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晶体管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57927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联晶体管的装置,包括圆柱体,圆柱体的材料为绝缘材料,圆柱体上至少开设两个晶体管容置腔,晶体管容置腔的两端均嵌有导电体,圆柱体顶面中心处设有第一导电杆,第一导电杆上安装至少两块长条状导电片,导电片一端可围绕第一导电杆旋转,另一端与导电体接触,第一导电杆上安装的弹性组合件使导电片紧贴圆柱体的顶面,圆柱体底面的第二导电杆与晶体管容置腔的另一端的导电体连接。置放在晶体管容置腔中的晶体管的电极引线与导电体接触。圆柱体顶面上的导电体通过导电片与第一导电杆连接,圆柱体底面上的导电体与第二导电杆连接,操作人员只需将两根导电杆连接至电子电路中,即是将至少两个并联的晶体管连接至电子电路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并联晶体管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结构设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并联晶体管的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公知,有些电子电路需要多个并联的晶体管。按现有技术,多个并联晶体管的形成需操作人员将晶体管逐个安装在电子电路中,如此,操作比较麻烦,尤其在电子电路调试过程中,操作人员需不断增加或减少并联晶体管的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电子电路中并联的多个晶体管,需操作人员逐个安装在电子电路中,操作比较麻烦,尤其在电子电路调试过程中,操作人员需不断增加或减少并联晶体管的数量。 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并联晶体管的装置,包括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材料为绝缘材料,所述圆柱体上至少开设两个晶体管容置腔,所述晶体管容置腔呈圆柱状,所述圆柱状晶体管容置腔的中心线与圆柱体的中心线平行,每个圆柱状晶体管容置腔的中心线距离圆柱体的中心线的距离相等,所述晶体管容置腔的两端均嵌有导电体,所述圆柱体顶面中心处设有第一导电杆,所述第一导电杆上安装至少两块长条状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一端可围绕第一导电杆旋转,所述导电片另一端与晶体管容置腔一端的导电体接触,所述导电片另一端突出圆柱体侧面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一导电杆上安装有弹性组合件,所述弹性组合件使导电片紧贴圆柱体的顶面,所述圆柱体底面设有第二导电杆,所述第二导电杆与晶体管容置腔的另一端的导电体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晶体管置放在晶体管容置腔中,晶体管两端的电极引线分别与晶体管容置腔两端的导电体接触。晶体管容置腔一端的导电体位于圆柱体顶面上,晶体管容置腔另一端的导电体位于圆柱体底面上。圆柱体顶面上的导电体通过导电片与第一导电杆连接,圆柱体底面上的导电体与第二导电杆连接,如此,操作人员只需将第一导电杆和第二导电杆连接至电子电路中,即是将至少两个并联的晶体管连接至电子电路中。由于导电片一端可围绕第一导电杆旋转,所以,操作人员可通过旋转导电片实现某个或某几个圆柱体顶面上的导电体与第一导电杆之间的连接。如此即可改变并联的晶体管的数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方便地将多个晶体管并联连接在电子电路中,SP使在电子电路调试过程中,操作人员也可通过旋转导电片增加或减少并联晶体管的数量。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柱体顶面上开设凹槽,所述导电片卡合在凹槽中。如此设计,操作人员在旋转导电片的过程中,便于导电片定位,定位后的导电片不易移位,保证导电片与导电体的接触。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弹性组合件包括限位块、伸缩弹簧,所述限位块固定在第一导电杆上,所述伸缩弹簧套装在第一导电杆上,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块接触,所述伸缩弹簧的另一端与导电片接触。如此设计,伸缩弹簧使导电片紧贴圆柱体顶面,即,使导电片的一端紧贴导电块。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导电杆通过导电条与晶体管容置腔的另一端的导电体连接。所述连接为固定连接。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晶体管容置腔呈阶梯圆柱状,即晶体管容置腔由两个圆柱状空腔叠加而成,两个圆柱状空腔衔接处有一肩,所述肩可对置放在晶体管容置腔中的晶体管进行限位。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晶体管容置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四个晶体管容置腔沿圆柱体圆周向均匀分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并联晶体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一导电片旋转后的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从下方观察所述并联晶体管的装置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圆柱体被全剖后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 一圆柱体;101 —晶体管容置腔;102 —凹槽; 20—导电体; 31 —第一导电杆;32 —第二导电杆; 40—导电片; 50 —弹性组合件;51 —限位块;52 —伸缩弹簧; 60—导电条; 70 —晶体管;700 —电极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并联晶体管的装置,包括圆柱体10,所述圆柱体10的材料为绝缘材料,所述圆柱体10上开设四个晶体管容置腔101,所述四个晶体管容置腔101沿圆柱体10圆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晶体管容置腔101贯穿整个圆柱体10, 如图4所示,所述晶体管容置腔101呈阶梯圆柱状。