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德福专利>正文

承载架的杆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2550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3:38
一种承载架的杆件结构,具有一支撑杆,该支撑杆具有两端,该两端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贯穿有一组装孔,该组装孔的内周壁由复数个内抵面所构成,该各个内抵面均连接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且该任一内抵面均与其相邻的其中一内抵面形成有一第一夹角,并与其相邻的另一内抵面形成有一第二夹角,该各个第一夹角及该各个第二夹角呈互相间隔交错设置,且该各个第二夹角的角度大于该各个第一夹角的角度,故可提升该承载架的最大荷重,并可因应厂房内部的机具配置而变更该承载架的最大荷重,可节省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承载架的杆件结构,具有一支撑杆,该支撑杆具有两端,该两端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贯穿有一组装孔,该组装孔的内周壁由复数个内抵面所构成,该各个内抵面均连接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且该任一内抵面均与其相邻的其中一内抵面形成有一第一夹角,并与其相邻的另一内抵面形成有一第二夹角,该各个第一夹角及该各个第二夹角呈互相间隔交错设置,且该各个第二夹角的角度大于该各个第一夹角的角度,故可提升该承载架的最大荷重,并可因应厂房内部的机具配置而变更该承载架的最大荷重,可节省设备成本。【专利说明】承载架的杆件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承载架的杆件结构,特别指一种可提升其整体所能承载的最大荷重,并可因应厂房内部的机具配置而变更其整体的最大荷重,并可耐强酸及强碱、不会锈蚀且具有较佳结构强度的承载架的杆件结构。
技术介绍
请配合参看图1所示,现有的承载架5由复数个支撑杆所组成,其由四个支撑杆组成一矩形框架51,该矩形框架51可供放置一层板52,且该矩形框架51下方另设有四个支撑杆以形成支脚53,使该层板52可供放置机具或作为工作枱使用。 该现有承载架5的各个支撑杆“包含该矩形框架51及该四个支脚53”均为中空的矩形管件,且均为金属材质,金属材质本身不耐酸、碱且容易锈蚀,所以不适用于较潮湿或是会接触到酸、碱液体或气体的场合,使用上相当受限。 而且,呈中空矩形管件的各个支撑杆“包含该矩形框架51及该四个支脚53”本身所能承受的荷重也相当受限,一般而言,是由各个支撑杆“包含该矩形框架51及该四个支脚53”的管径大小及管壁厚薄来决定该承载架5所能承载的最大荷重,因此,当厂房内部的配置变更,使该承载架5上所承载的机具增加,或是更换较重的机具时,原有的承载架5势必无法承受该重量,而必须重新更换具有较大管径或管壁较厚的支撑杆的承载架5,造成设备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架的杆件结构,其可提升该承载架整体所能承载的最大荷重。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架的杆件结构,可因应厂房内部的机具配置而变更该承载架整体的最大荷重,无须重新更换所有的承载架,以节省设备成本。 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架的杆件结构,可耐酸、耐碱及抗锈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技术提供一种承载架的杆件结构,具有一支撑杆,该支撑杆具有两端,该两端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贯穿有一组装孔,该组装孔的内周壁由复数个内抵面所构成,该各个内抵面均连接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且该任一内抵面均与其相邻的其中一内抵面形成有一第一夹角,并与其相邻的另一内抵面形成有一第二夹角,该各个第一夹角及该各个第二夹角呈互相间隔交错设置,且该各个第二夹角的角度大于该各个第一夹角的角度。 本技术的该各个第二夹角的角度为钝角。 本技术的该各个第一夹角及该各个第二夹角的数量均为八个。 本技术的该各个第一夹角的角度为九十度。 本技术承载架的杆件结构,另具有一内杆,该内杆为矩形的中空管件,该内杆穿入设置于该支撑杆的组装孔中,且该内杆外壁的四个角与该各个第一夹角的其中四个吻口 O 本技术承载架之杆件结构,另具有一补强杆,该补强杆的外周壁由复数个外抵面所构成,该补强杆穿入设置于该支撑杆的组装孔中,且该补强杆的各个外抵面与该支撑杆的各个内抵面吻合。