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器设备起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20085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塔器设备起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多个用于抬升塔器设备的起重单元,每一起重单元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塔器设备的顶升鞍座及对称设于所述顶升鞍座两端的千斤顶组件,所述千斤顶组件包括布置在路面上的路基箱、分载板、千斤顶固定架及收容于所述千斤顶固定架内的千斤顶,所述分载板的顶部设有第一顶升垫块层,所述千斤顶固定架的上部固定于所述顶升鞍座,所述千斤顶活塞杆伸出所述千斤顶固定架的底部的一端可升降地抵持于所述顶升垫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对路面的承载能力的要求,避免了多次拔插油管对千斤顶液压密封组件的损耗,避免了多次拆装千斤顶减少了人力成本,有效提高了千斤顶起重的作业效率,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及安装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塔器设备起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多个用于抬升塔器设备的起重单元,每一起重单元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塔器设备的顶升鞍座及对称设于所述顶升鞍座两端的千斤顶组件,所述千斤顶组件包括布置在路面上的路基箱、分载板、千斤顶固定架及收容于所述千斤顶固定架内的千斤顶,所述分载板的顶部设有第一顶升垫块层,所述千斤顶固定架的上部固定于所述顶升鞍座,所述千斤顶活塞杆伸出所述千斤顶固定架的底部的一端可升降地抵持于所述顶升垫块上。本技术降低了对路面的承载能力的要求,避免了多次拔插油管对千斤顶液压密封组件的损耗,避免了多次拆装千斤顶减少了人力成本,有效提高了千斤顶起重的作业效率,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及安装使用方便。【专利说明】塔器设备起重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起重运输
,尤其是涉及一种塔器设备起重装置。
技术介绍
化工行业机械制造厂制造的反应器及塔器,在制作时一般采用卧式制造,以便于焊接,而为了使得对接焊缝时方便旋转方便焊接,设备的分段筒体一般放置在滚轮架上或者水压试验鞍座上。在设备运输时,由于滚轮架高度限制,使得设备本体距地面高度不足,需要将所述塔器设备抬起后才能装车。然而,在制造安装现场,通常因空间狭小等无法进入大型起重机,从而只能利用顶升鞍座及液压千斤顶把设备高度顶升到一定高度。 请参阅图1a至图ld,现有的化工反应器起重装置包括用于承载设备本体I’的顶升鞍座2’、置于所述顶升鞍座2’底部两端的两千斤顶3’以及置于所述顶升鞍座2’底部中央的枕木垛4’,所述化工反应器起重装置的作业方法如下: 第一步:请参阅图la,将所述两千斤顶3’置于地面上以及对称置于所述顶升鞍座2’底部的两端,视地基承载能力,必要时千斤顶下面还要增加路基箱分载; 第二步:请参阅图lb,通过液压泵站(图未示)起升所述两千斤顶3’,所述设备本体I’跟随顶升鞍座2’被顶起,当所述顶升鞍座2’上升到距枕木垛4’空间超过单根枕木高度时,在所述顶升鞍座2’的底部塞入支撑枕木,停止顶升所述两千斤顶3’ ; 第三步:请参阅图lc,收回所述两千斤顶3’的活塞杆,使得所述顶升鞍座2’下降与枕木垛4’接触,直至设备重量完全落在枕木垛4’上; 第四步:将所述两千斤顶3’上的液压油管拔掉,撤掉所述两千斤顶3’,在所述两千斤顶3’底部支撑部位增加垫块5’,再将所述两千斤顶3’放置在垫块5上,插上液压油管,重复第二步,这样就可以实现将设备本体I’逐渐顶高,而将设备本体I’的高度降低只需逆向操作上述方法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然而,上述起重方法存在如下的缺点: 1、如果设备本体高度距地面太低,千斤顶无法进入设备本体下方,无法顶升或者就位,有时需要刨除地基再加固地基; 2、千斤顶支撑处与枕木垛支撑处不同,需要大面积的高承载能力的路面,才可以进行起重作业,即:千斤顶下面和枕木垛下面的地基承载都要有足够的强度,才能保证不会下陷; 3、油管接头需要多次拔插,易对液压密封组件造成损坏; 4、千斤顶需要多次的搬上搬下,需大量的劳动力; 5、随着枕木垛层数增加,枕木垛的压缩量越来越大,不能充分利用千斤顶的活塞行程,例如:设备本体压在N层枕木上,每层枕木会下沉H厘米左右,起重顶升时,千斤顶首先要消除活塞杆顶部与顶升鞍座之间的间隙h厘米,再消除N层枕木被压缩的H厘米,若千斤顶活塞行程为S厘米,则顶升一次最多可以顶升S-(H*N+h)厘米,活塞行程利用率低,作业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塔器设备起重装置,降低了对路面的承载能力的要求,避免了千斤顶液压密封组件的损耗,有效提高了千斤顶起重的作业效率,且结构简单、节约人力物力成本低及安装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塔器设备起重装置,包括:多个用于抬升塔器设备的起重单元,每一起重单元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塔器设备的顶升鞍座及对称设于所述顶升鞍座两端的千斤顶组件,所述千斤顶组件包括布置在路面上的路基箱、底部固定于所述路基箱上的分载板、千斤顶固定架及收容于所述千斤顶固定架内的千斤顶,所述分载板的顶部设有第一顶升垫块层,所述千斤顶固定架的顶部固定于所述顶升鞍座,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伸出所述千斤顶固定架的底部的一端可升降地抵持于所述顶升垫块上; 当所述千斤顶固定架通过千斤顶抬升预设距离时,所述千斤顶固定架的底部与第一顶升垫块层之间塞入用于支撑所述千斤顶固定架的第二顶升垫块层,从而将所述顶升鞍座及塔器设备进行抬升。 