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732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袋不会与座椅弹簧等横架部件产生干扰而顺利膨胀的乘员保护装置。乘员保护装置(10)具有架设在座椅的侧部框架(1a、1b)前部之间的座椅底板(8)、设置在该座椅底板(8)上侧的气袋(12)以及用于使气袋(12)膨胀的气体发生器(14)。气袋(12)沿座椅底板(8)的左右宽度方向延伸,两端部通过固定器(16、16)连接到座椅底板(8)上。导向布(20)的后部侧卷绕在气袋(12)后方附近的座椅弹簧(9)上。导向布(20)的前部通过气袋(12)的下侧并连接在气袋包围体(13)上。在气袋膨胀时,气袋(12)被导向布(20)引导向上方顺利地膨胀,而不会进入座椅弹簧(9)的下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发生碰撞时对汽车等车辆座椅上的乘员进行保护的乘员保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在发生前方碰撞时防止乘员腰部向前方移动的乘员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在发生碰撞时对汽车乘员进行保护的系统,特开2002-79861号公报记载了一种为了防止即使乘员佩戴了安全带,在发生前方碰撞时也会潜入腰带下侧的前潜现象,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增高座椅座垫前部或使座椅座垫前部变硬的乘员保护装置。在同一公报中记载了使气袋向上方且向后方膨胀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特开2002-79861号公报的乘员保护装置中,如果在气袋后方附近存在座椅弹簧等横架部件,则膨胀的气袋有可能与该座椅弹簧产生干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袋不会与座椅弹簧等横架部件产生干扰而顺利膨胀的乘员保护装置。技术方案1的乘员保护装置,具有设置在座椅座垫下侧的座椅底板、设置在该座椅底板的上侧并用于从下侧挤压该座椅座垫前部的可膨胀的气袋以及在车辆发生紧急情况时使该气袋膨胀的气体发生器,在该气袋的后方附近,设置有在该座椅底板的左右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横架部件,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在该气袋膨胀时防止该气袋与横架部件产生干扰,并向上方引导气袋。技术方案2的乘员保护装置,具有设置在座椅座垫下侧的座椅底板、设置在该座椅底板的上侧并用于从下侧挤压该座椅座垫前部的可膨胀的气袋以及在车辆发生紧急情况时使该气袋膨胀的气体发生器,在该气袋的后方附近,设置有在该座椅底板的左右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横架部件,其特征在于在该气袋膨胀时,该气袋的后部侧从上侧重叠在该横架部件上。技术方案3的乘员保护装置,在技术方案1或2中,其特征在于该横架部件是座椅弹簧。技术方案4的乘员保护装置,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架部件是座椅弹簧,所述导向部件设置在该座椅弹簧的下侧,当乘员坐在所述座椅座垫上时,该座椅弹簧从上方挤压该导向部件而使其弹性变形,该导向部件压缩变形时的弹簧常数小于该座椅弹簧向下方变形时的弹簧常数。专利技术效果在技术方案1的乘员保护装置中,气袋在膨胀时被导向部件引导向上方顺利地膨胀,而不会与座椅弹簧等横架部件产生干扰。在技术方案2的乘员保护装置中,由于在气袋膨胀时,气袋的后部侧重叠在该横架部件上,所以气袋不会受横架部件的阻碍,而向上方顺利地膨胀。如技术方案3所述,本专利技术适用于设置座椅弹簧作为上述横架部件的情况。在技术方案4的乘员保护装置中,乘员坐在座椅座垫上,座椅座垫使座椅弹簧沿下沉方向变形,该座椅弹簧挤压导向部件时,座椅弹簧受到的导向部件的反作用力较小。因而,坐在座椅上的乘员不会感到不适。附图说明图1是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乘员保护装置的座椅框架的立体图;图2(a)是沿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2(b)是气袋膨胀时的剖视图;图3是另一实施例中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气袋附近的剖视图;图4是另一实施例中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气袋附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包括技术方案1的实施例中的乘员保护装置的座椅框架的立体图。图2(a)是沿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2(b)是气袋膨胀时的剖视图。