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酯化釜送酯粉装置。酯化釜送酯粉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开设有用于装入酯粉的空腔,所述空腔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通道,所述进料口开设在所述装置本体的上侧面,所述出料通道开口位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侧面上,所述进料口周围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空腔通过进水通道相互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所有加入的酯粉都能够与水进行混合,使要求的酯水混合比例与实际的酯水混合比例相同,保证后续生产的产品的质量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酯化釜送酯粉装置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酯化釜送酯粉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化工行业里有许多原材料都是经过加工再转变成可以使用的原料,加工原材料都会用到专用设备,例如酯水,所谓酯水包括酯粉和碱水,这两种原料通过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 目前,酯水混合结构是分别将水和酯粉通入到罐体内,水和酯粉在罐体内达到混合。而目前在生产过程中,常碰到的问题是酯粉在加入的过程中,部分酯粉会有漂浮罐体内的空气中并会有部分附着在内壁上,这部分酯粉不与水接触,也就不会与水进行融合,而在罐体内加入的酯粉的量和水的量都是按比例调配好的,从而导致了要求的酯水混合比例与实际的酯水混合比例不同,影响后续生产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酯化釜送酯粉装置,其能够保证所有加入的酯粉都能够与水进行混合,使要求的酯水混合比例与实际的酯水混合比例相同,保证后续生产的产品的质量优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酯化釜送酯粉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开设有用于装入酯粉的空腔,所述空腔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通道,所述进料口开设在所述装置本体的上侧面,所述出料通道的开口位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侧面上,所述进料口周围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空腔通过进水通道相互连通。使用时,先将装置本体放置到酯化釜的上方开口处,然后将适量的酯粉从进料口装入到空腔内,再从进水口注水,水经过进水通道进入到空腔内,与酯粉进行混合,再从出料通道出去最终在酯化釜内累积。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包括一号挡圈、二号挡圈和弹性组件,所述一号挡圈固定在所属装置本体的外侧面上,所述一号挡圈下侧面连接所述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下端连接所述二号挡圈,且所述二号挡圈与所述装置本体滑动连接。设置弹性装置,在注水时,能够依靠水往下的冲击力,使装置随着弹性组件而上下晃动,从而使水和酯粉混合的更加快及更加均匀,从而避免酯粉成块沉积在空腔内,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要求的酯水混合比例与实际的酯水混合比例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料通道开口位于所述空腔底面的上方,所述出料通道由所述空腔到其开口位置呈弧形向上设置。在酯粉与水的混合物从出料通道排出时,由于出料通道设置成弧形向上,受重力影响,部分酯粉与水的混合物会往空腔内回流,从而对没有完全混合的酯粉进行二次冲击,使混合效果更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封盖。设置封盖防止水冲击酯粉或者装置本体晃动的时候酯粉和水的混合物溅出装置,影响最终混合物的比例。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保证所有加入的酯粉都能够与水进行混合,使要求的酯水混合比例与实际的酯水混合比例相同,保证后续生产的产品的质量优良。设置弹性装置,在注水时,能够依靠水往下的冲击力,使装置随着弹性组件而上下晃动,从而使水和酯粉混合的更加快及更加均匀,从而避免酯粉成块沉积在空腔内,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要求的酯水混合比例与实际的酯水混合比例相同。在酯粉与水的混合物从出料通道排出时,由于出料通道设置成弧形向上,受重力影响,部分酯粉与水的混合物会往空腔内回流,从而对没有完全混合的酯粉进行二次冲击,使混合效果更好。设置封盖防止水冲击酯粉或者装置本体晃动的时候酯粉和水的混合物溅出装置,影响最终混合物的比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在酯化釜上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左右方向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前后方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4,酯化釜送酯粉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I内开设有用于装入酯粉的空腔2,所述空腔2开设有进料口 21和出料通道22,所述进料口 21开设在所述装置本体I的上侧面,所述出料通道22开口位于所述装置本体I的侧面上,所述进料口 21周围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口 3,所述进水口 3与所述空腔2通过进水通道31相互连通。 在所述装置本体I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弹性装置4,所述弹性装置4包括一号挡圈41、二号挡圈42和弹性组件43,所述一号挡圈41固定在所属装置本体I的外侧面上,所述一号挡圈41下侧面连接所述弹性组件43,所述弹性组件43下端连接所述二号挡圈42,且所述二号挡圈42与所述装置本体I滑动连接。设置弹性装置4,在注水时,能够依靠水往下的冲击力,使装置随着弹性组件43而上下晃动,从而使水和酯粉混合的更加快及更加均匀,从而避免酯粉成块沉积在空腔内,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要求的酯水混合比例与实际的酯水混合比例相同。 所述出料通道22开口位于所述空腔2底面的上方,所述出料通道22由所述空腔2到其开口位置呈弧形向上设置。在酯粉与水的混合物从出料通道22排出时,由于出料通道22设置成弧形向上,受重力影响,部分酯粉与水的混合物会往空腔内回流,从而对没有完全混合的酯粉进行二次冲击,使混合效果更好。 所述进料口 21处设置有封盖5。设置封盖5防止水冲击酯粉或者装置本体I晃动的时候酯粉和水的混合物溅出装置,影响最终混合物的比例。 使用时,先将装置本体I放置到酯化釜的上方开口处,二号挡圈42与酯化釜开口相接触,然后将适量的酯粉从进料口 21装入到空腔2内,再从进水口 3注水,水经过进水通道31进入到空腔2内,与酯粉进行混合,同时通过水的冲击力使弹性组件43收缩和伸张,对酯粉和水的混合物进行晃动融合,再从出料通道22出去最终在酯化釜内累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酯化釜送酯粉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开设有用于装入酯粉的空腔(2),所述空腔(2)开设有进料口(21)和出料通道(22),所述进料口(21)开设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上侧面,所述出料通道(22)的开口位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侧面上,所述进料口(21)周围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口(3),所述进水口(3)与所述空腔(2)通过进水通道(31)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酯化釜送酯粉装置,包括装置本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I)内开设有用于装入酯粉的空腔(2 ),所述空腔(2 )开设有进料口( 21)和出料通道(22 ),所述进料口( 21)开设在所述装置本体(I)的上侧面,所述出料通道(22)的开口位于所述装置本体(I)的侧面上,所述进料口( 21)周围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口( 3 ),所述进水口( 3 )与所述空腔(2 )通过进水通道(31)相互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酯化釜送酯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置本体(I)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弹性装置(4),所述弹性装置(4)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保润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