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忠民专利>正文

力控行星座轮传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1340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传动机构,具体是力控行星座轮传动器,其中输入锥齿轮轴的前端与发动机主轴联接,中部用轴承支承在发动机飞轮罩壳上,尾端锥齿轮与行星齿轮常啮合,行星齿轮通过轴承支承在行星座轮上,同时与从动锥齿轮啮合,从动锥齿轮由轴承支承在端盖上,行星座轮的两头分别用轴承支承在发动机罩壳和端盖上,罩壳和端盖与外壳连接在一起,在外壳上装有行星座轮制动器,利用外力通过制动器控制行星座轮的固定和转动来达到离合的目的。(*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力控行星座轮传动器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传动机构,具体是力控行星座轮传动器。在机械传动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离合器。离合器是这样一种传动机构:其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可以暂时分开,又可逐渐接合,并且在传动过程中还要有可能相对转动。传动部分发动机飞轮是离合器的主动件。带有摩擦衬片的从动盘的毂借滑动花健与从动轴即变速器的主动轴相连,压紧弹簧即将从动盘压紧在飞轮端面上。发动机扭矩就靠飞轮与从动盘接触面之间的磨擦作用而传到从动盘上,再由此经过从动轴和传动系中一系列部件传给驱动车轮。这种结构的离合器在增大传递扭矩的情况下存在摩擦力增大,易发热,使温度升高,零件易损坏等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力控行星座轮传动器,作为离合器在增大传动扭矩情况下,可以克服现有离合器摩擦力大,发热,温度高,零件易损坏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由输入轴和传动锥齿轮构成输入锥齿轮轴,该轴的前端与发动机主轴联接,中部用轴承支承在发动机飞轮罩壳上,尾端锥齿轮与行星齿轮啮合,行星齿轮通过轴承支承在行星座轮上,同时与从动锥齿轮啮合,从动锥齿轮由轴承支承在端盖上,行星座轮的两头分别用轴承支承在发动机罩壳和端盖上,发动机罩壳和端盖与外壳连接在一起,在外壳上装有行星座轮制动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是利用行星座轮受外力制动,则行星齿轮才有传送动力的支承点来传送动力,没有外力制动行星座轮,则行星齿轮除自转外,还推动行星座轮随发动机运转方向转动,不能传送动力,即本技术利用外力通过制动器控制行星座轮的固定和转动来达到离合的目的。从而保证各类机动车辆平稳起步运行,传动系换挡时的工作平顺,并具有防止传动系过载等功用。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在行星座轮上联接有齿圈,齿圈与控制箱输出轴上齿轮啮合。当控制箱输出轴经箱内离合器闭合时通过输出轴上齿轮传动齿圈使行星座轮逆发动机飞轮运转方向转动,从而使汽车作加速行驶。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力控行星座轮传动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它利用外力控制行星座轮的转动来达到离合的目的,并且还具有加速和增大传动力作用,在增-->大传递扭矩情况下,代替现有离合器的机械传动系列,除具有离合器的一切功能外,又克服了其摩擦力大,发热,温度高,易损坏等不足,实用性更强,使用范围更广,可用在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发电机组等各类交通工具及机床上。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详细描述。首先对附图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的结构图,为一种实施例;图2表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参见图1,由输入轴和传动锥齿轮为一体的组合件构成输入锥齿轮轴(1),锥齿轮轴(1)的前端与发动机主轴内花健套合,中部通过轴承(3)、(4)支承在发动机飞轮罩壳(6)上,尾端的传动锥齿轮与行星齿轮(12)、(20)常啮合,行星齿轮(12)、(20)通过轴承(10)、(11)、(21)、(22)支承在行星座轮(9)上,同时与从动锥齿轮(19)常啮合,从动锥齿轮(19)通过轴承(17)、(18)支承在端盖(16)上,行星座轮(9)的两头分别用轴承(5)、(15)支承在发动机罩壳(6)和端盖(16)上,发动机罩壳(6)和端盖(16)与外壳(26)用螺栓(7)连接成一体,在外壳(26)上装有行星座轮制动器(8),为摩擦带制动器或制动夹摩擦片制动器或电磁力制动器,以控制行星座轮(8)的固定和转动。图中(2)、(27)为普通油封,(14)、(24)为铁皮油封,(13)为调节螺帽及卡片。其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运转时,发动机通过主轴将动力传给输入锥齿轮轴(1),通过锥齿轮传动行星齿轮(12)、(20)的同时驱动行星座轮(9)运转,这时从动锥齿轮(19)处于不转动状态,发动机不作功,当通过操纵机构使行星座轮制动器(8)将行星座轮(9)制动,即使其不转动,此时,输入锥齿轮轴(1)即将发动机的动力经行星齿轮(20)、(12)传给从动锥齿轮(19)使其转动,从而将动力输出,发动机开始作功,行星座轮制动器(8)为摩擦带制动器或制动夹摩擦片制动器或电磁力制动器,当采用电磁力制动器时,在外壳(26)内圆周上均布有带激磁线圈的激磁块,并与行星座轮(9)保持有很小的间隙,当激磁线圈通过电流时,激磁块产生磁力,将行星座轮(9)吸住,从而形成了不摩擦制动。当采用摩擦带制动器或制动-->夹摩擦片制动器时,利用操纵机构的电磁力、液压力或杠杆力压缩弹簧放松或拉紧摩擦带或制动夹摩擦片,从而控制行星座轮(9)的转动和制动。图2表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在行星座轮(9)上固定有齿圈(25),齿圈(25)与控制箱输出齿轮(30)常啮合,当汽车在任何一个挡位上需要短时加速,以及在高速挡位上需要较长时间加速时,可通过控制箱输出齿轮(30),传动行星座轮(9)逆发动机运转来达到,在这种情况下,在控制箱的输出轴(31)上或传动输出轴(31)的其它轴上装有两用摩擦湿式离合器,通过离合器控制输出轴(31)的顺转、固定、逆转,经输出齿轮(30)、齿圈(25)来控制行星座轮(9)的顺转、固定、逆转从而达到完成汽车的停车换挡,起步运行及加速行驶三个功用。端盖(16)在设计上可设计在变速箱壳体上,从动锥齿轮(19)可以和变速箱第1轴传动齿轮合为一体,从而形成带力控行星座轮传动器的变速箱传动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力控行星座轮传动器,其特征是由输入轴和传动锥齿轮构成输入锥齿轮轴(1),轴(1)的前端与发动机主轴联接,中部用轴承(3)、(4)支承在发动机飞轮罩壳(6)上,尾端锥齿轮与行星齿轮(12)、(20)常啮合,行星齿轮(12)、(20)通过轴承(10)、(11)、(21)、(22)支承在行星座轮(9)上,同时与从动锥齿轮(19)啮合,从动锥齿轮(19)由轴承(17)、(18)支承在端盖(16)上,行星座轮(9)的两头分别用轴承(5)、(15)支承在发动机罩壳(6)和端盖(16)上,发动机罩壳(6)和端盖(16)与外壳(26)连接在一起,在外壳(26)上装有行星座轮制动器(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力控行星座轮传动器,其特征是由输入轴和传动锥齿轮构成输入锥齿轮轴(1),轴(1)的前端与发动机主轴联接,中部用轴承(3)、(4)支承在发动机飞轮罩壳(6)上,尾端锥齿轮与行星齿轮(12)、(20)常啮合,行星齿轮(12)、(20)通过轴承(10)、(11)、(21)、(22)支承在行星座轮(9)上,同时与从动锥齿轮(19)啮合,从动锥齿轮(19)由轴承(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忠民
申请(专利权)人:宋忠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