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稳定性复合网版制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02959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复合网版制作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由油缸或气缸动力驱动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升降台面,所述升降台面的四个边分别设有一网框预受力装置及位于网框预受力装置外侧的操作台,网框预受力装置之间设有聚酯网纱及位于聚酯网纱之上的网框,操作台上设有一气动或机械拉网机,气动或机械拉网机之间设有位于网框之上的复合网纱。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时间短,张力控制稳定,生产效率高,特别适用于批量化生产;适应性广,适合各种规格、不同种类的网版制作,特别适合高稳定性复合网版的制作,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良率和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复合网版制作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复合网版制作装置,应用于印刷制版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电子产品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推动了整个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与之相配套的印刷制版领域,其精度、使用寿命、成本是其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三者缺一就失去其生命力;而传统的制版工艺方法根本就无法同时满足上述要求。传统的制版工艺存在以下缺点:a)张力的恒定值、均匀性难控制b)达到张力的复合网或聚酯网在转移至网框过程,因网框的变形导致张力值及均匀性发生变化。c)由于受力变形向内凹陷,使的丝网经纬线也随之凹陷变形,形成斑马纹状且开口也形成大小不一的结构。d)由于上述的张力不均匀性,造成拉网至高张力状态下极易破网,特别是昂贵的不锈钢网来说那是致命的。由以上所述,不均匀的张力导致印刷精度、使用寿命大大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生产品质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复合网版制作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在生产过程张力、张力均匀性难控制、易破网、易产生龟纹以及生产效率低等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高稳定性复合网版制作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由油缸或气缸动力驱动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升降台面,所述升降台面的四个边分别设有一网框预受力装置及位于网框预受力装置外侧的操作台,两网框预受力装置之间设有聚酯网纱及位于聚酯网纱之上的网框,操作台上分别设有一气动或机械拉网机,两气动或机械拉网机之间设有位于网框之上的复合网纱。其中,所述的网框预受力装置包括气源接口、用以控制水平的脚马及连接于脚马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限位销及支撑网框的支撑座,位于底座下方设有夹持聚酯网纱的夹头,所述夹头的底部设有滑轮,所述的脚马上连接有用以驱动夹头移动的油缸或气缸动力。所述的夹头长度分250mm和150mm两种,气动动力使用气压为6~8bar,夹头拉网位移行程在0~75mm之间。预拉网要进行张力测量,数据为要求的张力值的1.12~1.25倍。。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生产时间短,张力控制稳定,生产效率高,特别适用于批量化生产;适应性广,适合各种规格、不同种类的网版制作,特别适合高稳定性复合网版的制作,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良率和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的网框预受力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网框预受力结构图。图3为预力网框与复合网或聚酯网、不锈钢网粘合结构图。图4为升降台上升与复合网或聚酯网、不锈钢网粘合的立面图。其中:21复合网纱,22网框预受力装置,31气动或机械拉网机,32复合网纱,33网框预受力装置,34聚酯网纱,35网框。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参考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复合网版制作装置,包括机座40,所述机座上设有由油缸或气缸动力48驱动的支架49,所述支架上设有升降台面45,所述升降台面的四个边分别设有一网框预受力装置42及位于网框预受力装置外侧的操作台47,而两网框预受力装置之间设有聚酯网纱44及位于聚酯网纱之上的网框43,且聚酯网纱可反复多次使用,两操作台上分别设有一气动或机械拉网机46,两气动或机械拉网机之间设有位于网框之上的复合网纱41。上述的网框预受力装置包括气源接口18、用以控制水平的脚马19及连接于脚马上的底座14,所述底座上设有限位销13及支撑网框11的支撑座12,位于底座下方设有夹持聚酯网纱的夹头17,所述夹头的底部设有滑轮16,所述的脚马上上连接有用以驱动夹头移动的油缸或气缸动力15。上述的夹头长度分250mm和150mm两种,在网版工艺制作过程可根据不同的尺寸要求进行调配;气动动力使用气压为6~8bar,夹头拉网位移行程在0~75mm之间。预拉网要进行张力测量,数据为要求的张力值的1.12~1.25倍。具体实施过程:A结合图1、图2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动的网框预受力装置结构示意图,气动预受力装置结构包括夹头、气动动力、支架、滑轮、网框支撑座、气动动力源、脚马等;设计参数为拉伸位移75mm,使用气压6~8bar,夹头长度分250mm和150mm两种,可根据网框的大小不同自由搭配。B图2为网框预受力结构示意图,整个工艺在本专利技术的无极升降台上完成,可根据需要作0~360任意旋转,在本实施例中的旋转角度为22.5度。C结合图3所示,预受力的网框达到预定的张力后,使网框的四边产生向外的张力,进一步地配合气动拉网机或精密机械拉网机,完成网框与复合网的粘合工艺。本实施例中预受力的网框与制版使用的复合网或聚酯网为同种规格的网纱,转移完成后网框的向外张力与复合网或聚酯网的向内张力达到平衡。D结合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升降平台,其结构为:平台、支架、油缸或气缸动力、底盘、角马、滑轮等。在本实施例中,负责起预受力的网框向上顶起至与复合网或聚酯网面接触为止,进一步用抗高张力的粘网胶固定即完成高稳定性复合网版的制作。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复合网版制作装置,由本专利技术的气动的网框预受力装置和无极升降台构成控制系统,是常规的气动拉网机或机械拉网机的完美组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拉网产生的张力在转移至网框后带来变形,进而使网纱的经纬线、开口也随之形变及张力快速衰减等问题,最终提高了网版的稳定性,提高了印刷产品的质量和印刷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稳定性复合网版制作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稳定性复合网版制作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由油缸或气缸动力驱动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升降台面,所述升降台面的四个边分别设有一网框预受力装置及位于网框预受力装置外侧的操作台,而网框预受力装置之间设有聚酯网纱及位于聚酯网纱之上的网框,操作台上设有一气动或机械拉网机,气动或机械拉网机之间设有位于网框之上的复合网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复合网版制作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由油缸或气缸动力驱动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升降台面,所述升降台面的四个边分别设有一网框预受力装置及位于网框预受力装置外侧的操作台,而网框预受力装置之间设有聚酯网纱及位于聚酯网纱之上的网框,操作台上设有一气动或机械拉网机,气动或机械拉网机之间设有位于网框之上的复合网纱;所述的网框预受力装置包括气源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太良林映飞郭明勇林金堂叶芸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