构成汽车座椅的框架由底部框架1、通过支轴2和倾斜设备(图中未示)可转动地连接在底部框架1上的背部框架4组成。将头枕6安装在该背部框架4的上部。底部框架1具有左右侧部框架1a、1b。将座椅底板8架设在这些侧部框架1a、1b的前部之间。在该座椅底板8的左右宽度方向两端部上分别直立设置与所述侧部框架1a、1b的内侧面(该侧部框架1a、1b彼此相向的侧面)重叠的侧壁部8a、8b。在该侧部框架1a、1b和侧壁部8a、8b上,分别设置了固定件插通孔1c,以便贯通重叠的侧部框架1a、1b和侧壁部8a、8b而插入螺栓等固定件(图中未示)。各个侧壁部8a、8b与各个侧部框架1a、1b的内侧面重叠地将座椅底板8设置在该侧部框架1a、1b之间,通过该插通孔1c,由螺栓螺母连接重叠的该侧壁部8a、8b与侧部框架1a、1b,座椅底板8固定设置在该侧部框架1a、1b之间。在座椅底板8的后方,将座椅弹簧9架设在侧部框架1a、1b之间。虽然图中未示,但是从该座椅弹簧9一直到座椅底板8的上侧设置由尿烷等构成的座椅座垫。座椅底板8设置在该座椅座垫前部的下侧。乘员保护装置10包括该座椅底板8、设置在该座椅底板8的上侧并用于从下侧挤压上述座椅座垫前部的可膨胀的气袋12以及用于使该气袋12膨胀的气体发生器14。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使气袋12的膨胀形状为筒形,设置了包围该气袋12的包围体13。该包围体13是将布状体缝制成筒形的产品,气袋12插通到其内腔中。气袋12沿座椅底板8的左右宽度方向延伸,其左右两端部通过固定设置在该座椅底板8上表面上的固定器16连接到该座椅底板8上。气体发生器14在该实施例中是圆柱状的气体发生器,以其轴心方向为座椅底板8的左右宽度方向,沿着该座椅底板8上表面进行设置。另外,气体发生器14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此。气体发生器14通过管道18连接在气袋12上。管道18沿着座椅底板8的上表面进行设置。在该实施例中,导向布20的后半部卷绕在座椅弹簧9中处于最前列的弹簧上。该导向布20的后半部通过缝合部形成筒状,该筒状部分外嵌在最前列的座椅弹簧9上。另外,也可以省略该缝合部21,简单地将导向布20的后半部挂在座椅弹簧9中处于最前列的弹簧上。导向布20在膨胀后可以从座椅弹簧9上拆下。导向布20的前半侧,通过气袋12的下侧,并由缝合部22缝在包围体13上。该缝合部22虽然位于气袋12偏靠前方的上侧,但是也可以稍微偏离此位置。下面对该乘员保护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当测知汽车发生前方碰撞时,则气体发生器14进行气体喷出动作。来自气体发生器14的气体,通过管道18流入到气袋12内,使气袋12膨胀。其结果是,向上顶起座椅座垫的前部,或使座椅座垫前部变硬,从而阻止乘员腰部向前方移动。在该实施例中,将导向布20卷绕在座椅弹簧9上,该导向布20通过气袋12的下侧并连接在包围体13上,因而,将导向布20以帘状铺设在待膨胀的气袋12与座椅弹簧9之间,气袋12不会进入座椅弹簧9的下侧。其结果是,气袋12如图2(b)所示,不会与座椅弹簧9产生干扰地顺利向上方膨胀。图3(a)是技术方案1的另一实施例中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气袋附近的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省略了导向布20,代替于此,在最前列的座椅弹簧9和其垂直方向下方的座椅底板8之间设置了由橡胶或发泡合成树脂等弹性体(可以追随座椅弹簧9的弹性变形而发生变形的材料)构成的导向块30。导向块30的前表面和座椅弹簧9的前端大致处于同一个面上。如图3(b)所示,导向块30在气袋12膨胀时,防止气袋12进入座椅弹簧9的下侧,气袋12一边由导向块30引导一边向上方顺利地膨胀。该导向块30也可以连接在座椅弹簧9的下表面上,也可以与座椅弹簧9的下表面稍微分离。但是,在后一种情况下,为了防止气袋12进入座椅弹簧9与导向块30之间,最好使两者之间的间隔足够小。如上所述,如果该导向块30与座椅弹簧9相接或接近,当乘员坐在座椅座垫上,而使座椅弹簧9沿下沉方向变形时,座椅弹簧9从上方挤压导向块30,使其压缩变形。此时,如果导向块30的压缩变形的弹簧常数比座椅弹簧9向下方变形时的弹簧常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具有设置在座椅座垫下侧的座椅底板、设置在该座椅底板的上侧并用于从下侧挤压该座椅座垫前部的可膨胀的气袋以及在车辆发生紧急情况时使该气袋膨胀的气体发生器, 在该气袋的后方附近,设置有在该座椅底板的左右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 的横架部件,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在该气袋膨胀时防止该气袋与横架部件产生干扰,并向上方引导气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昼田辉彦越川公裕
申请(专利权)人:高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