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7347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层叠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层叠体块制造工序,在该工序中,将以含有玻璃材料的磁性金属材料为主要成分的磁性体层与含有导电性材料的导体层交互层叠,使所述导体层彼此之间电连接,形成线圈图案,制作为多个层叠体的集合体的层叠体块;将层叠体块切开、分割成各层叠体的分割工序;将含有磁性金属材料的磁性材料施加到层叠体侧面部的磁性材料施加工序;将施加有磁性材料的层叠体焙烧、制作部件基体1的焙烧工序。部件基体1由以磁性金属材料为主要成分并含有玻璃材料作为辅助成分的磁性体主体部8和形成在该磁性体主体部8的侧面部、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性材料施加部9a、9b构成。由此,能够在不损害直流叠加特性的情况下,实现可靠性提高、适合用作功率电感器的层叠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叠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更详细地,涉及具有以磁性金属材料为主要成分的磁性体层的功率电感器等层叠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大电流流通的电源电路、DC/DC转换器电路用的功率电感器等中使用的电子部件,已知的有使用将磁性金属材料的表面用玻璃材料覆盖而得的金属系磁性材料、形成部件基体(部件素体)、将线圈导体内置于上述部件基体中而成的层叠线圈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即向含有Cr、Si和Fe的金属磁性合金粉末中添加以SiO2、B2O3、ZnO为主要成分且软化温度为600±50℃的玻璃,使玻璃体积小于该金属磁性合金粉末体积的10%,然后使用将该金属磁性合金粉末的表面用该玻璃粉末覆盖而成的金属磁性体,形成内置有线圈的成形体,将该成形体在真空或者无氧或低氧分压的非氧化环境中、在700℃以上、小于该线圈的导体材料的熔点的温度下焙烧,制造电子部件。在该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用上述制造方法,能够在不提高线圈电阻的情况下提高绝缘电阻,从而能够得到直流叠加特性良好、磁损耗少的功率电感器。另一方面,以往也提出了各种使用铁素体系磁性材料的层叠线圈部件的技术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片式(chip)铁氧体部件,其具有由磁性铁氧体材料构成的部件基体(磁性铁氧体主体)和以构成线圈的方式埋设在该部件基体内部的内部导体,该内部导体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在部件基体的外部,露出在外部的部分被非磁性材料覆盖。在该专利文献2中,通过具有上述构成而形成开磁路结构,由此能够得到在大电流下稳定的电感器、具有电感器的片式铁氧体部件。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62424号公报(权利要求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44039号公报(权利要求1、2)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1中的部件基体由金属系磁性材料形成,因而,与像专利文献2那样的部件基体由铁氧体系磁性材料形成的片式铁氧体部件相比,饱和磁通密度Bs高,不易发生磁饱和,因此,被认为能够得到即使通入大电流、电感的变化率仍小、直流叠加特性好的层叠线圈部件。另一方面,从确保良好的生产率的角度考虑,这种层叠型线圈部件通常是通过所谓的多部件获取方式制得的。多部件获取方式是使用层叠法等制作焙烧后成为部件基体的层叠体的集合体,将作为该层叠体集合体的层叠体块纵横切割、由1个层叠体块得到多个层叠体的方式。并且,通过对该层叠体进行焙烧,由1个层叠体块得到多个部件基体,再通过在该部件基体上形成外部电极,能够高效率地制造层叠线圈部件。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在使用上述那样的多部件获取方式制造层叠线圈部件时,存在以下问题。即,在专利文献1中,内置有线圈的金属磁性体由表面用玻璃覆盖的金属系磁性材料形成,因而,在切割层叠体块时,会有金属磁性体损伤、覆盖金属系磁性材料的玻璃材料脱落、金属系磁性材料露出表面之虞。而且,由于该金属系磁性材料的耐腐蚀性差,因而,若该金属系磁性材料露出表面,则会有露出部分发生腐蚀、生锈,导致特性劣化之虞。另一方面,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用铁氧体系磁性材料形成部件基体时,虽然比电阻高、高频区域下涡电流损失小,但与金属系磁性材料性比,饱和磁通密度Bs低,容易发生磁饱和。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使部件基体的一部分露出在外部,将该露出在外部的部分用非磁性材料覆盖,形成开磁路结构,以提高直流叠加特性。