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压双筒减振器阀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1101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液压双筒减振器阀系结构,包括机体、工作缸上腔、工作缸下腔、贮油缸、活塞、补偿阀片、底阀座,所述工作缸上腔位于机体的上侧,所述工作缸上腔下侧设有工作缸下腔,且工作缸上腔和工作缸下腔之间设有活塞,外侧设有贮油缸,所述工作缸下腔内设有补偿阀片和底阀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液压双筒减振器内装活塞结构和底阀结构,有效改善减振器油液循环系统,通过在活塞、补偿阀片、底阀座增加适当的开槽来增加油液常流通通道,通过小孔节流作用,产生阻尼力,同时对减振器整体阻尼力无明显影响。(*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液压双筒减振器阀系结构,包括机体、工作缸上腔、工作缸下腔、贮油缸、活塞、补偿阀片、底阀座,所述工作缸上腔位于机体的上侧,所述工作缸上腔下侧设有工作缸下腔,且工作缸上腔和工作缸下腔之间设有活塞,外侧设有贮油缸,所述工作缸下腔内设有补偿阀片和底阀座。本技术通过在液压双筒减振器内装活塞结构和底阀结构,有效改善减振器油液循环系统,通过在活塞、补偿阀片、底阀座增加适当的开槽来增加油液常流通通道,通过小孔节流作用,产生阻尼力,同时对减振器整体阻尼力无明显影响。【专利说明】一种新型液压双筒减振器阀系结构
本技术涉及液压减振器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液压双筒减振器阀系结构。
技术介绍
公知的汽车液压双筒减振器,压缩运动时,工作缸内部分油液经底阀结构流入贮油缸,部分油液经活塞结构压力开阀补充到工作缸上腔;复原运动时,油液从工作缸上腔经活塞结构流入下腔,同时油液从贮油缸过底阀结构压力开阀补入工作缸,减振器高速运动时,不能及时补满工作缸内油液引起。减振器高速复原运动时,油液不能迅速从贮油缸流入补满工作缸下腔,极短时间内出现工作缸下腔真空现象,在转为压缩运动时,因无油液产生阻尼力,发生空程、阻尼力暂时缺失,导致车辆瞬间回落,车辆剧烈震动和异响。反之,减振器高速压缩运动时,油液不能及时补满工作缸上腔,亦会出现同样现象。高速运动,多次补油不足时,油液会产生大量气泡,导致减振器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液压双筒减振器阀系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液压双筒减振器阀系结构,包括机体、工作缸上腔、工作缸下腔、贮油缸、活塞、补偿阀片、底阀座,所述工作缸上腔位于机体的上侧,所述工作缸上腔下侧设有工作缸下腔,且工作缸上腔和工作缸下腔之间设有活塞,外侧设有贮油缸,所述工作缸下腔内设有补偿阀片和底阀座。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补偿阀片、底阀座通过增加适当的开槽来增加油液常流通通道,大部分油液按常规的压力开阀形成的流通通道流通,部分油液可以通过以上开槽形成的常流通通道流通,实现及时补满工作缸油液的目的,适当的开槽,有小孔节流作用,可以产生阻尼力,对减振器整体阻尼力无明显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机体做压缩运动时,部分油液通过活塞上的开槽,补充到工作缸上腔,复原运动时,部分油液由工作缸上腔过活塞上的开槽补充到工作缸下腔,部分油液从贮油缸、底阀座、补偿阀片补充工作缸下腔。 本技术通过在液压双筒减振器内装活塞结构和底阀结构,有效改善减振器油液循环系统,通过在活塞、补偿阀片、底阀座增加适当的开槽来增加油液常流通通道,通过小孔节流作用,产生阻尼力,同时对减振器整体阻尼力无明显影响。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补偿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液压双筒减振器阀系结构,包括机体1、工作缸上腔2、工作缸下腔3、贮油缸4、活塞5、补偿阀片6、底阀座7,所述工作缸上腔2位于机体I的上侧,所述工作缸上腔下侧3设有工作缸下腔3,且工作缸上腔2和工作缸下腔3之间设有活塞5,外侧设有贮油缸4,所述工作缸下腔3内设有补偿阀片6和底阀座7。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5、补偿阀片6、底阀座7通过增加适当的开槽来增加油液常流通通道,大部分油液按常规的压力开阀形成的流通通道流通,部分油液可以通过以上开槽形成的常流通通道流通,实现及时补满工作缸油液的目的,适当的开槽,有小孔节流作用,可以产生阻尼力,对减振器整体阻尼力无明显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机体做压缩运动时,部分油液通过活塞5上的开槽,补充到工作缸上腔2,复原运动时,部分油液由工作缸上腔2过活塞5上的开槽补充到工作缸下腔3,部分油液从贮油缸4、底阀座7、补偿阀片6补充工作缸下腔3。 本技术通过在液压双筒减振器内装活塞结构和底阀结构,有效改善减振器油液循环系统,通过在活塞、补偿阀片、底阀座增加适当的开槽来增加油液常流通通道,通过小孔节流作用,产生阻尼力,同时对减振器整体阻尼力无明显影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液压双筒减振器阀系结构,包括机体、工作缸上腔、工作缸下腔、贮油缸、活塞、补偿阀片、底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上腔位于机体的上侧,所述工作缸上腔下侧设有工作缸下腔,且工作缸上腔和工作缸下腔之间设有活塞,外侧设有贮油缸,所述工作缸下腔内设有补偿阀片和底阀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压双筒减振器阀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做压缩运动时,部分油液通过活塞上的开槽,补充到工作缸上腔,复原运动时,部分油液由工作缸上腔过活塞上的开槽补充到工作缸下腔,部分油液从贮油缸、底阀座、补偿阀片补充工作缸下腔。【文档编号】F16F9/34GK204140750SQ201420585971【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1日 【专利技术者】杨华 申请人:成都日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液压双筒减振器阀系结构,包括机体、工作缸上腔、工作缸下腔、贮油缸、活塞、补偿阀片、底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上腔位于机体的上侧,所述工作缸上腔下侧设有工作缸下腔,且工作缸上腔和工作缸下腔之间设有活塞,外侧设有贮油缸,所述工作缸下腔内设有补偿阀片和底阀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日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