所述圆柱状晶体管容置腔101的中心线与圆柱体10的中心线平行,每个圆柱状晶体管容置腔101的中心线距离圆柱体10的中心线的距离相等。 如图4所示,所述晶体管容置腔101的两端均嵌有导电体20. 如图1所不,所述圆柱体10顶面中心处设有第一导电杆31,所述第一导电杆31上安装四块长条状导电片40,所述四块导电片40叠加在一起,所述导电片40 —端可围绕第一导电杆31旋转,所述导电片40另一端与晶体管容置腔101 —端的导电体20接触,所述导电片40另一端突出圆柱体10侧面一定的距离。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圆柱体10顶面上开设凹槽102,所述导电片40卡合在凹槽102 中。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导电杆31上安装有弹性组合件50,所述弹性组合件50包括限位块51、伸缩弹簧52,所述限位块51固定在第一导电杆31上,所述伸缩弹簧52套装在第一导电杆31上,所述伸缩弹簧52的一端与限位块51接触,所述伸缩弹簧52的另一端与导电片40接触。所述弹性组合件50使导电片40紧贴圆柱体10的顶面。 如图3所示,所述圆柱体10底面设有第二导电杆32,所述第二导电杆32通过导电条60与晶体管容置腔101的另一端的导电体20连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4所示,四个晶体管70分别置放在四个晶体管容置腔101中,导电体20分别嵌入晶体管容置腔101的两端,晶体管70两端的电极引线700分别与导电体20接触。如图1所示,铰接在第一导电杆31的导电片40有四块,所述四块导电片40叠加在一起连接圆柱体10顶面上的一块导电体20与第一导电杆31,当需并联两个晶体管时,操作人员作用于导电片40突出圆柱体10的一端,进而拨动一块导电片40围绕第一导电杆31旋转90度,在弹性组合件50的压力下,所述导电片40的自由端与另一导电体20接触,如图2所示。至此,操作人员将第一导电杆31与圆柱体10底面上的第二导电杆32连接至电子电路中,四个晶体管容置腔101中的两个晶体管容置腔101中的晶体管70即并联在电子电路中。若需三个或四个晶体管70并联,操作人员只需再拨动叠加在一起的一块或两块导电片40围绕第一导电杆31旋转一定的角度,使旋转的导电片40与圆柱体10顶面上的一块或两块导电体20接触即可。 以上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联晶体管的装置,包括圆柱体(10),所述圆柱体(10)的材料为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10)上至少开设两个晶体管容置腔(101),所述晶体管容置腔(101)呈圆柱状,所述圆柱状晶体管容置腔(101)的中心线与圆柱体(10)的中心线平行,每个圆柱状晶体管容置腔(101)的中心线距离圆柱体(10)的中心线的距离相等,所述晶体管容置腔(101)的两端均嵌有导电体(20),所述圆柱体(10)顶面中心处设有第一导电杆(31),所述第一导电杆(31)上安装至少两块长条状导电片(40),所述导电片(40)一端可围绕第一导电杆(31)旋转,所述导电片(40)另一端与晶体管容置腔(101)一端的导电体(20)接触,所述导电片(40)另一端突出圆柱体(10)侧面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一导电杆(31)上安装有弹性组合件(50),所述弹性组合件(50)使导电片(40)紧贴圆柱体(10)的顶面,所述圆柱体(10)底面设有第二导电杆(32),所述第二导电杆(32)与晶体管容置腔(101)的另一端的导电体(2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晶体管的装置,包括圆柱体(10),所述圆柱体(10)的材料为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10)上至少开设两个晶体管容置腔(101),所述晶体管容置腔(101)呈圆柱状,所述圆柱状晶体管容置腔(101)的中心线与圆柱体(10)的中心线平行,每个圆柱状晶体管容置腔(101)的中心线距离圆柱体(10)的中心线的距离相等,所述晶体管容置腔(101)的两端均嵌有导电体(20),所述圆柱体(10)顶面中心处设有第一导电杆(31),所述第一导电杆(31)上安装至少两块长条状导电片(40),所述导电片(40) —端可围绕第一导电杆(31)旋转,所述导电片(40)另一端与晶体管容置腔(101) —端的导电体(20)接触,所述导电片(40)另一端突出圆柱体(10)侧面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一导电杆(31)上安装有弹性组合件(50),所述弹性组合件(50)使导电片(40)紧贴圆柱体(10)的顶面,所述圆柱体(10)底面设有第二导电杆(32),所述第二导电杆(32)与晶体管容置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华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柏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