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约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666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乘员约束装置,通过在座椅周边的空闲空间配置气体发生器,实现座椅及其周边的空间的有效利用。在座椅底板(5)的上侧配置有可膨胀的座椅气囊(10)。在该座椅气囊(10)的上侧设有座垫。在座椅气囊(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侧面框架(1a)一侧)设有气体导入口,该气体导入口与用于供给来自充气机(20)前端的歧管(22)的气体的管道(12)相连。该气体供给用管道(12)沿着S弹簧(1s)的下侧进行配置。充气机(20)通过托架(21)安装在支轴(2)上。腰部气囊(35)的固定器(32)一侧的端部与气体导入用管道(36)的前端相连。管道(36)的基端与上述歧管(22)的另一方的气体出口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碰撞时刻等对汽车等车辆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的乘员约束装置,特别涉及在碰撞时刻等利用气体发生器使气囊膨胀的乘员约束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在碰撞时刻对汽车的乘员进行约束的系统,公开了如下的装置为了防止即使佩戴座椅安全带,在前方碰撞时刻乘员也要钻进腰部安全带的下侧的前潜现象,在车辆碰撞时刻使座垫的前部变高。例如,在特开平10-217818号中,公开了通过气囊(座椅气囊)上推座垫前端部的车辆用座椅。作为乘员约束装置,空气安全带装置(膨胀式座椅安全带装置)是公知的(例如,特开2003-312439号公报)。在该公报的空气安全带装置中,肩部安全带和腰部安全带都可以进行膨胀。在膨胀式肩部安全带和腰部安全带中,通过舌片导入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所述气体发生器设在带扣上。在该舌片和带扣上设有气体供给路径,用于向该肩部安全带和腰部安全带分别供给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另外,还广泛利用使气囊在乘员的侧部膨胀的侧面气囊装置(例如特开平10-100828号公报)。在该公报中,气体发生器设在座椅靠背内。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17818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3-312439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10-1008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座椅周边的空闲空间配置气体发生器,实现座椅及其周边空间的有效利用。技术方案1的乘员约束装置,用于对坐在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包括可膨胀的气囊和用于使该气囊膨胀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该座椅的用于轴支撑座椅靠背的旋转轴上安装了该气体发生器。技术方案2的乘员约束装置,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气囊为膨胀式安全带、座椅气囊以及侧面气囊中的至少1个。技术方案3的乘员约束装置,用于对坐在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包括可膨胀的膨胀式安全带的气囊和用于使该气囊膨胀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该座椅的座椅底板的上侧安装了该气体发生器。技术方案4的乘员约束装置,用于对坐在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包括可膨胀的膨胀式安全带的气囊和用于使该气囊膨胀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该座椅的座椅底板的下侧安装了该气体发生器。技术方案5的乘员约束装置,在技术方案3或4中,其特征在于,用于引导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的流路由设在座椅底板上的凹部和覆盖该凹部的盖构成。专利技术效果在技术方案1中,能够将在以往成为空闲空间的座椅靠背轴支撑用旋转轴的周围空间用作气体发生器的设置空间。如技术方案2,可以通过该气体发生器使膨胀式安全带(空气安全带)、座椅气囊、侧面气囊中1个或2个以上气囊膨胀。另外,通过共用的气体发生器使其中2个以上气囊膨胀,能够实现节省空间、部件成本的降低。在技术方案3、4的乘员约束装置中,作为膨胀式安全带的气体发生器的配置部位,可以有效地利用以往没有使用的座椅底板的上侧或下侧。对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进行引导的流路也可以是导管,只要如技术方案5,可以省略导管中至少一部分。附图说明图1是从前方观察具有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框架的立体图。