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管制玻璃瓶排序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管制玻璃瓶排序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传动工艺流程复杂,主要依靠人工检验人工排序其用人多而且需要有一定的技能,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对产品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容易出现漏检造成质量问题而退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管制玻璃瓶排序系统。 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以及瓶体自动排序系统; 所述瓶体自动排序系统由排序系统架体以及设置于排序系统架体上的并列设置且结构相同的两组子瓶体自动排序系统组成,所述子瓶体自动排序系统包括瓶体缓冲轨道、设置于瓶体缓冲轨道后端的排序端瓶体运输装置、设置于排序端瓶体运输装置后端的瓶体扶正装置以及设置于瓶体扶正装置后端的瓶体托盘; 所述瓶体缓冲轨道包括排序端进入轨道、设置于排序端进入轨道后端的V字形待运槽以及设置于V字形待运槽上的排序端监视摄像头, 所述排序端瓶体运输装置由排序装置和转运装置组成, 所述排序装置由设置于排序系统架体上的排序端定片组、设置于排序端定片组内的排序端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化管制玻璃瓶排序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以及瓶体自动排序系统;所述瓶体自动排序系统由排序系统架体(3‑1)以及设置于排序系统架体(3‑1)上的并列设置且结构相同的两组子瓶体自动排序系统组成,所述子瓶体自动排序系统包括瓶体缓冲轨道、设置于瓶体缓冲轨道后端的排序端瓶体运输装置、设置于排序端瓶体运输装置后端的瓶体扶正装置以及设置于瓶体扶正装置后端的瓶体托盘;所述瓶体缓冲轨道包括排序端进入轨道(3‑2)、设置于排序端进入轨道(3‑2)后端的V字形待运槽(3‑4)以及设置于V字形待运槽(3‑4)上的排序端监视摄像头(3‑8),所述排序端瓶体运输装置由排序装置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管制玻璃瓶排序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以及瓶体自动排序系统; 所述瓶体自动排序系统由排序系统架体(3-1)以及设置于排序系统架体(3-1)上的并列设置且结构相同的两组子瓶体自动排序系统组成,所述子瓶体自动排序系统包括瓶体缓冲轨道、设置于瓶体缓冲轨道后端的排序端瓶体运输装置、设置于排序端瓶体运输装置后端的瓶体扶正装置以及设置于瓶体扶正装置后端的瓶体托盘; 所述瓶体缓冲轨道包括排序端进入轨道(3-2)、设置于排序端进入轨道(3-2)后端的V字形待运槽(3-4)以及设置于V字形待运槽(3-4)上的排序端监视摄像头(3-8), 所述排序端瓶体运输装置由排序装置和转运装置组成, 所述排序装置由设置于排序系统架体(3-1)上的排序端定片组(3-6)、设置于排序端定片组(3-6)内的排序端动片组(3-5)以及排序端动片驱动装置,所述排序端动片驱动装置由对称设置的结构相同的排序端动片主动驱动装置和排序端从片主动驱动装置组成,所述排序端动片主动驱动装置包括排序端传动杆(3-7)、排序端曲轴(3-8)、排序端皮带轮(3-9)、排序端轴承座(3-11)以及排序端步进电机组成,所述排序端皮带轮(3-9)的一端通过排序端曲轴(3-8)与排序端传动杆(3-9)铰连,其另一端通过排序端轴承座(3-11)固定设置于检测系统架体(3-1)上,所述排序端皮带轮(3-9)的传动轴与排序端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排序端动片主动驱动装置和排序端从片主动驱动装置之间通过设置于排序端皮带轮(3-9)上的排序端传输带(3-10)相连接,所述排序端定片组(3-6)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定片排序端V字形瓶体限位槽以及一个设置于定片排序端V字形瓶体限位槽末端的排序端瓶体滑槽,所述排序端动片组(3-5)上设置有三个以上的动片排序端V字形瓶体限位槽,所述排序端曲轴(3-8)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定片排序端V字形瓶体限位槽均与所述动片排序端V字形瓶体限位槽水平位置相重合, 所述转运装置由固定于排序系统架体(3-1)上的转运汽缸(3-20)、设置于转运汽缸(3-20)输出轴上的转运托架(3-25)以及固定设置于排序系统架体(3-1)上的转运监视摄像头(3-12)组成,所述转运托架(3-25)由转运固定架(3-25-1)、设置于转运固定架(3-25-1)上的夹持装置组成,所述夹持装置由夹持定臂(3-25-2)、与夹持定臂(3_25_2)铰连的夹持动臂(3-25-3)以及与设置于夹持定臂(3-25-2)和夹持动臂(3_25_3)之间的回位弹簧(3-25-4)组成,所述转运监视摄像头(3-12)设置于所述转运汽缸(...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