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气流除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5551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制造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提供强气流面积大,除水效果好的强气流除水装置,包括装置外壳、传送网带和风机,所述风机设于装置外壳的底部,所述传送网带设于装置外壳的中部,装置外壳位于传送网带两侧对称设有左吹气装置和右吹气装置,左吹气装置包括护罩和设于护罩内的扇形喷头,扇形喷头的喷嘴为条缝形,且喷嘴的边壁对称倾斜,扇形喷头远离喷嘴的一端设有气流入口,气流入口通过塑料软管与风机相连接,扇形喷头的横截面由气流入口至喷嘴的方向依次减小,扇形喷头的顶部设有可以调节喷嘴方位的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调节端伸出护罩外,所述右吹气装置与左吹气装置的结构一致,左吹气装置和右吹气装置的喷嘴均朝向传送网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气流除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食品制造机械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强气流除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食品制造过程中,食品经过水洗、水煮、蒸煮后,食品上带有大量的水分,为除去这些水分,常会使用到气流除水机,而这些气流除水机的吹气管的位置是固定的,即无法调节吹气管与食品之间的距离,因此对体积大小不一定的食品,吹气除水的效果就不一样,生产效率有高有低,影响生产效果。为了解决前述问题,现有一种气流除水装置,包括装置外壳、传送网带、丝杆手轮、上吹气管、下吹气管和风机,所述上吹气管和下吹气管均包括一主管,所述主管上连通设有多个支管,所述支管上设有多个作为吹气口的孔,所述传送网带设于装置外壳的中部,将装置外壳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丝杆手轮穿设于装置外壳的顶端,且所述丝杆手轮位于装置外壳内的一端与所述上吹气管连接,,所述上吹气管的吹气口朝向传送网带,所述下吹气管设于装置外壳位于传送网带的下方,所述下吹气管的吹气口朝向传送网带,所述上吹气管和下吹气管的主管均通过塑料软管与风机连接,所述风机设于装置外壳的底部。所述气流除水装置能够通过丝杆手轮调节上吹气管的高度,即能够调节上吹气管与传送网带之间的距离,因此,根据食品体积大小的不同,可以通过丝杆手轮调节上吹气管,以使得上吹气管与食品之间的距离为最佳距离,以获得最大的吹气除水效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但是,所述气流除水装置的上吹气管和下吹气管的吹气口采用孔状,气流面积小,吹气除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强气流面积大,除水效果好的强气流除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强气流除水装置,包括装置外壳、传送网带和风机,所述风机设于装置外壳的底部,所述传送网带设于装置外壳的中部,将装置外壳分为左右两部分,所述装置外壳位于传送网带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左吹气装置和右吹气装置,所述左吹气装置包括护罩和设于护罩内的扇形喷头,所述扇形喷头的喷嘴为条缝形,且喷嘴的边壁对称倾斜,所述护罩设有与喷嘴对应的开口,所述扇形喷头远离喷嘴的一端设有气流入口,所述护罩设有与气流入口相对应的开口,所述气流入口透过护罩的开口通过塑料软管与风机相连接,所述扇形喷头的横截面由气流入口至喷嘴的方向依次减小,所述扇形喷头的顶部设有可以调节喷嘴方位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调节端伸出护罩外,所述右吹气装置与左吹气装置的结构一致,所述左吹气装置和右吹气装置的喷嘴均朝向传送网带。 进一步的是:所述装置外壳位于传送网带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滑轨,所述左吹气装置和右吹气装置的护罩底部均设有与滑轨活动连接的滑槽。 进一步的是:所述左吹气装置和右吹气装置的扇形喷头的顶部还均设有第二气流入口,所述第二气流入口通过塑料软管与风机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左吹气装置和右吹气装置均为三个。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强气流除水装置,左吹气装置和右吹气装置均采用了扇形喷头,所述扇形喷头的横截面由第一气流入口至喷嘴的方向依次减小,所述扇形喷头的喷嘴为条缝形,且喷嘴的边壁对称倾斜,因此,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在第一气流入口进入后在倾斜侧壁的导流作用下逐渐向喷嘴行进,即气流沿着侧壁铺散开来形成扇形气流,而扇形喷头的横截面又由第一气流入口至喷嘴的方向依次减小,即扇形喷头的顶壁与底壁之间空间也是不断缩小,即气流还受到了顶壁与底壁之间的挤压,并且随着前进的继续受到的压力越大,气流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越来越大,则气流沿着侧壁铺散开的受力也越来越大,铺散开的面积也越大,而受到侧壁的固定位置的限制,铺开的面积也会受到限制,即气流内部会积蓄一部分的作用力,当到达喷嘴释放时,气流内部的作用力一下得到释放,气流由喷嘴呈扇形铺开喷射出的面积进一步加大,则气流与传送网带上的产品的接触面积也较大,有利于吹气除水,吹气除水效果好,且其喷射出的气流强度也大于一般传统的扇形喷嘴或者扇形开口,能够提高气流除水