图2是从后方观察具有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框架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3的乘员约束装置的IV-IV线的部位的剖视图。图5是图3的乘员约束装置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分解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从前方观察具有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汽车座椅框架的立体图;图2是从后方观察的立体图。构成汽车座椅的框架由底部框架1和背部框架3组成,所述背部框架3可通过支轴(轴支撑用旋转轴)2及倾斜装置(图示省略)转动地连接在该底部框架1上。在该背部框架3的上部安装有头枕4。底部框架1包括左右的侧面框架1a、1b和座椅底板5等,所述座椅底板5架设在所述侧面框架1a、1b的前部彼此之间。标号6表示肩部固定器,7表示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在该座椅底板5的上侧配置有可膨胀的座椅气囊10。在该座椅气囊10的上侧设有座垫。其中,座垫省略了图示。该座椅气囊10向座椅的左右宽度方向延伸。该座椅气囊10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两端部分别利用螺栓11固定在该座椅底板5上。虽然省略了图示,该座椅气囊10包括细长地进行折叠的气囊主体和包围该气囊主体的折叠体的筒状的网状织带。网状织带由在直径方向自如地伸长,在长度方向(座椅的左右方向)几乎不伸长的编织物构成。在该座椅气囊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侧面框架1a一侧)设有气体导入口,该气体导入口与用于供给来自充气机20的气体的管道12相连。该气体供给用管道12沿着S弹簧1s的下侧进行配置。该充气机20通过托架21安装在支轴2上。如图2所示,托架21的一边侧21a卷绕在支轴2上,设在其另一边侧上的充气机保持部21b保持该充气机20。在该托架21上,还安装有用于分配气体的歧管22,充气机20的气体喷出口与该歧管22的气体入口相连。在歧管22上设有2个气体出口,一方的气体出口与上述管道12相连。沿着上述背部框架3的前表面绕有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织带31。该织带31由非膨胀式的普通安全带材料形成。该织带31的一端侧通过固定器32安装在侧面框架1a上。并且,该织带31的中间部分插入舌片33。该织带31的另一端侧,穿过设在车室侧面(车柱部等)上部的肩部固定器6后,可卷绕地连接在座椅安全带卷收器7中。在侧面框架1b的外侧面上设有带扣装置34,所述带扣装置34可拆装地与舌片33相连。织带31,在舌片33与带扣装置34相连的状态下,从该舌片33至腰部固定器32一侧成为沿着坐在座椅上的乘员腰部至腹部前表面围绕的腰带部31a,肩部固定器6一侧成为沿着该乘员上半身的前表面围绕的肩带部31b。沿着该腰带部31a设有可膨胀的腰部气囊35。虽然未图示,该腰部气囊35包括沿着该腰带部31a配置的可膨胀的气囊主体和覆盖该气囊主体和腰带部31a的筒状的罩。该气囊主体,在平常时,成为沿着腰带部31a细长且平坦地进行折叠的状态。该罩,在该实施方式中,形成气囊主体处于非膨胀状态时适合于该气囊主体的折叠体的外周的大小,也可以形成在气囊主体膨胀时向圆周方向伸长而允许该气囊主体膨胀的结构。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该罩由在圆周方向上自如地伸长,但在长度方向上几乎不伸长的、与前述的座椅气囊10的网状织带相同的编织物构成。因此,在气囊主体膨胀时,随着罩向圆周方向的扩大,罩的网眼在该圆周方向上扩大,其结果罩的长度方向的大小变小(变短)。由此,织带31绷紧而紧密贴合在乘员身体上。另外,也可以在织带31的前端连接腰部气囊35的一端,并用固定器将该腰部气囊35的另一端固定在侧面框架1a上。该腰部气囊35的固定器32一侧的端部与气体导入用管道36的前端相连。管道36的基端与上述歧管22的另一方的气体出口相连。接着,对该乘员约束装置的工作进行说明。在车辆碰撞时等紧急时刻,充气机20进行气体喷出工作时,来自该充气机20的气体在各管道12、36分流,分别供给到座椅气囊10和腰部气囊35。由此,座椅气囊10和腰部气囊35进行膨胀。由于该座椅气囊10在座垫的下侧膨胀而向上方挤压该座垫,因而该座垫的前部被上推或变硬而阻止乘员的腰部的前方移动。并且,因腰部气囊35随着其膨胀变短,因而整个织带31绷紧而紧密贴合在乘员的身体上。其结果,通过该织带绷紧效果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员约束装置,用于对坐在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具有可膨胀的气囊和用于使该气囊膨胀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该座椅的用于轴支撑座椅靠背的旋转轴上安装了该气体发生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丝贺康雄村上吉树
申请(专利权)人:高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