然而,专利文献2中使用的铁氧体系磁性材料因材料特性的原因而无法得到金属系磁性材料那样的良好的直流叠加特性,因此,难以得到功率电感器所需的规定的直流叠加特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旨在在不损害直流叠加特性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可靠性提高、适合功率电感器的层叠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层叠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即,层叠体块制造工序:将以至少含有玻璃材料的磁性金属材料为主要成分的磁性体层与含有导电性材料的导体层交互层叠,使含有导电性材料的导体层彼此之间电连接、形成线圈图案,制作为多个层叠体的集合体的层叠体块;分割工序:将上述层叠体块切开、分割成上述各层叠体;磁性材料施加工序:将含有上述磁性金属材料的磁性材料施加到上述层叠体的侧面部;焙烧工序:将施加了上述磁性材料的层叠体焙烧、制作部件基体。由此,即使在分割工序中分割层叠体块时导体层中所含的玻璃材料出现损伤、脱落,由于在层叠体的侧面部施加了磁性材料,因此,焙烧后的部件基体的导体部分也不会露出表面。而且,由于如上所述,导体部分不会露出表面,因而导体部分不会与大气接触,所以也不会生锈,能够得到不会导致特性劣化的层叠线圈部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层叠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分割工序以使上述导体层的至少一部分从上述层叠体的侧面部露出表面的方式对上述层叠体块进行分割。这样,即使导体层的至少一部分从层叠体的侧面部露出表面,由于侧面上施加了磁性材料,因而不会生锈,能够得到适合更小型的功率电感器的层叠线圈部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层叠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层叠体块制作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即,磁性体糊剂制作工序:制作以至少含有玻璃材料的磁性金属材料为主要成分的磁性体糊剂;磁性体层制作工序:对上述磁性体糊剂实施成形加工,制作片状的磁性体层;导体层形成工序:将含有上述导电性材料的导电性糊剂涂布到上述磁性体层上,形成具有规定的导体图案的导体层;层叠工序:层叠形成有上述导体层的磁性体层,并使上述导体层彼此之间电连接,形成线圈图案。并且,优选在上述磁性材料施加工序中,将上述磁性体糊剂涂布到上述层叠体的侧面部。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层叠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磁性体糊剂制作工序包括将上述磁性金属材料的表面用上述玻璃材料覆盖、制作磁性体原料的磁性体原料制作工序和将上述磁性体原料糊剂化的糊剂化工序。这样,即使在分割工序中进行切割时,覆盖磁性金属材料表面的玻璃材料出现损伤、脱落,磁性金属材料仍被磁性材料覆盖,能够避免内部导体生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层叠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即,层叠体块制造工序:将以至少含有玻璃材料的磁性金属材料为主要成分的磁性体层与含有导电性材料的导体层交互层叠,使含有导电性材料的导体层彼此之间电连接、形成线圈,制作为多个层叠体的集合体的层叠体块;分割工序:将上述层叠体块切开、分割成上述各层叠体;磁性材料施加工序:将含有上述磁性金属材料的磁性材料施加到上述层叠体的侧面部;焙烧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层叠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层叠体块制造工序:将以至少含有玻璃材料的磁性金属材料为主要成分的磁性体层与含有导电性材料的导体层交互层叠,使所述导体层彼此之间电连接,形成线圈图案,制作为多个层叠体的集合体的层叠体块;分割工序:将所述层叠体块切开、分割成所述各层叠体;磁性材料施加工序:将含有所述磁性金属材料的磁性材料施加到所述层叠体的侧面部;焙烧工序:将施加有所述磁性材料的层叠体焙烧,制作部件基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7.20 JP 2012-1614151.层叠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层叠体块制造工序:将以至少含有玻璃材料的磁性金属材料为主要成分的磁性
体层与含有导电性材料的导体层交互层叠,使所述导体层彼此之间电连接,形成线
圈图案,制作为多个层叠体的集合体的层叠体块;
分割工序:将所述层叠体块切开、分割成所述各层叠体;
磁性材料施加工序:将含有所述磁性金属材料的磁性材料施加到所述层叠体的
侧面部;
焙烧工序:将施加有所述磁性材料的层叠体焙烧,制作部件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割
工序中,以使所述导体层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层叠体的侧面部露出表面的方式将所
述层叠体块分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浜田邦彦前田英一河端谦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