合适形状的第一连接部111 ;混凝土结构构件中延伸出多组不同形状的钢筋,并弯折成第二连接部210。例如,在与第一预制构件101的连接部进行连接的部分,第二连接部210被弯曲成一个弯钩的形状,以便于在现浇混凝土之后在水平方向上提供足够的摩擦力;而在与第二预制构件102的连接部进行连接的部分,第二连接部210被弯折成一个框型的钢筋圈,该钢筋圈除了能够在现浇混凝土之后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与第二预制构件102相连,还能够为现浇部300提供足够的强度。 在两块预制构件的连接部按照预定的位置放置好之后,先在两块预制构件之间插入连接用的聚乙烯棒400 (PE棒),并通过打胶等方式在第一预制构件101和第二预制构件102的间隙中进行防水处理。然后再进行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部300。 图3显示了本技术的第三则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从混凝土结构构件延伸出来的混凝土连接钢筋200,在靠近第一预制构件101的末端弯折成一个弯钩状,形成第二连接部210。而在第一预制构件101上,延伸出钢筋,并且在末端弯曲,形成第一连接部111。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210相互交错,当灌入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部300之后,混凝土结构构件就会与第一预制构件101固定成一体。 而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两个预制构件中还埋设有用于调节标高的螺栓。两个预制构件并不相连,而是相互间隔设置。具体的间隔距离则通过该螺栓进行调整标高。当两个预制构件的位置调整正确之后,再进行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部。 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第四则实施例,本实施例是落地窗与混凝土结构构件连接时,其中一处节点位置的侧视图。从第一预制构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构件和混凝土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构件本体和预制构件连接钢筋,所述预制构件连接钢筋的一端埋设在预制构件本体内,另一端在预制构件本体外弯曲成第一连接部;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构件和连接钢筋,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连接钢筋的一端埋设在混凝土结构构件内,另一端在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弯曲成第二连接部;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构件和混凝土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构件本体和预制构件连接钢筋,所述预制构件连接钢筋的一端埋设在预制构件本体内,另一端在预制构件本体外弯曲成第一连接部; 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构件和连接钢筋,所述混凝土主体结构连接钢筋的一端埋设在混凝土结构构件内,另一端在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弯曲成第二连接部;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U形钢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构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弯钩形钢筋。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荣秀加藤秀和姚定宇钟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万科前田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