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45182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3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且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底部端面接于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的内侧部分高于外侧部分,且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底部端面的形状与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的形状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接触面的结构,利用高低差,可显著增强墙体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7%左右,城镇总人口8.28亿,面对迅猛发展的城市化水平,城市住宅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住宅建筑市场大发展的同时,由于现有住宅的设计、施工技术制约,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对住宅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传统住宅标准层施工较快的需天5天/层,加上后期装饰装修,一个小区住宅楼从动工到交付使用,一般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并且,传统住宅结构受现场施工人员水平和施工环境的影响,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存在诸多质量通病的原因。此外,还会造成材料、工具等的浪费。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构成或部分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可极大地提高建筑施工时间。然而,由于装配式建筑中,墙体相接处容易在外部密封胶开裂后渗水,即水滴可能沿着预制混凝土墙体间的缝隙渗透到室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预制混凝土墙体易渗水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装及配式建筑。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且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底部端面接于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的内侧部分高于外侧部分,且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底部端面的形状与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的形状匹配。在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中,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为阶梯形,且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的表面分别水平设置,所述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之间具有倾斜的连接面。在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中,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底部端面和/或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的内侧部分和/或外侧部分设有横向凹槽,且所述横向凹槽内填充有弹性防水材料。在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中,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上具有横向水槽,且该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上还具有接于所述横向水槽端部的竖向水槽。在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竖向水槽连通的排水管。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且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底部端面接于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的内侧部分高于外侧部分,且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底部端面的形状与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的形状匹配。在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建筑中,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为阶梯形,且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的表面分别水平设置,所述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之间具有倾斜的连接面。在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建筑中,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底部端面和/或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的内侧部分和/或外侧部分设有横向凹槽,且所述横向凹槽内填充有弹性防水材料。在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建筑中,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上具有横向水槽,且该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上还具有接于所述横向水槽端部的竖向水槽。在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建筑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竖向水槽连通的排水管。本技术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及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改变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接触面的结构,利用重力,可显著增强墙体的防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用于实现上、下预制混凝土墙的连接,其具体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1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12,且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11的底部端面接于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12的顶部端面。上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1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12可由工厂生产,并运送到建筑施工现场吊装施工。上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12的顶部端面的内侧部分122(内侧部分是指靠近室内的一侧)高于外侧部分121(外侧部分是指靠近室外的一侧),且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11的底部端面的形状与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12的顶部端面的形状匹配。上述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通过改变上、下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接触面的结构,并结合重力作用(即水往低处流),可避免雨水沿墙体缝隙流入室内,从而显著增强墙体的防水性能。上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12的顶部端面可以为阶梯形,且内侧部分122和外侧部分121的表面分别水平设置。该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12的内侧部分122和外侧部分121之间具有倾斜的连接面。而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11的底部端面则保持与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12的顶部端面的形状相对,从而保证两者相接处紧密接合。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11的底部端面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12的顶部端面也可才采用其他形状,例如多级台阶面、整体斜面等。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2的顶部端面具有内侧部分222高、外侧部分221低的阶梯形结构,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21的底部端面则与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2的顶部端面对应。在上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21的底部端面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2的顶部端面的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均设有横向的凹槽224、223。上述横向凹槽224、223内可填充弹性防水材料,例如Ω胶条等,从而增强墙体防水性能。此外,与现有的墙体类似,在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21与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2的外侧相接处(即室外部分),可增加防水胶,从而形成由外至内的三层防护结构:防水胶、弹性防水材料、接触面的企口结构。如图3、4所示,是本技术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32的顶部端面具有内侧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且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底部端面接于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的内侧部分高于外侧部分,且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底部端面的形状与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的形状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且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底部端面接于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的内侧部分高于外侧部分,且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底部端面的形状与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的形状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顶部端面为阶梯形,且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的表面分别水平设置,所述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之间具有倾斜的连接面。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荣秀滨口真一钟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万科前田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