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条、车门下护板和机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59118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9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饰条、车门下护板和机动车,装饰条包括第一弯折部、配合部和第二弯折部,装饰条还包括贴合部,贴合部的第一端与第二弯折部连接,贴合部的第二端与配合部连接,且配合部、第二弯折部和贴合部依次连接并形成环形支撑结构。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饰条,通过设置贴合部并使贴合部与第二弯折部和配合部形成环形支撑结构,在装饰条装配过程中,贴合部能够为配合部提供稳定的支撑力,用于保证配合部能够与待安装物体紧密贴合,从而能够达到提高装配质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饰条、车门下护板和机动车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饰条、车门下护板和机动车。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轻型载货汽车的车门下护板的装饰条结构包括第一弯折部11’、配合部12’和第二弯折部13’,其中,第一弯折部11’与下护板本体20’配合连接,上述配合部12’通过胶条40’贴合至下护板本体20’的侧壁上,上述第二弯折部13’设置在配合部12’远离第一弯折部11’的一端并与车门钣金30’抵接,以在压合配合部12’与下护板本体20’的侧壁时提供支撑力。 现有技术的缺点:上述第二弯折部13’局部与车门钣金30’抵接,由于第二弯折部13’的形状与车门钣金30’的形状不匹配,使装饰条在压装过程中由于支撑力较小,无法与下护板本体20’紧密贴合,从而导致装配不严、装配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装饰条、车门下护板和机动车,以达到提高装配质量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饰条,包括第一弯折部、配合部和第二弯折部,装饰条还包括贴合部,贴合部的第一端与第二弯折部连接,贴合部的第二端与配合部连接,且配合部、第二弯折部和贴合部依次连接并形成环形支撑结构。 进一步地,贴合部包括:第一贴合部,第一贴合部的第一端与第二弯折部连接,第一贴合部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弯折部的方向延伸;第二贴合部,第二贴合部的第一端与第一贴合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贴合部的第二端与配合部连接,且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之间具有夹角。 进一步地,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部,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通过圆弧过渡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弯折部包括与配合部连接的第一折边和设置在第一折边远离配合部的一端的第二折边,第二折边相对于第一折边倾斜设置,且配合部、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形成用于容纳车门的下护板本体的容纳槽。 进一步地,第一弯折部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折边远离第一折边的一端的卡接凸起。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门下护板,包括下护板本体、车门钣金和设置在下护板本体和车门钣金之间的上述装饰条。 进一步地,下护板本体包括顶端和侧壁,下护板本体的顶端与第一弯折部卡接配合,下护板本体的侧壁与配合部的表面通过胶条粘接,车门钣金与贴合部压接配合。 进一步地,贴合部设置为在车门钣金、下护板本体和装饰条配合的状态下,贴合部在车门钣金和下护板本体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 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包括上述车门下护板。 应用本技术的装饰条,通过设置贴合部并使贴合部与第二弯折部和配合部形成环形支撑结构,在装饰条装配过程中,贴合部能够为配合部提供稳定的支撑力,用于保证配合部能够与待安装物体紧密贴合,从而能够达到提高装配质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装饰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技术装饰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技术车门下护板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1、第一弯折部;111、第一折边;112、第二折边;113、卡接凸起;12、配合部;13、第二弯折部;14、贴合部;141、第一贴合部;142、第二贴合部;143、圆弧过渡部;20、下护板本体;30、车门钣金;40、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饰条,包括第一弯折部11、配合部12和第二弯折部13,装饰条还包括贴合部14,贴合部14的第一端与第二弯折部13连接,贴合部14的第二端与配合部12连接,且配合部12、第二弯折部13和贴合部14依次连接并形成环形支撑结构。 通过设置贴合部14并使贴合部14与第二弯折部13和配合部12形成环形支撑结构,在装饰条装配过程中,贴合部14能够为配合部12提供稳定的支撑力,用于保证配合部能够与待安装物体紧密贴合,从而能够达到提高装配质量的目的。 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贴合部14包括第一贴合部141和第二贴合部142。第一贴合部141的第一端与第二弯折部13连接,第一贴合部141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弯折部13的方向延伸。