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27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千斤顶收容结构,包括构成行李室的地面的行李室底板,和构成上述行李室的后壁的后围板,上述行李室底板上可收容备胎,同时在该备胎和上述后围板之间可收容千斤顶,上述后围板的一部分,从俯视方向看突出至与上述千斤顶重合的位置。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千斤顶收容结构,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确实可靠地防止千斤顶从车辆飞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位于车辆后部的行李室内收容千斤顶的千斤顶收容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在位于车辆后部的行李室内收容千斤顶的收容结构,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成9-76947号)所示,在具有构成行李室地面的行李室底板和构成行李室后壁的后围板的车辆中,在上述行李室底板上凹设有收容备胎的备胎室,在该备胎室内收容有备胎,同时在该备胎和上述后端面板之间收容有千斤顶。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后围板上安装有延伸至千斤顶的上方,且从侧面看大致呈“L”状的支架,该支架和上述备胎室夹持住上述千斤顶。由于上述支架的强度较弱,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行李室底板会产生变形,从而方向向上的作用力会作用在千斤顶上,此时保持该千斤顶的上述支架无法承受上述作用力而产生破损,从而使千斤顶有可能从备胎室中飞出。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可以考虑提高支架自身的强度,但这样会使支架的制造成本上升。另外,虽然通过提高支架自身的强度可使其不易破损,但该支架在后围板上的安装部位的强度如果较弱,则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该安装部位可能会产生断裂,从而使上述支架与后围板分离,因此必须增加该支架在后围板上的安装部位的强度,所以会使车辆的重量大幅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可确实可靠地防止千斤顶从车辆飞出的千斤顶收容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千斤顶收容结构,包括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后纵梁;设置在该后纵梁上,构成行李室地面的行李室底板;构成上述行李室后壁的后围板;上述行李室底板上,可收容备胎,且在该备胎和上述后围板之间可收容千斤顶,上述后围板的一部分,从俯视方向看突出至与上述千斤顶重合的位置。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后围板的一部分突出至千斤顶的上方,因此,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即使千斤顶要从备胎和后围板之间向上方飞出,千斤顶也会被上述后围板予以突出的一部分所阻挡,从而防止该千斤顶从车辆飞出。另外,由于上述后围板的一部分予以突出而形成阻挡千斤顶的部分,所以该部分与后围板形成一体,从而可具有较强的强度,即使受到千斤顶的撞击,该部分也不会与后围板分离。因此,通过使后围板的一部分予以突出的简单结构,即可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确实可靠地防止千斤顶从车辆飞出。在上述千斤顶收容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后围板,可由后围板前板与后围板后板接合而成,并具有闭合剖面结构,上述后围板的一部分,可由上述后围板前板的一部分向车辆前方突出而成。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后围板具有闭合剖面结构,所以后围板的刚性得以提高,因此,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可抑制行李室底板产生变形,从而可减小因行李室底板的变形而赋予千斤顶在飞出时的加速度。在上述千斤顶收容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千斤顶,设置在其下端部比上述备胎更位于下方的位置。采用上述结构,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千斤顶向车身的前方移动而要飞出时,由于千斤顶的下端部进入备胎的下方,所以可抑制千斤顶从车辆飞出。另外,在上述千斤顶收容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千斤顶,设置在其下端部的一部分从俯视方向看与上述备胎重合的位置。采用上述结构,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即使千斤顶要从车辆飞出,但该千斤顶的下端部的一部分也会被备胎所阻挡,所以通过后围板和备胎,可从千斤顶的前后两方防止千斤顶从车辆飞出。在上述千斤顶收容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行李室底板,其在车宽方向上与上述后围板相对应的区域内可凹设有收容上述备胎的备胎室,该备胎室可收容上述备胎以及千斤顶。采用上述结构,当备胎室通过盖体予以覆盖之后,可由形成一个具有平坦地面的行李室,因而可提高行李室的使用性能。在上述千斤顶收容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一对后纵梁,可延伸至比上述后围板更位于后方的位置,该后纵梁的后端部可设置有沿车身的车宽方向延伸的后保险杠加强部件,该后保险杠加强部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与上述千斤顶的收容区域相对应。采用上述结构,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通过保险杠加强部件可使冲击不会直接传到千斤顶的收容部位,因而可更有效的防止千斤顶从车辆飞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II-II线剖视立体图。图3是图1中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千斤顶收容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V-V线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加以详细说明。图1~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在本实施形态中,只说明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普通型轿车(sedan car)的情况,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另外还可适用于舱背式轿车(hatchback car)等。上述车辆中,直至行李室地面1a的行李室1,通过行李室盖(trunk lid)10的开启,而向车身后方开放。上述行李室1,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后纵梁4;设置在该后纵梁4上,构成行李室1的地面1a的行李室底板2;以及构成上述行李室1的后壁的后围板3。上述一对后纵梁4,穿过上述后围板3并向其后方延伸。上述一对后纵梁4的后端部,设置有沿车身的车宽方向延伸,并连接该对后纵梁4的两个后端部的后保险杠加强部件8。上述后围板3,设置有开口缘部33,形成使行李室1向后方开放的开口。该开口缘部33,向上方开口而大致呈较宽的“U”状,且沿车身前后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位于上述开口下方且沿车身车宽方向延伸的水平部33a的上表面33b,与行李室1的地面1a大致位于同一平面。该上述开口缘部33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叙述。上述行李室底板2,其在车宽方向上与上述后围板3相对应的区域内凹设有备胎室5。该备胎室5,可以平卧状态收容备胎6,同时在该备胎和上述后围板3之间可收容千斤顶7。另外,上述行李室底板2上,设置有可从上方覆盖上述备胎室5的盖体(未图示)。该盖体为覆盖上述备胎室5而设置在行李室底板2上时,该盖体的上表面与行李室底板2的未凹设有备胎室5的部分的上表面大致位于同一平面,即与行李室底板2一起构成大致平坦的行李室1的地面1a,而该平坦的地面1a一直延续至上述开口缘部33的水平部33a的上表面33b。另外,上述备胎室5的底面,其在车宽方向上与上述后围板3相对应的区域,凹设有进一步向下凹陷的凹部51。上述千斤顶7可装拆可能地固定在该凹部51的底面上。上述千斤顶7,为伸缩式千斤顶(pantograph type jack),包括从俯视方向看大致呈长方形的底座部71;可上下运作的可动部72;沿着上述底座部71的长度方向予以延伸,以连结上述底座部71和上述可动部72的连结部(link)73;通过转动操作设置在上述连结部73的螺旋部74,可使上述可动部72进行上下运作。另外,上述底座部7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上述连结部73的宽度尺寸,因此底座部7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位于上述连结部73的外侧。另外,上述千斤顶7,以上述底座部71的长度方向大致与车身的车宽方向平行的状态,固定在从俯视方向看上述底座部71的比上述连结部73向车辆前方突出的部位与上述备胎6相重合的位置。在上述凹部51的底面,设置有装拆可能地固定上述千斤顶7的固定器9。该固定器9,包括安装在上述凹部51的底面上的固定部件91,其前后的两个端部设置有左右一对的爪部91a;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后纵梁;设置在该后纵梁上,构成行李室地面的行李室底板;构成上述行李室后壁的后围板;上述行李室底板上,可收容备胎,且在该备胎和上述后围板之间可收容千斤顶,上述后围板的一部分,从俯视方向看突出至与上述千斤顶重合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晃权田初美住田和英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