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约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662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乘员约束装置,将气囊配置在座垫的下侧,该乘员约束装置提高了该气囊的耐久性。乘员约束装置(10),包括:气囊(12),配置在座椅底板(8)的上侧,可膨胀以从下侧挤压座垫;和用于使该气囊(12)膨胀的充气机(气体发生器)(13)。在座垫(15)的底面上安装有保护部件(17)。该保护部件(17)为橡胶或合成树脂制的片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碰撞时约束汽车等车辆的座位上的乘员的乘员约束装置,特别涉及在前方碰撞时对乘员的腰部进行约束,防止乘员的身体向前方及下方移动的乘员约束装置。
技术介绍
在碰撞时约束汽车的乘员的系统中,作为防止即使佩戴安全带在前方碰撞时乘员也要一直钻进腰带的下侧的前潜现象的乘员约束装置,在特开平10-217818号公报中记载了下述乘员约束装置在座垫和座椅底板之间配置可膨胀的气囊,在车辆碰撞时通过使该气囊膨胀而上推座垫的前部。图5是表示该公报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前后方向的纵剖视图。在座椅前部,在座垫框架(座椅底板)100和座椅衬垫102之间配置有气囊104。该气囊104沿着座椅的左右宽度方向上延伸,可以通过充气机106膨胀。座椅衬垫102的上表面被装饰罩108覆盖,乘员坐在其上面。车辆碰撞时刻充气机106进行工作时,气囊104膨胀,因座椅衬垫102的前部被上推或从下侧被顶起而密度变高,由此防止(包括抑制)乘员身体的前方移动。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178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如上所述地将气囊配置在座垫的下侧的乘员约束装置中提高该气囊的耐久性。技术方案1的乘员约束装置,包括气囊,沿着座椅的左右宽度方向延伸地配置在座垫和座垫下侧部件之间,可进行膨胀,以从下侧挤压该座垫;和气体发生器,在车辆紧急时刻使该气囊膨胀;其特征在于,在该气囊和座垫之间以及该气囊和座垫下侧部件之间的至少一方,设置了用于保护该气囊的保护部件。技术方案2的乘员约束装置,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该保护部件组装在该座垫的底面上。技术方案3的乘员约束装置,在技术方案1或2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部件为橡胶或树脂制的片状。技术方案4的乘员约束装置,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该保护部件至少覆盖该气囊的上侧,借助气囊的膨胀压力使保护部件开放,以使气囊膨胀。技术方案5的乘员约束装置,在技术方案4中,其特征在于,该气囊安装在该保护部件上,该保护部件组装在上述座垫下侧部件上。技术方案6的乘员约束装置,在技术方案5中,其特征在于,该保护部件与气囊利用共用的固定部件固定在上述座垫下侧部件上。技术方案7的乘员约束装置,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该保护部件包围该气囊,该保护部件由可伸长的材料构成,借助气囊的膨胀压力使保护部件伸长,以使气囊膨胀。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气囊和座垫或座垫下侧部件之间设有保护部件,解除了气囊和这些部件之间的直接摩擦,从而提高了气囊的耐久性。如技术方案2,在将保护部件安装在座垫的底面上的情况下,由于随着将座垫安装在座椅上的过程,还进行保护部件的设置,因而可以简化座椅的组装。如技术方案3,作为该保护部件优选为橡胶或树脂制的片状。在技术方案4的方式中,在气囊不膨胀时,由于保护部件至少覆盖气囊的上侧,因而不会有气囊和座垫之间的直接摩擦,因而气囊的耐久性良好。另外,在气囊膨胀时该保护部件开放,因膨胀的气囊挤压座垫。如技术方案5,通过在保护部件上安装气囊,并将该保护部件安装在座垫下侧部件上,可以简化将保护部件和气囊安装到座垫下侧部件上的安装作业。如技术方案6,通过利用共用的固定部件将保护部件和气囊固定在座垫下侧部件上,可以使它们的组装作业变得更加简单,并且还可以减少部件成本。在技术方案7的方式中,由于利用由可伸长的材料构成的保护部件包围气囊,在气囊膨胀时使该保护部件伸长,因而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的框架的气囊不膨胀时的立体图,以纵剖面图示座垫。图2是从图1拆下座垫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气囊膨胀时的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现有例子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前后方向的纵剖视图。