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气流面积小,吹气除水效果差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扇形喷头的顶部上还设有第二气流入口,即第二气流入口进入的第二气流以垂直扇形喷头的方向引入,而所述第一气流入口是设于扇形喷头远离喷嘴的一端,所述第一气流入口进入的第一气流呈以扇形喷头平行的直线方向引入,则第一气流与第二气流会在扇形喷头中相碰撞,进一步的提高气流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了气流之间积蓄的作用力,使得气流喷射出时的扩散力能够进一步提高,也增加了气流的强度,使得由条缝形喷嘴喷射出的气流面积进一步提高,强度进一步提高,该强度和面积的铺散不是一般的扇形喷头或扇形吹气孔所能比拟的,进一步的加强了吹气除水效果;且左右吹气装置对称设置,喷嘴相对朝向传送网带,即左右吹气装置喷射出的气流会相对交错重叠,气流作用加强,且能较全面的对产品进行吹气除水,提高了吹气除水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扇形喷头的顶部还设有可以上下左右调节喷嘴方位的调节螺栓,能够使得气流在产品的上下左右等不同位置进行吹气除水,进一步的提高了吹气除水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左右吹气装置均是通过滑槽可滑动的设于装置外壳的滑轨上,即能够分别调节左右吹气装置与传送网带的距离,能够使得左右吹气装置均处于与传送网带的最佳距离,获得最大的吹气除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4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左吹气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所揭示的是,一种强气流除水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传送网带2和风机3,所述风机3设于装置外壳1的底部,所述传送网带2设于装置外壳1的中部,将装置外壳分为左右两部分,所述装置外壳1位于传送网带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滑轨11,所述装置外壳1位于传送网带2的左右两侧还对称设有三个左吹气装置4和三个右吹气装置5,所述左吹气装置4包括护罩41和设于护罩41内的扇形喷头42,护罩41底部还设有与滑轨11活动连接的滑槽43,所述扇形喷头42的喷嘴44为条缝形,且喷嘴44的边壁对称倾斜,所述护罩41设有与喷嘴44对应的开口,所述扇形喷头42远离喷嘴44的一端设有第一气流入口 45,所述护罩41设有与第一气流入口 45相对应的开口,所述第一气流入口 45透过护罩41的开口通过塑料软管46与风机3相连接,所述扇形喷头42的顶部还设有第二气流入口 47,所述第二气流入口 47通过塑料软管46与风机3相连接,所述扇形喷头42的横截面由第一气流入口 45至喷嘴44的方向依次减小,所述扇形喷头42的顶部设有可以调节喷嘴方位的调节螺栓48,所述调节螺栓48的调节端伸出护罩41外,所述右吹气装置5与左吹气装置4的结构一致,所述左吹气装置4和右吹气装置5的喷嘴均朝向传送网带。 所述强气流除水装置,左吹气装置4和右吹气装置5均采用了扇形喷头42,所述扇形喷头42的横截面由第一气流入口 45至喷嘴44的方向依次减小,所述扇形喷头42的喷嘴44为条缝形,且喷嘴44的边壁对称倾斜,因此,所述风机3产生的气流在第一气流入口45进入后在倾斜侧壁的导流作用下逐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强气流除水装置,包括装置外壳、传送网带和风机,所述风机设于装置外壳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网带设于装置外壳的中部,将装置外壳分为左右两部分,所述装置外壳位于传送网带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左吹气装置和右吹气装置,所述左吹气装置包括护罩和设于护罩内的扇形喷头,所述扇形喷头的喷嘴为条缝形,且喷嘴的边壁对称倾斜,所述护罩设有与喷嘴对应的开口,所述扇形喷头远离喷嘴的一端设有第一气流入口,所述护罩设有与第一气流入口相对应的开口,所述第一气流入口透过护罩的开口通过塑料软管与风机相连接,所述左吹气装置和右吹气装置的扇形喷头的顶部还均设有第二气流入口,所述第二气流入口通过塑料软管与风机相连接,所述扇形喷头的横截面由第一气流入口至喷嘴的方向依次减小,所述扇形喷头的顶部设有可以调节喷嘴方位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调节端伸出护罩外,所述右吹气装置与左吹气装置的结构一致,所述左吹气装置和右吹气装置的喷嘴均朝向传送网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气流除水装置,包括装置外壳、传送网带和风机,所述风机设于装置外壳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网带设于装置外壳的中部,将装置外壳分为左右两部分,所述装置外壳位于传送网带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左吹气装置和右吹气装置,所述左吹气装置包括护罩和设于护罩内的扇形喷头,所述扇形喷头的喷嘴为条缝形,且喷嘴的边壁对称倾斜,所述护罩设有与喷嘴对应的开口,所述扇形喷头远离喷嘴的一端设有第一气流入口,所述护罩设有与第一气流入口相对应的开口,所述第一气流入口透过护罩的开口通过塑料软管与风机相连接,所述左吹气装置和右吹气装置的扇形喷头的顶部还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忠陈妹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天线宝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