第二贴合部142的第一端与第一贴合部14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贴合部142的第二端与配合部12连接。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弯折部11、配合部12和第二弯折部13依次连接且截面形状呈“S”形。上述第一贴合部141和第二贴合部142均为直线段,上述第一贴合部141由第二弯折部13的末端向上延伸。上述第二贴合部142与第一贴合部141之间设置有夹角,且由第一贴合部141的末端向配合部12的起始端延伸并与配合部12的起始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配合部12、第二弯折部13、第一贴合部141和第二贴合部142依次首尾连接,并形成四边形环状结构。在装配时,由第一贴合部141和第二贴合部142与待安装面抵接配合,并向配合部12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贴合部141和第二贴合部142的连接处不会产生应力集中,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第一贴合部141和第二贴合部142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部143,第一贴合部141和第二贴合部142通过圆弧过渡部143连接。 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弯折部11包括与配合部12连接的第一折边111和设置在第一折边111远离配合部12的一端的第二折边112和设置在第二折边112远离第一折边111的一端额卡接凸起113。其中,第二折边112相对于第一折边111倾斜设置,且配合部12、第一折边111和第二折边112形成用于容纳下护板本体20的容纳槽。卡接凸起113向靠近配合部12方向弯折。 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第一弯折部11设置容纳槽和卡接凸起,目的是为了在装配装饰条的时候,可以通过容纳槽对应与待安装物体卡接配合,通过卡接凸起来进一步地实现容纳槽与待安装物体的卡接稳定性。 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门下护板,包括下护板本体20、车门钣金30和设置在下护板本体20和车门钣金30之间的上述装饰条。 具体地,上述下护板本体20包括顶端和侧壁,下护板本体20的顶端与第一弯折部11卡接配合,下护板本体20的侧壁与配合部12的表面通过胶条40粘接,车门钣金30与贴合部14压接配合。 在装配时,将下护板本体20的顶端与容纳槽卡紧,并使卡接凸起顶住下护板本体20上以保证下护板本体20的卡接稳定性。将下护板本体20向靠近车门钣金30的方向挤压,使胶条40粘合在下护板本体20的侧壁和上述配合部12上。由于设置有贴合部14,能够由贴合部14提供稳定的支撑力,所以在挤压过程中,下护板本体20能够与胶条40很好地贴合,达到保证装配质量的目的。 优选地,贴合部14设置为在车门钣金30、下护板本体20和装饰条配合的状态下,贴合部14在车门钣金30和下护板本体20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简单说,将装饰条环形支撑结构的外径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饰条,包括第一弯折部(11)、配合部(12)和第二弯折部(1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条还包括贴合部(14),所述贴合部(1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折部(13)连接,所述贴合部(14)的第二端与所述配合部(12)连接,且所述配合部(12)、所述第二弯折部(13)和所述贴合部(14)依次连接并形成环形支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饰条,包括第一弯折部(11)、配合部(12)和第二弯折部(1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条还包括贴合部(14),所述贴合部(1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折部(13)连接,所述贴合部(14)的第二端与所述配合部(12)连接,且所述配合部(12)、所述第二弯折部(13)和所述贴合部(14)依次连接并形成环形支撑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14)包括: 第一贴合部(141),所述第一贴合部(14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折部(13)连接,所述第一贴合部(141)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第二弯折部(13)的方向延伸; 第二贴合部(142),所述第二贴合部(14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贴合部(14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贴合部(142)的第二端与所述配合部(12)连接,且所述第一贴合部(141)与所述第二贴合部(142)之间具有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饰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部(141)和所述第二贴合部(142)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部(143),所述第一贴合部(141)和所述第二贴合部(142)通过所述圆弧过渡部(14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11)包括与所述配合部(12)连接的第一折边(1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折边(111)远离所述配合部(12)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洪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