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提升该承载架的最大荷重,并可因应厂房内部的机具配置而变更该承载架的最大荷重,可节省设备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现有承载架结构的立体外观图。 图2:本技术承载架的立体外观图。 图3: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一。 图5: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二。 图6: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号:1:杆件;2:杆件;21:支撑杆;211:弟一端;212:弟_■端;213:组装孔;214:内抵面;Θ 1:弟一夹角;Θ 2:弟_-夹角;22:内杆;23:补强杆;231:外抵面;3:层板; 4:固定底座;5:承载架;51:矩形框架;52:层板;53:支脚;54:固定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涉及一种承载架的杆件结构,请配合参看图2所示,该承载架是由复数个杆件1、2所组成,其中由四个杆件I组成一矩形框架,该矩形框架可供放置一层板3,且该矩形框架下方另外设置有四个杆件2以形成支脚,使该层板3可供放置机具或作为工作枱使用,而且,该四个支脚底部均设有一固定底座4,使该承载架能够稳固地放置于地面。 请再配合参看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承载架的杆件1、2可依据厂房环境及机具大小而裁切成适当长度,以组成该承载架,以下即以构成该四个支脚的杆件2为例说明。 该杆件2主要具有一支撑杆21,该支撑杆21具有两端,该两端为一第一端211及一第二端212,该第一端211及该第二端212之间贯穿有一组装孔213,该组装孔213的内周壁由复数个内抵面214所构成,该各个内抵面214均连接该第一端211及该第二端212,且该任一内抵面214均与其相邻的其中一内抵面214形成有一第一夹角Θ 1,并与其相邻的另一内抵面214形成有一第二夹角Θ2,该各个第一夹角Θ I及该各个第二夹角Θ2呈互相间隔交错设置,且该各个第二夹角Θ 2的角度大于该各个第一夹角Θ I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该各个第二夹角Θ 2的角度为钝角,且该各个第一夹角Θ I的角度较佳为九十度,其中,该各个第一夹角ΘI及该各个第二夹角Θ 2的数量均为八个为最佳实施例。 由于该支撑杆21的组装孔213的内周壁由复数个内抵面214所构成,使该组装孔213的内周壁形成类似于齿状型态,并通过各个内抵面214相互之间产生较佳的抗变形能力,因此可提升该支撑杆21本身的抗弯曲能力,进而提升该承载架整体所能承载的最大荷重。 请再配合参看图2、图3所示,该杆件2也可另外设置一内杆22,该内杆22较佳为矩形的中空管件,且该内杆22外壁的四个角能够与该各个第一夹角Θ I的其中四个相吻合,因此,该内杆22穿入设置于该支撑杆21的组装孔213中时,可以旋转调整该内杆22与该组装孔213之间的装配角度,如图4及图5所示,一方面可使该内杆22外壁与该组装孔213之间尚且保留有一部分空间,以产生较佳的抗变形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旋转调整该内杆22与该组装孔213之间的装配角度如图5所示,可提升该杆件2整体的抗弯曲能力,因此,可因应厂房内部的机具配置而变更该承载架整体的最大荷重,只需要改变该内杆22与该组装孔213之间的装配角度,无须重新更换所有的承载架,可节省设备成本。 请再配合参看图2、图6所示,当该承载架必须承载极大的荷重时,该杆件2也可选择以该支撑杆21另外搭配一补强杆23,该补强杆23的外周壁由复数个外抵面231所构成,且该补强杆23的各个外抵面231与该支撑杆21的各个内抵面214相吻合,而且该补强杆23也可选择结构强度较佳的材质例如:金属材质制成。因此,该补强杆23穿入设置于该支撑杆21的组装孔213中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载架的杆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一支撑杆,该支撑杆具有两端,该两端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贯穿有一组装孔,该组装孔的内周壁由复数个内抵面所构成,该各个内抵面均连接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且该任一内抵面均与其相邻的其中一内抵面形成有一第一夹角,并与其相邻的另一内抵面形成有一第二夹角,该各个第一夹角及该各个第二夹角呈互相间隔交错设置,且该各个第二夹角的角度大于该各个第一夹角的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福
申请(专利权)人:杨德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