进一步,在上述的塔器设备起重装置中,所述千斤顶固定架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底板及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底板之间的支撑管桩体,所述顶板固定于所述顶升鞍座上,所述底板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千斤顶穿设的通孔,所述顶板、底板及支撑管桩体之间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千斤顶的容置槽。 进一步,在上述的塔器设备起重装置中,所述顶板的中部还设有固定孔,所述千斤顶的底部通过固定孔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千斤顶的顶部设有用于抵持所述第一顶升垫块层的圆形垫铁,所述圆形垫铁固定连接于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 进一步,在上述的塔器设备起重装置中,所述第一顶升垫块层及第二顶升垫块层均有多个相同且并列排的条形顶升垫块组成。 进一步,在上述的塔器设备起重装置中,所述千斤顶组件还包括设于第二顶升垫块组之上的条形垫铁,所述千斤顶固定架在千斤顶的活塞杆带动下抬升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大于第二顶升垫块组及条形垫铁的厚度。 进一步,在上述的塔器设备起重装置中,所述顶升鞍座包括一本体及由所述本体两侧平行延伸的支臂,所述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塔器设备外部弧度相适配的弧形槽,所述千斤顶固定架的顶板固定于所述支臂上。 进一步,在上述的塔器设备起重装置中,所述本体的底部还固定有鞍座增高梁。 进一步,在上述的塔器设备起重装置中,所述分载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路基箱上,所述第一顶升垫块层设于所述分载板的顶部。 进一步,在上述的塔器设备起重装置中,所述第二顶升垫块层垂直于第一顶升垫块层放置。 本技术塔器设备起重装置通过设置于顶升鞍座两端的千斤顶组件对塔器设备进行抬升,降低了对路面的承载能力的要求,避免了多次拔插油管对千斤顶液压密封组件的损耗,避免了多次拆装千斤顶减少了人力成本,有效提高了千斤顶起重的作业效率,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及安装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的塔器设备起重方法中第一步的示意图。 图1b为现有的塔器设备起重方法中第二步的示意图。 图1c为现有的塔器设备起重方法中第三步的示意图。 图1d为现有的塔器设备起重方法中第四步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塔器设备起重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起重单元的步骤SI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千斤顶固定架及千斤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千斤顶固定架及千斤顶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2中起重单元的步骤S2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2中起重单元的步骤S3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2中起重单元的步骤S4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2中起重单元的步骤S5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塔器设备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用于抬升塔器设备的起重单元,每一起重单元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塔器设备的顶升鞍座及对称设于所述顶升鞍座两端的千斤顶组件,所述千斤顶组件包括布置在路面上的路基箱、底部固定于所述路基箱上的分载板、千斤顶固定架及收容于所述千斤顶固定架内的千斤顶,所述分载板的顶部设有第一顶升垫块层,所述千斤顶固定架的顶部固定于所述顶升鞍座,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伸出所述千斤顶固定架的底部的一端可升降地抵持于所述顶升垫块上;当所述千斤顶固定架通过千斤顶抬升预设距离时,所述千斤顶固定架的底部与第一顶升垫块层之间塞入用于支撑所述千斤顶固定架的第二顶升垫块层,从而将所述顶升鞍座及塔器设备进行抬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明郭斌韩峻耿立详周皓程勇杜学敏梁建东王树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远物流重大件运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