图6是表示具有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的框架的安装保护部件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6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安装保护部件后的立体图。图8是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图9是图6的乘员约束装置的气囊膨胀时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具有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的框架的、安装该乘员约束装置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座椅的框架的、安装乘员约束装置后的立体图。图12是沿着图10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图13是沿着图11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图14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气囊部分的纵剖视图。图15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的框架的气囊不膨胀时的立体图,以纵剖面图示座垫;图2是从图1拆下座垫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气囊膨胀时的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构成汽车座椅的框架由底部框架1和背部框架4组成,所述背部框架4可通过支轴2及倾斜装置(图示省略)转动地连接在该底部框架1上。该背部框架4的上部安装有头枕6。该底部框架1具有左右的侧面框架1a、1b,在所述侧面框架1a、1b的前部彼此之间架设有座椅底板8。在底部框架1和背部框架4上安装有由聚氨酯等构成的座垫15和座椅靠背(图示省略)。座椅底板8配置在该座垫15的前部下侧。其中,图1的标号1d表示支承该座垫15的弹簧。乘员约束装置10,包括气囊12,配置在该座椅底板8的上侧,可膨胀以从下侧挤压上述座垫15的前部;和用于使该气囊12膨胀的充气机(气体发生器)13。该气囊12沿着座椅底板8的左右宽度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该气囊12的该左右方向的两端侧利用螺栓14固定在该座椅底板8上。在该气囊12的上侧设有座垫15。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该气囊12为使多个面板16重叠,并对其周缘部彼此进行缝合而形成袋状的部件。标号16a表示缝合了该面板16彼此的、由纱线等形成的接缝。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座垫15的底面上安装有保护部件17。该保护部件17为橡胶或合成树脂制的片状,利用粘合、粘着、面扣、缝合、挂钩固定等适当的安装方法固定在座垫15上。在该实施方式中,保护部件17设在座垫15的底面的大致全部区域,也可以仅设在气囊12的膨胀区域。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该气囊12内配置有棒形充气机13。该充气机13,将车辆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延伸。该充气机13的结构为在其侧周面上具有气体喷出口(图示省略),从该气体喷出口向放射方向喷出气体。如图3所示,在该充气机13上连接有保持器18,所述保持器18用于将该充气机13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从该保持器18突起设置有双头螺栓18a。通过将该双头螺栓18a插入气囊12的下表面的螺栓通孔和座椅底板8的螺栓通孔内,并拧入螺母18b,充气机13和气囊12固定在座椅底板8上。该气囊12,在平常时(乘员约束装置不工作时),沿着座椅底板8的上表面平坦地、且前后方向的宽度变小而进行折叠。其中,气囊12,可以安装在座椅底板8上后进行折叠,也可以预先进行折叠,在用保形部件(图示省略)保持形状的状态下安装到座椅底板8上。也可以对气囊12不进行折叠而在平坦地延展的状态下设在座椅底板8上。该乘员约束装置10的动作如下所述。检测到汽车的前方冲撞时,充气机13进行气体喷出工作,通过来自该充气机13的气体使气囊12膨胀。其结果,座垫的前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员约束装置,包括:    气囊,沿着座椅的左右宽度方向延伸地配置在座垫和座垫下侧部件之间,可进行膨胀,以从下侧挤压该座垫;和    气体发生器,在车辆紧急时刻使该气囊膨胀;其特征在于,    在该气囊和座垫之间以及在该气囊和座垫下侧部件之间的至少一方,设置了用于保护该气囊的保护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昼田辉彦吉川浩通
申请(专利权)人:高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