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腺嘌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04807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合成腺嘌呤的方法,属于腺嘌呤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以乙酰次黄嘌呤为原料,将其分散于1,2-二氯乙烷中,加入无水吡啶和三乙胺,再加入三氯氧磷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快速过滤,得到中间体;然后将中间体立即加入氨水/甲醇混合液中,进行氨解,制得腺嘌呤。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两步法反应制备腺嘌呤,反应路线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容易,大幅度降低腺嘌呤的生产成本,提高腺嘌呤的产率,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腺嘌呤的制备方法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腺嘌呤,化学名为6-氨基嘌呤,化学式为C5H5N5,是核酸的组成成分,参与遗传物 质的合成;是很多医药原料的中间体,主要用于生产维生素M、植物激素6-苄基腺嘌呤、腺 嘌呤核苷及其它医药原料;其磷酸盐能促进白细胞增生,使白细胞数目增加,用于防治各种 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特别是用于肿瘤化学治疗时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也用于急性 粒细胞减少症。 合成腺嘌呤的方法有全化学合成法和半化学合成两种。全化学合成法是以丙二 酸二乙酯和甲酰胺为原料,经硝化、氯代、氨化、还原、环合、氨化得到腺嘌呤,缺点是步骤 长,产率低。工业上一般采用半化学合成法,半化学合成法有:①Giner等人(JMedChem, 1966,9(1) ;143-144.)以次黄嘌呤为原料,经过氯化、羟氨化、Pd/C催化氢化等反应合成。 林紫云等人(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34(3),111-112.)对此路线进行了改进,以次黄嘌 呤在无水吡啶下氯化得到N-嘌呤基-6-吡啶鎗氯化物,再与NH3/甲醇体系氨化合成目标 产物,总产率为73%。这种合成方法路线简短,但次黄嘌呤的价格相对较高,来源有限,使 得该工艺有一定的局限性。②以4,6-二氯-5-硝基嘧啶为原料,用氨水氨化得4,6-二氨 基-5-硝基嘧啶,再与甲酸、甲酰氨和硫代硫酸钠一起环合而得,总产率为44%。其工艺过程 中氨解反应需在乙醇中回流进行,而升温会降低氨水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从而降低产率,该 反应需要加压,设备成本增加,另外保险粉刺激性较大,存放条件较苛刻。③以4,6-二羟基 嘧啶为原料,经硝酸硝化得4,6-二羟基-5-硝基嘧啶,用三氯氧磷氯化得4,6-二氯-5-硝 基嘧啶,再用Fe/HOAc还原得5-氨基-4,6-二氯嘧啶,最后在碳酸钾存在下与甲酰胺环合 得6-氯嘌呤,直接加入氨水进行氨解制得腺嘌呤,总产率30%。尽管该方法避免使用了高压 设备,但产率较低。为提高生产过程的经济性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科研工作者不断寻找温 和的反应条件,创造更经济、更有效的方法,优化生产过程,实现高生产率。 艾克热木·吾买尔(科技与管理,2002年第2期下,65-67.)以乙酰次黄嘌呤为起始 原料,设计了两条路线,分别合成了腺嘌呤。其中,路线一:先把乙酰次黄嘌呤水解成次黄嘌 呤,然后和三氯氧磷进行氯化反应得到6-氯嘌呤,最后6-氯嘌呤和氨水反应生成腺嘌呤。 路线二:将DMF,乙酰次黄嘌呤,DMA和三氯氧磷反应,过滤,脱色,重结晶得到6-氯嘌呤;然 后将6-氯嘌呤与浓氨水反应,加盐酸中和,过滤,脱色,重结晶得到腺嘌呤。路线二将水解 与氯代合并,相比路线一减少了一步反应,降低了成本,产率不变。CN102321086B公开了 一种腺嘌呤的合成方法,首先是乙酰次黄嘌呤和过量的三氯氧磷在N,N-二甲基苯胺的催 化下进行氯代反应,得到6-氯嘌呤;然后在高压釜中,往6-氯嘌呤的水溶液中通氨气至饱 和,密闭反应釜,升温至12(T140°C进行反应,直至反应完全,调反应液pH至疒8,冷却,析出 腺嘌呤粗品,腺嘌呤粗品用水精制,活性炭脱色得到纯的腺嘌呤,产率为80. 1%。但是,该反 应需要加压,但这无疑会增加设备成本以及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以乙酰次黄嘌呤为 原料合成腺嘌呤的方法,以降低腺嘌呤的生产成本,提高腺嘌呤的产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 以下步骤: ① 中间体的制备:将乙酰次黄嘌呤(II)分散于1,2-二氯乙烷中,加入无水吡啶和三乙 胺,再加入三氯氧磷进行反应,过滤,制得中间体; ② 氨解:将所述步骤①制备的中间体加入氨水/甲醇混合液中,进行氨解,得到腺嘌呤 (I)粗品,活性炭脱色,结晶,抽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烘干,即得腺嘌呤纯品。 所述步骤①中,1,2_二氯乙烷的用量为2. (Γ4.OL/moL乙酰次黄嘌呤。 所述步骤①中,乙酰次黄嘌呤与无水吡啶、三乙胺的摩尔比为I:1. (Γ5. 0 : I. (Tl. 5。 所述步骤①中,乙酰次黄嘌呤与三氯氧磷的摩尔比为I:2. (Γ5. 0。 所述步骤①的反应温度为45?55°C,反应时间为20?30h。 所述步骤①中间体制备完成后,直接快速过滤,立即进行氨解反应,不能长时间暴 露在空气中。 所述步骤②的氨水/甲醇混合液,氨水与甲醇的体积比为I:1. 5~3. 0。 所述步骤②中,氨水/甲醇混合液的用量为7.(Γ8.OL/moL乙酰次黄嘌呤。 所述步骤②的反应温度为冰盐浴,反应时间为22~30h。 产品纯度的检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检测仪器: Waters600(美国Waters公司),色谱柱!SymmetryC18(5ym),3.9X150mm,流动相:水-甲 醇(v:v= 85:1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0nm,柱温:25°C。测定结果显示,乙酰次 黄嘌呤的保留时间为2. 092min,腺嘌呤的保留时间为3. 352min。 产品产率以乙酰次黄嘌呤计,产品产率=实际腺嘌呤产量/理论腺嘌呤产 量X100%。 本专利技术的反应式如下: 本专利技术合成路线的反应机理如下:乙酰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成腺嘌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中间体的制备:将乙酰次黄嘌呤分散于1,2‑二氯乙烷中,加入无水吡啶和三乙胺,再加入三氯氧磷进行反应,过滤,制得中间体;②氨解:将所述步骤①制备的中间体加入氨水/甲醇混合液中,进行氨解,得到腺嘌呤粗品,活性炭脱色,结晶,抽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烘干,即得腺嘌呤纯品。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合成腺嘌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 中间体的制备:将乙酰次黄嘌呤分散于1,2_二氯乙烷中,加入无水吡啶和三乙胺, 再加入三氯氧磷进行反应,过滤,制得中间体; ② 氨解:将所述步骤①制备的中间体加入氨水/甲醇混合液中,进行氨解,得到腺嘌呤 粗品,活性炭脱色,结晶,抽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烘干,即得腺嘌呤纯品。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腺嘌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中,1,2_二氯乙烷 的用量为2. 0?4. OL/moL乙酰次黄嘌呤。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腺嘌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中,乙酰次黄嘌呤 与无水吡啶、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 :1. (T5. 0 :1. (Tl. 5。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腺嘌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文敏王志强陈长中丁呈华彭克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